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华简成果:《史记》中的烽火戏诸侯记载为戏说
核心提示:而在此次出版的清华简整理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没有了“烽火戏诸侯”的桥段,导致西周灭亡的战争则变成了由于周幽王主动进攻正宫王后父亲,之后对方联合少数民族将其打败。本文摘自《法制晚报》2012年1月12日A21版 作者:徐天 原题为:烽火戏诸侯 清华简称是戏说本报讯(记者徐天)昨天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
-
〓 清华简关于秦人始源的重要发现
二○○八年七月入藏清华大学的战国竹简,性质主要是经、史一类书籍。其中有一种保存良好的史书,暂题为《系年》,一共有一百三十八支简,分成二十三章,记述了从周武王伐纣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史事,将作为竹简的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第二辑发表。作者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系年》有许多可以补充或者修正传世史籍的地方,有时确应称为填......
-
〓 2011年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图)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湖北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地、江苏盱眙县大云山西汉江都王陵、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西藏定结县羌姆石窟成为学者......
-
〓 水下考古的中国化
水下考古是现代考古学上的一个特殊的技术领域,得益于1940年代法国海军库斯托小组发明的自携式水下呼吸器即常规轻潜技术。196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古典历史的考古学教授乔治·巴斯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沉船进行的水下调查、发掘,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下考古实践,巴斯也被誉为“世界水下考古之父”。从理论上说,水下考古的对象是江、......
-
〓 北宋“供百物有行”的见证——河南滑县北宋商行碑
【内容提要】北宋京西北路滑州白马县,立有一块重修古庙的布施碑。碑文反映的的布施者来自磨行、绳行、食行、果子等十八行之多,见证了北宋地方亦“供百物有行”。这是北宋地方商品经济发达的体现。【关 键 词】商行碑;行;白马县笔者于2008年夏在考察宋辽驿道时,经过滑县,发现一块北宋石碑,并与滑县文管所业务人员一道前往实测与拓片......
-
〓 应将古籍纳入“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应该对其进行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还必须对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挖掘,说清楚其的历史源渊和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来历发展及深刻的文化核心。关注该问题探讨的源起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由文化部举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有关“中华典籍......
-
〓 中国盐业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简介】陈伯桢,台湾大学人类学系。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家及考古学者便投入极大的关注在古代盐的生产及分配之上,并认为盐在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受限于历史材料的限制,往往只能上推至东周时期。近年来由于三峡水库及南水北调工程的进行,工程受影响的区域刚好都是先秦盐生产的重要地区,使得考古学家在抢救发......
-
〓 蛇在中国的考古发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先生在浙江余杭遗址群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刻画蛇纹。到了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鼎盖上发现了蛇纹,在上海金山亭林遗址采集到一块陶片,上面饰有蛇纹。到了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鼎的腹部和鼎盖上、两件贯耳壶上,以及一件陶豆上均发现了......
-
〓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碑文补释
吉林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的发现,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资料匮乏,反响虽很热烈,但因外界掌握的可靠资料并不多,有深度的研究尚未见报。为给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此碑提供必要条件,兹不揣浅陋,拿出这一碑文补释文本,未遑臻备,抛砖引玉。一、此碑研究述略2012年11月4日至6日,集安市文物局根据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一座古村落,考古学者看到文物,文化学者看到“非遗”,建筑学者看到楼阁,民俗学者看到节日,宗教学者看到崇拜……作为“记录历史的活化石”,历经千百年传承,每座古村落都蕴藏有海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田野尽管我国的古村落大多形成于生活相对单调的农业文明时代,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风土民情、文化背景的差异,传......
-
〓 国外新近发现的一幅明代航海图
【作者简介龚缨晏,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教授。(宁波 315211)20世纪30年代,向达从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抄回了两部中国古代航海者所用的“秘本”-《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2008年,两位外国学者在鲍德林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幅中国明朝所绘的彩色航海地图,大小约为......
-
〓 8000年前“江苏人”的田园生活:种稻打鱼捏泥塑
泗洪县梅花镇,秋收后的农田,看不到头。农民翻过的地方,偶有陶片露出来。陶片都是8000多年前的。农田的所在地,正是顺山集遗址。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专家,发掘了遗址的一部分,找到了遥远的古村落。8000多年前的先民们不仅过上了定居生活,还用上了灶,吃上了米饭,甚至还玩起了泥塑。这个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顶尖专家们的关注。11......
-
〓 《学术月刊》2012年10月号(总第521期)目录
学界视点构建当代中国个体观的原创性路径…………………………………………………………吴炫(5)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刘少杰(14)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命相…………………………………………………………包立峰(24)哲学关注“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
〓 古罗马的环境保护
一、引言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曾在巨著《自然史》第33卷第73章中批评公元1世纪的同时代人对其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毫无担忧:“他用声音以及各种手势命令其工人立即(从山中)撤离,并各自逃生。山体崩裂,碎片四溅,轰隆作响,令人难以想象,同时烟尘弥漫,令人难以置信。胜利者们凝望着大自然的废墟。然而到目前为止,是否有金子,......
-
〓 试评罗尔纲先生对《李秀成自述》真伪的鉴定
【内容摘要】罗尔纲先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分别从笔迹、内容方面鉴定出《李秀成自述》确是忠王李秀成的亲笔真迹,这是罗先生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罗先生定《谕李昭寿书》为忠王亲笔,并以此为标准来鉴定《李秀成自述》是否也为忠王亲笔,则需要进一步推敲。【关键词】太平天国;罗尔纲;《李秀成自述》;《谕李昭寿书》;真伪【作者简介】吴......
-
〓 古文明密码——中原凹穴岩画(组图)
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史诗,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化遗产,其背后隐藏的是人类早期活动的秘密。作为中华文明、华夏历史的发源地,普查研究和解读中原凹穴岩画,对于解开久藏的人类密码,对于我们认识早期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样式,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提示】中原岩画独特的风格及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学界的重视,关于......
-
〓 红山文化首次发掘男女并穴墓取消中间隔离物
田家沟红山文化发掘现场。【核心提示】墓葬中的男性和女性都属于正常死亡的成年人,男性的死亡时间要早于女性,而入葬过程中有先后顺序,说明在红山文化晚期的家庭形态上存在着较为固定的配偶关系,这对于合理解释红山文化晚期家庭与家族的兴起与壮大有重要意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最近在辽宁省凌源市田家沟红山文化墓地群获重大发现,首次发......
-
〓 公文纸本:传世文献最后一座待开发的富矿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图片《宋人佚简》图片 近代以来,我国对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先开始于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又扩展到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开发。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近代考古新材料的“三大发现”或曰“四大发现”......
-
〓 《罗让碑》校注考释(上)
引言《罗让碑》,全称《唐故御史大夫赠工部尚书长沙郡罗公神道之碑》,别称《唐太师南阳王罗公神道碑》,立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三月,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七里店乡康堤口村南。碑青石质,高4.20米,宽1.43米,厚0.50米,首身一体,螭首、龟趺。首阳额题篆书“唐故御史大夫赠工部尚书长沙郡罗公神道之碑”5行20字。碑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