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绪论——《中古自然经济》第一章
中古自然经济第一章 绪论——(一)B.Hildebrand的经济史分期说及其修正——(二)汉代货币经济的发展——(三)中古自然经济发展的原因第二章中古的实物货币——(一)概说——(二)汉末三国时代的实物货币——(三)晋代的实物货币——(四)北朝的实物货币——(五)南朝的实物货币——(六)隋代的实物货币——(七)唐代的......
-
〓 阮籍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阮籍与司马氏政权的关系,学界一向有不同看法,最近读到顾农先生大文《阮籍是支持司马氏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29日),认为司马氏铲除曹爽集团、专擅朝权后,“阮籍一改其过去不肯出仕的消极态度,迅即出任司马懿的从事中郎……从此阮籍与司马氏集团建立了相当密切的联系。……后来他又为司马昭加九锡写了劝进文。阮籍对司......
-
〓 浅析秦汉上林苑农业的多功能性
【内容摘要】上林苑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皇家苑囿,苑中农业的突出特点是多功能性。上林苑农业不仅具有为皇室和都城生活提供物质资料的经济功能,还兼具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非经济功能,在维持社会稳定、享受文化娱乐、保证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历史......
-
〓 唐代灾害救济实效再探讨
【内容摘要】通过对唐代文献资料的分析来看,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唐代国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而唐代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吏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灾害救济中去,大多数情况下,蠲免和赈贷等救灾措施都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因而唐代灾害救济取得了较好的实效。而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灾害救济的确又受到唐代社会政治局势以及官吏个人因素等外......
-
〓 汉代反季节栽培与“不时不食”观念
【内容摘要】汉代已经掌握反季节栽培技术,但对于这项技术进步,汉人习惯援引“不时不食”观念进行批判。该观念既与汉代月令制度的精神具有内在一致性,又有灾异论这一强有力的神秘主义哲学理论做支撑。而一些现实性的利益考虑,如节省财力、社会公平、延年益寿等因素,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神秘主义意识的影响,但已颇具理性认识的倾向,因而更有助......
-
〓 汉唐间北方农业技术的南传及在江南地区的本土化发展
【摘要】中国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率先成熟于秦汉时期,是以北方旱作农业为基础所形成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汉唐间,伴随中央政权对江南地区的次第开发,传统农业技术的诸多元素也源源进入江南地区,催生了稻作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对江南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我们亦不难发现,源自于北方地区的传统农业技......
-
〓 唐代经济史的一桩公案——蓝文卿舍田宅建雪峰寺传说辨伪
【内容提要】唐末福州侯官蓝文卿舍大量田宅建立雪峰寺的记载,被广为引用,建构起各自在唐代经济史、佛教史、地方史、畲族史上的理论。但有关蓝文卿舍田业的种种说法只是一种传说,最初出现于明万历末年。证诸唐宋时期可靠的僧俗文献及畲族历史,并与《雪峰寺志》的其他相关记载互勘,完全可以证明其说之伪。因此,由这一类传说支撑建构起来的相......
-
〓 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
近年来,随着明清户帖文书被陆续发现,中国古代的户帖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不过,明清阶段已是中国古代户帖制度流变的晚期了,若溯其渊源,李唐王朝才是户帖最早孕育产生的时代。而且,唐代户帖是发给百姓用于征税派役的文书,这与明清户帖仅是登记每户人口的籍册明显不同。那么,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最初实施的目的是什么?户帖在......
-
〓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功业
内容提要:统一是战国时期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实现的。统一局面形成于秦,成之于秦始皇,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秦始皇而言,是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就秦国而言,是秦孝公以后几代人尚武崇法、矢志改革、富国强兵的必然结果;就历史大势而言,是时人已厌倦春秋战国长时期的诸侯纷争局面、渴望统一安定的民意反......
