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千多年前的人吃什么
▲麦子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青铜时代早期新疆地区就已开始了小麦的种植与食用,到两汉以后随着农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小麦逐渐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栽培作物之一。(资料图片)▲古代吐鲁番居民的花式点心。(资料图片)▲唐代饺子 为小麦面质,形如月牙,皮薄,内有馅,与现在的水饺无异。饺子在当时称“水角”、“角子”或“牢丸”等。作为中......
-
〓 “小矮人墓葬”疑为450年前瘟疫遗物
中新网泉州7月29日电曾引起全国轰动的福建泉州“小矮人墓葬”目前有了新的发现,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29日称,经他多方考证,“小矮人墓葬”可能与泉州450年前发生的一场瘟疫有关。近百年来,福建泉州东海蟳埔渔村流传着“小矮人”传说,在这里海岸边的斜坡上,曾经有上千个装着不到正常人一半大小骸骨......
-
〓 《学术月刊》2013年第1期目录
2013年1月号目 录总第524期特别推荐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编辑部 《光明日报》理论部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秦 宣 吴晓明 张 宇 朱信凯 彭希哲 聂锦芳 林来梵 高宝立 孙 郁 ......
-
〓 李学勤等: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核心提示】出土简帛中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体裁的流变,题材取舍等方面,都为文学史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气象,弥补了以往缺失的一些重要缺环。刘跃进(文学研究所):先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文化及有关典籍的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厚的成果,也遗留了不少问题。二十世纪的考古发现,......
-
〓 “南澳Ⅰ号”考古纪实
随着丝绸之路和敦煌学研究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载体——外销瓷研究也逐渐成为陶瓷研究领域的主流课题,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成为陶瓷研究的宠儿。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是当时欧洲对来源于中国东南沿海民间窑场用于外销瓷器的一种称谓,其具体产地一直是学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漳州窑的发现与发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
-
〓 “文明探源”考古现轮廓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对本报记者表示,经考古实证,中华文明5000年源头已初现轮廓。良渚古城开掘现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
-
〓 《中国农史》2011年第30卷第2期(总第117期)目录
农业科技史水车起源和发展丛谈(上辑)/李根蟠(3)木薯发展史初论/张箭(19)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在江浙地区的蚕业改良(1918—1936)/胡茂胜\曹幸穗(31)近代安徽茶叶栽培加工技术的改良及其成效/张小坡(40)“刺桐·赖桐·油桐”考论/俞香顺(50)农业经济史汉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税新证——兼论汉文帝经济政策/臧知非......
-
〓 马非百论《管子·轻重》的一批信函
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
-
〓 吉林发现最早的白酒酿造作坊遗址
5月14日,经吉林大学考古专家研究确认,吉林省大安市一处古代遗址系辽金时期白酒酿造作坊遗址。在该遗址发掘出土的成套烧酒锅具,为酿造业科技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中国辽金时期考古专家、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冯恩学告诉记者,此次发现的酿酒遗存,可把我国的白酒起源历史向前推进约200年,追溯至辽金时期。据介绍,2006......
-
〓 中国北方汉代壁画墓中的车马图
【核心提示】北方汉代车马图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征。在墓室中绘制车马图,无疑是希望对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进行彰显。而车马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的思想,在汉代之前就已存在,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中国古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参考资料。随着汉代壁画墓的不断出......
-
〓 红山文化首次发掘男女并穴墓取消中间隔离物
田家沟红山文化发掘现场。【核心提示】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属于正常死亡的成年人,男性的死亡时间要早于女性,而入葬过程中有先后顺序,说明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家庭形态上存在着较为固定的配偶关系,这对于合理解释红山文化晚期家庭与家族的兴起与壮大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在辽宁省凌源市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获重大发现,首次发......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三星堆考古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群
本报四川讯(记者郭潇雅 实习记者吴运亮)1月1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是三星堆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据了解,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的发现,巩固了三星堆遗址作为长江上游文明核心区域的地位,对三星堆的考古研究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乃至“三星堆申遗工程”的成功都具有推动作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 8000年前“江苏人”的田园生活:种稻打鱼捏泥塑
泗洪县梅花镇,秋收后的农田,看不到头。农民翻过的地方,偶有陶片露出来。陶片都是8000多年前的。农田的所在地,正是顺山集遗址。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专家,发掘了遗址的一部分,找到了遥远的古村落。8000多年前的先民们不仅过上了定居生活,还用上了灶,吃上了米饭,甚至还玩起了泥塑。这个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顶尖专家们的关注。11......
-
〓 郑和遗迹考古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中国考古队6月再赴非洲寻找郑和遗迹
【核心提示】寻找郑和遗迹、追溯中国与东非文化交流历史、发掘肯尼亚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是中国、肯尼亚考古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计划今年6月中旬赴肯尼亚开展第二阶段的陆地考古工作。赴肯考古工作不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考古工作的组成部分。”日前,中国赴肯尼亚陆地考古项目领......
-
〓 曹操发迹地邺城出土3000件佛像“所有人都傻了”
发掘现场(图片来源:邺城考古队提供)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东部,扒开5米厚的流沙层,发现了一处不规则的埋葬坑,内部惊现佛教造像近3000件(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遗物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发现:佛像埋葬坑出土曹操墓——西高穴大墓,曾经引起全......
-
〓 秦始皇《会稽刻石》与吴地社会新论——林剑鸣先生《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补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重点考察吴越大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刻石颂功,突出宣扬其限制、禁止男女自由交往的功劳,其文有云: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貑,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铭文的大意是:寡妇有了子女,不准再嫁,否则按......
-
〓 龙年话龙:中国考古出土的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文化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龙的描述和记载,而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龙的实物形象,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龙的起源、龙与中国文明的形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在距今8000—3000年间的中国史前和夏商时期,无论是长江、黄河流域......
-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巴蜀文献要览》述要
巴蜀地区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摇篮。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厚的文献典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巴蜀文献至少在5000种以上,现存约3000余种,其中富有创造性、系统性,并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不下500种。《巴蜀文献要览》一书本着“撷其英华、详其旨归”的精神,系统回顾了巴蜀文献发生、发展的历史,品其精华,评......
-
〓 吐鲁番吐峪沟千年石窟探秘
日前,一条新疆吐鲁番吐峪沟考古重大发现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深藏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神秘的小土沟,在尘封千年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新疆已知十多处佛教石窟遗址中,吐峪沟石窟遗址是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这里能带给世人哪些惊喜?吐峪沟的昨天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