-
〓 秦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爵制是秦汉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项典章制度,与皇权、官僚制、礼制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来是史学界所关注的研究对象。但由于史料的缺乏,有关秦汉爵制的某些问题一直颇有争议。20世纪以来简牍的大量出土,为秦汉爵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相关研究掀起高潮。下面对秦汉爵制......
-
〓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
《昭君出塞图》《折槛图》《绣像西汉演义》书影汉代作为我国中古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就卓著,开创了文化盛世,而且构筑了中古史学巅峰。打开两汉史籍,人们在追溯那个文明高涨时代的王朝递嬗、社会盛衰等宏大历史进程的同时,值得再三品味的,还有极富创造力的雅言俚语,林林总总的传奇人物,悲欢离合的生活轶事,......
-
〓 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综述
自“唐宋变革”提出以来,国内、外对唐宋时期城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之热点。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区域城镇化探讨,又取得了较多成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唐宋时期市镇研究的专著有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另有施坚雅《中国乡村的集市和社会结构》,张邻《唐代的夜市》,黄正建《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崔功豪的《中国城镇发展......
-
〓 “闾左”新证——以秦汉基层社会结构为中心
内容提要:从秦汉里制和基层社会结构入手,古今学者对闾左含义的种种分歧可以涣然冰释。闾本是基层居民组织,后指里门,闾左即里门左侧。里的设置和居民分布有严格规定,街巷墙垣、道路林木、里门数量依制而定;里民则根据身份等级,各有相应居住区,五家为伍,比邻而居,相互监督。闾左是浮浪人群居住区,其来源复杂,既非贱民,亦非破产流亡人......
-
〓 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
【内容摘要】东汉人名呈现出明显的分层,上层人名是单名,底层人名单名、双名并存。这种情况亦存在于南方的巴蜀、吴越地区。在这种背景下观察,长沙走马楼吴简整齐的单名引人瞩目。楚秦至西汉前期,楚地编户民同样单名、双名并存,且具有显著的俚俗色彩。走马楼吴简整齐单名的形成,应是东汉时期长沙等郡大规模编户化过程中新附人口户籍登录整齐......
-
〓 秦汉的乡里社祭
“陈平分肉”的典故,是司马迁写进《史记·陈丞相世家》中的传闻故事,由这件小小的轶事,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陈平年少时的志向风采,更可以体察到秦汉时代乡里社会的风土人情。 幸运的陈平,得到妻家的帮助脱贫后,开始在乡里崭露头角。陈平是阳武户牖人。阳武是县名,户牖是乡名。当时的街巷,称作“里”,陈平所居住的里,叫作“库上里......
-
〓 财政南方化与天宝后唐代江淮经济
【内容摘要】天宝后唐财政体现了明显的南方化,故有江淮关乎“国命”之称。作为唐财政和政治的反映,兴财利之说和进聚敛之臣,已具备暴政的基本特征,这促使江淮农工商失序、失业,加剧经济秩序的破坏,加速百姓身份的蜕变,酿成一系列的起义,并推动其他地区起义在江淮的发展。其结果,不断地改变江淮与中央的关系,使江淮藩镇化。在这一过程中......
-
〓 丝路绿洲国家的货币:本地铸造,抑或外部流入?
【内容提要】丝路绿洲国家的货币体系充分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在丝绸之路上的交流和汇融。本文以吐鲁番地区为例,结合文献资料和出土材料,对公元五至八世纪出现在吐鲁番的各种金钱、银钱、铜钱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地区的货币体系中,本地铸造的货币和外来货币各自发挥的功能。【关键词】绿洲国家;货币;功能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绿洲国家,是中华文......
-
〓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汉唐时期的地方文献虽然多已失传,但是,我们从古注及类书征引来看,其资料异常丰富多彩,而且学术价值颇高。清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说:“予谓魏晋诸儒,地理之学极精。”这里所论虽仅限于地理之学,但是无妨扩大其范围,从广义的地方文献方面来理解。这里所说的“地方文献”,包括家族宗人的传记、乡里郡县的概况、割据势力的杂记等,其内容......
