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反对世袭提倡民主集中制 看古代墨家的民主理论
学术界论及战国墨家思想纲领,无不以“十论”,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作为定性,这种说法虽与目标无所偏离,但感觉这类观点各自独立,或是有多组观点独成,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核心,是“学说学”本质的模糊论,不利于真正发掘学说创始人及衣钵弟子所创立的主流......
-
〓 孔墨哲学思想之比较
先秦诸子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读书人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最为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异彩纷呈,硕果累累,学术上最为辉煌璀璨的时代。在当时涌现出许多思想主张互不相同的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为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为墨子开创的墨家。《韩非子·显学》篇记载:“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从时间上看,墨家......
-
〓 <周易》古经与墨家思想
台湾学者陈立夫先生提出,儒家思想来自《周易》,道家思想来自《归藏易》,墨家思想来自《连山易》。(见陈立夫主编《易学应用之研究》第1辑,台湾中华书局)程迥提出:“《连山》、《归藏》宜与《周易》数同而其辞异。”(朱彝尊《经义考》卷二·易一)这话恐有一定道理。既然同称为《易》,三者在一些基本点必定是相同的,卦象应是三易能够对......
-
〓 墨子精神:从消失到重兴
最近断断续续读了三本有关墨子的书,一本是墨子的著作《墨子》,另二本是孙中原先生的论著《墨学通论》与《墨者的智慧》。虽然这些年也看了一些古代经典,但墨子的著作,总没有深入地阅读,因为说起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已经被儒、释、道三分天下,墨家学问,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上,被蒙上一层厚厚的尘埃。这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在春秋战......
-
〓 先秦墨家思想简介
1, 墨家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的转型需要思想学说做理论指导,诸侯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导致他们极力招揽人才。时代的需要,宽松的学术氛围,孕育了中国最朴素而灿烂的思想文化。一时诸子兴起,百家争鸣,互相借鉴又互相诘难。讨论的问题之广,涉及题材之多,发掘的深度之远,......
-
〓 哲学家墨子的思想
墨子,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姓墨名翟,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墨子曾为宋国大夫,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不满儒家礼乐烦苛。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而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其为人“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墨子"好......
-
〓 “儒商”、“墨商”之商榷
墨商是最近新出现的一个群体,是相对于儒商这个群体而言的。传统意义上,凡是在商业和为人处事两方面 都较有作为的人通常被尊称为“儒商”,而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称谓实际上有诸多不妥之处:一方面,真正的儒学大师和儒家思想的追随者们都是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使命,对商人的逐利行为......
-
〓 墨子十大主张(Z)+桃化运测试
看了《墨攻》,对墨家思想产生了兴趣。转了他的十大主张和大家分享。 墨子最为后世景仰的是他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 “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墨子十大主张的推行实施是有具体针对性的:“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 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
-
〓 墨攻--墨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每部片子都有心血在里面,所以我看一部片子,首先要看此片情节和思想是否引人入胜,若这点无法满足自己,那就要看相关评论或者拍摄的花絮及趣事。 <墨攻>让我思想有些矛盾,理不清导演到底要讲些什么,用小学语文老师的话说,感觉导演的这部作品有些偏题,我不懂墨家学说,但似乎是要平等地爱护所有人,不要发动战争,敌人来了我......
-
〓 解读墨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墨子思想有没有一个体系? 有。这个体系,见于《墨子》的《鲁问篇》: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君子,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
〓 墨子的反战观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子自称“贱人”,他当过造车子的工匠,亦做过大夫。我们根据“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农耕之难”(《墨子·贵义》)可以断定,墨子既非当权者亦非劳动者,而身处“士”这个阶层。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他因不满儒家烦琐的“礼”,于是舍儒家而创立了......
-
〓 冯友兰先生关于儒墨两家思想碰撞的评论
兼爱儒家的中心观念仁、义,墨子并没有批评;在《墨子》一书中,他倒是常讲到仁、义,常讲仁人、义人。不过他用这些名词所指的,与儒家所指的,还是有些不同。照墨子的意思,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兼爱是墨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墨子出于游侠,兼爱正是游侠职业道德的逻辑的延伸。这种道德,就是,在他们的团体内“有福......
-
〓 关于梁启超与墨家逻辑研究
【论文摘要】梁启超在继承前人和广泛借鉴同时代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西学知识,运用当时先进的西学学术手段对墨家逻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近代墨家逻辑研究开辟了新的范式,并对近代以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影响深远。本文探讨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的历史背景,历史地分析其墨家逻辑研究前后不同时期的研究动机,揭示其墨家逻辑研究的价值与意......
-
〓 《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玄'字的本义是一种深赤而近黑的颜色,所以许慎《说文》引意解为:玄,幽远也。'玄'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玄之又玄,众玄之门',言道幽深微妙。'玄学'之称的由来,正是因为魏晋时期清谈家称《周易》、......
-
〓 军事科技与军事理论的关系
从先秦到近代,我国的军事科技和军事理论几乎是前后脚地走过了两条相似的马鞍形的发展曲线,即两者都是两头发展快,中间进步慢。审视这两条曲线,我们对军事科技与军事理论的发展关系可以得出一些饶有趣味的发现。一,军事科技是军事理论发展的前提性条件,中国传统的重道轻器观念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中国历史上重道轻器的观念严......
-
〓 论“孝”与墨家思想
论文摘要: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孝观念与墨家思想有较大区别 , 但二者不是没有联系的 , 儒墨均倡孝道 , 墨家更重“孝”的民主性 , 另外 ,《孝经》中的一些思想与墨家思想也多有相似之处。传统孝道代表了以儒家学派为主的关于“孝亲”的一系列思想、主张以及道德伦理规范 , 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先秦诸子中 ,......
-
〓 墨家对武侠文化的推波助澜
侠的活跃引起了社会的振荡,这一振荡在当时生气勃勃的思想界迅速得到了反响,这便是墨家对于武侠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他们的活动与主张,为侠的诞生和生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墨家是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之间的一个学术流派和社会团体。“墨家”之称得自它的宗师墨子。墨子名翟,鲁国人,或说宋国人。他的生卒年,据孙冶让考证,当在公元前48......
-
〓 墨家的人文精神
墨学的品格,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圣王之道,以圣王之道为标准,衡量现实社会各层面形形色色的冲突,提出化解社会冲突的主张和措施,并在非儒中表现其主张的合理性,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时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第一,兼爱精神。爱是出自肺腑的最真挚的情感,爱是一种纯洁无私的奉献,是人间最宝贵的价值。墨子 兼爱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
-
〓 墨子的救世学说: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外现
墨子创立学说的目的在于救世,是针对社会的弊病、缺陷,按照社会的功能、作用和意志,提出矫正、疗救和建设的办法,同时强调通过参与社会的活动,把救世的主张和救世的目的联系起来。他的“批判的武器”有实践这一“武器的批判”作保证,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的价值光芒。 墨子生当战国之初,社会剧烈动荡,社会力量新旧交争,旧秩序体......
-
〓 浅论墨子“非攻”思想的内涵
墨子是先秦时代的伟大智者。他及其后学在政治、军事、科学、哲学、逻辑、伦理等方面均有卓越建树,其代表作品《墨子》一书,更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奇丽瑰宝。墨子直面时代而思想精深,言辞简略而论理缜密,不仅成为当时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世之显学”而“言盈天下”,而且虽经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文化专制及后来封建统治者的百般禁杀,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