-
〓 汉唐时期的“军吏”
内容摘要:先秦时期“军吏”指士卒之上的各级军官。秦汉时期“军吏”的层级有所下移,逐渐指“军将”以下士卒之上的中下级军官了。隋唐五代,“军吏”仍为介于“军将”和“士卒”之间的一个群体,但较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范畴、作用、地位上发生了某些变化。关键词:汉唐时期;军吏;内涵;流变作者简介:黎虎,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 两汉史学:传统文化的不竭渊薮
《昭君出塞图》《折槛图》《绣像西汉演义》书影汉代作为我国中古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成就卓著,开创了文化盛世,而且构筑了中古史学巅峰。打开两汉史籍,人们在追溯那个文明高涨时代的王朝递嬗、社会盛衰等宏大历史进程的同时,值得再三品味的,还有极富创造力的雅言俚语,林林总总的传奇人物,悲欢离合的生活轶事,......
-
〓 历史学者:隋炀帝雄才大略不应当完全被否定
【核心提示:我们差不多可以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秦始皇做过的事,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
-
〓 “田产争讼爰书”所展示的汉晋经济研究新视角——甘肃临泽县新出西晋简册释读与初探
【作者简介】杨国誉,男,汉族,1980年生,江苏盐城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古代经济史专业博士生。2010年6月至8月,为配合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甘肃段)新改线路建设工程,南京师范大学文博系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西南约4.5公里处的黄家湾滩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汉至西晋时期戈壁......
-
〓 结论——《中古自然经济》第七章
第七章结论总括上文,我们可知在汉代已经渐具规模的货币经济,自汉末以后,间接由于连年战乱频仍的影响,直接由于商业的衰落及钱币数量的减少,势力一天比一天衰落,自然经济则起而占支配地位。从此以后,直到安史之乱左右,约共五百多年的期间,就大体上说,实是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时代。这时因为钱币流通的稀少,在买卖方面,人们多实行物物交换......
-
〓 唐代藩镇供军案例解析——以《夏侯昇墓志》为中心
【内容提要】洛阳出土的唐代《夏侯昇墓志》记载了地方藩镇武宁军的具体供军措施,为了解中唐以后藩镇军费支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个案材料。武宁军以营田供军费、以工商助军费和参加作战争取出界粮等事例,弥补了研究唐代单个藩镇系统供军材料的不足,为进一步解析唐代藩镇军费问题提供重要的线索。,【关键词】徐州武宁军;《夏侯昇墓志》;营田绩......
-
〓 东汉的豪族与吏治
【内容摘要】豪族势力响应舂陵宗室发起的复汉运动,合力推翻王莽,又纷纷支持当地政治人物建立割据政权。刘秀征服各地豪族势力,建立了东汉王朝,但仍面临如何在豪族社会基础上巩固统治的问题。豪族占有大片土地,役使贫民和奴婢从事生产并守卫田庄,宗族和宾客是他们的帮手和爪牙。东汉统治者吸取西汉和王莽的教训,不再企图消灭土地兼并,而是......
-
〓 汉代吴越平原农业生产
吴越平原位于长江以南,宁镇山脉以东,宁绍平原以北,东临大海(东海),包括今镇江以东的江苏省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宁绍平原以北在内的江南大地。它的核心是太湖区域的碟形洼地,沟渠纵横,地势低乎。地形特点是西高于东、南高于北。平原地区主要是环绕太湖四周,故可别称为太湖平原区。又因它位于长江出海15附近,亦可将它与江北的冲积地域......
-
〓 睡虎地秦简“关市律”辨正
【内容摘要】睡虎地秦简中的“关市律”仅一条律文,自其公布以来,从没有人质疑过。本文借助新发现的岳麓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与其內容基本相同律文的校勘和比对分析,发现这条所谓“关市律”的简文有明显的抄错、抄漏之处,而所谓“关市律”的律文,其实应该是“全布律”的內容,其所以题署为“关市”,很可能是抄手误记所至。【关键词】睡虎地秦......
-
〓 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
【内容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
-
〓 谢灵运《山居赋》的生态意识
【内容摘要】谢灵运《山居赋》是一篇写实性赋文,具有丰富的生态学内容。该赋大量文字直接或间接体现出作者的生态意识:一是生命意识,即谢灵运对人自身的重视、平等对待和珍惜其他生命;一是山林意识,即作者对山林中生物资源的认知和合理利用,以及将自然作为精神家园、对山林精神价值的追求。【关键词】谢灵运;《山居赋》;生态意识;生命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