-
〓 “木牛流马”考
【作者简介】任乃宏,1963年生,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由于三国故事的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中国民间破解“木牛流马之谜”的热情始终不减,不断有能工巧匠造出各擅胜场的“木牛流马”,轰动一时。遗憾的是,由于对制作“木牛流马”原理的认识始终未达一致,大家各执一词,聚讼纷纭,以至这一历史的真相至今难以裸露。作为一名历史......
-
〓 中古的实物货币——《中古自然经济》第二章
第二章 中古的实物货币(一)概 说无论哪个社会,其最原始的交易都脱离不了物物交换的状态。不过所谓物物交换,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样的。在最初的时候,各人只是以其所有,易其所无,其中并没有交易媒介的发生。可是这种物物交换的办法,到了交易稍为复杂的时候,事实上是行不通的。购买者拿出来和人家交换的物品,也许是对方所不要的。为着......
-
〓 睡虎地秦简“关市律”辨正
【内容摘要】睡虎地秦简中的“关市律”仅一条律文,自其公布以来,从没有人质疑过。本文借助新发现的岳麓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与其內容基本相同律文的校勘和比对分析,发现这条所谓“关市律”的简文有明显的抄错、抄漏之处,而所谓“关市律”的律文,其实应该是“全布律”的內容,其所以题署为“关市”,很可能是抄手误记所至。【关键词】睡虎地秦......
-
〓 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
【内容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
-
〓 唐宋时期太湖南岸平原区农田水利格局的形成
【内容提要】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淒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淒的水利结构。横塘与纵潘相配合主要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淒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潘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唐宋时期的水利建设奠定了后......
-
〓 谢灵运《山居赋》的生态意识
【内容摘要】谢灵运《山居赋》是一篇写实性赋文,具有丰富的生态学内容。该赋大量文字直接或间接体现出作者的生态意识:一是生命意识,即谢灵运对人自身的重视、平等对待和珍惜其他生命;一是山林意识,即作者对山林中生物资源的认知和合理利用,以及将自然作为精神家园、对山林精神价值的追求。【关键词】谢灵运;《山居赋》;生态意识;生命意......
-
〓 唐人离婚探析
关于唐人离婚,前人曾从多角度探讨【1】,但对唐律离婚条款在现实社会的执行情况及当时离婚实况的专门研究,仍存在着欠缺和不足。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结合正史、墓志及敦煌文献等资料,笔记小说源于现实生活,亦加采撷,对其加以考察。揆诸唐律,唐代离婚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男女双方或其中之一犯有“义绝”之罪及其它违律情形,须依国家意......
-
〓 唐代民间的自助与互助救荒
唐代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它对普通家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伴随灾害而来的饥荒导致灾民卖儿鬻女、流离转徙,甚至因饥而死,严重威胁灾民家庭的生存与稳定。【1】面对天灾,除了官方统一组织的救灾外,普通百姓必须奋力自助救荒,因为官方赈贷须经县、州、府逐级申报尚书省,还要经过朝廷派员检灾、蠲免等程序,繁琐的手续以及部分官吏的腐败行为,......
-
〓 文化传统与秦国农业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研究之一
【内容摘要】秦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取得与其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关中地区“好稼穑、务本业”的社会风尚奠定了泰国农业发展的文化基础;秦文化重功利的价值取向使泰国的农业激励政策发挥出了最大效能;宗法观念淡薄则使个体小家庭生产这种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在泰国得到了最彻底的推行。【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泰国;农业【作者简介】王勇......
-
〓 梁陈之际的“禄米”制度
【内容摘要】东晋及南朝前期,州镇长吏实际上控制了地方财权,并通过征辟僚属、召募部曲等方式培植私人势力。梁陈时期,随着皇权的有限度扩张,朝廷实行“禄米”制度,规范了地方上名目繁多的科调杂敛;同时又规定“州郡县禄米绢布丝绵,当处输台传仓库”,把地方资费直接控制于中央之手,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州镇财赋自专的局面,进而达到加强......
-
〓 汉唐时期的“军吏”
内容摘要:先秦时期“军吏”指士卒之上的各级军官。秦汉时期“军吏”的层级有所下移,逐渐指“军将”以下士卒之上的中下级军官了。隋唐五代,“军吏”仍为介于“军将”和“士卒”之间的一个群体,但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范畴、作用、地位上发生了某些变化。关键词:汉唐时期;军吏;内涵;流变作者简介:黎虎,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