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澳Ⅰ号”考古纪实
随着丝绸之路和敦煌学研究的兴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实物载体——外销瓷研究也逐渐成为陶瓷研究领域的主流课题,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成为陶瓷研究的宠儿。克拉克瓷和汕头器是当时欧洲对来源于中国东南沿海民间窑场用于外销瓷器的一种称谓,其具体产地一直是学者们亟待解决的课题。20世纪90年代,随着漳州窑的发现与发掘,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不......
-
〓 考古发现的广东古栽培稻品种及其品名的商业利用
【内容摘要】根据考古资料,对广东发现的古栽培稻遗存进行综合论述;分析了英徳牛栏洞水稻硅酸体、曲江石峡古栽培稻、封开旧屋后山古栽培稻、龙川坪头岭古栽培稻、高明古椰古栽培稻和高州亚公山古栽培稻的品种属性;归纳了广东古栽培稻分布规律和发展序列,认为其品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倾粳型的趋向。这些珍贵的古栽培稻品种还具有一定的商......
-
〓 汉魏文物遗存中的西王母昆仑仙境
我国各地至今已出土大量汉魏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棺等,它们以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汉代人的生活世界、信仰文化。汉魏时期,西王母具有崇高的主神地位,西王母信仰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留下许多表现昆仑山和西王母的文物遗存,反映了当时西王母作为全国性信仰对象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对昆仑山和西王母的认识。根据地域、时期、材质等的不......
-
〓 吐鲁番吐峪沟千年石窟探秘
日前,一条新疆吐鲁番吐峪沟考古重大发现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深藏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神秘的小土沟,在尘封千年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新疆已知十多处佛教石窟遗址中,吐峪沟石窟遗址是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这里能带给世人哪些惊喜?吐峪沟的昨天史......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古村落:学术研究不可忽略的角落
一座古村落,考古学者看到文物,文化学者看到“非遗”,建筑学者看到楼阁,民俗学者看到节日,宗教学者看到崇拜……作为“记录历史的活化石”,历经千百年传承,每座古村落都蕴藏有海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田野尽管我国的古村落大多形成于生活相对单调的农业文明时代,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风土民情、文化背景的差异,传......
-
〓 国外新近发现的一幅明代航海图
【作者简介龚缨晏,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教授。(宁波 315211)20世纪30年代,向达从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抄回了两部中国古代航海者所用的“秘本”-《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2008年,两位外国学者在鲍德林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幅中国明朝所绘的彩色航海地图,大小约为......
-
〓 马非百论《管子·轻重》的一批信函
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 2012年11月28......
-
〓 吐鲁番胜金口石窟发现大批摩尼教遗存
经过细心发掘,新疆吐鲁番胜金口石窟出土了一批精美绝伦的壁画残片、壁画和多文种文书等珍贵文物。其中,不少遗存带有鲜明的摩尼教特点,映射了当地文化的演变。胜金口石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二堡乡巴达木村北部,火焰山南麓木头沟沟口的一处河湾地内,曾是古代僧侣修行的场所。2012年春夏之际,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的新疆重点文物保护项......
-
〓 《学术月刊》2012年10月号(总第521期)目录
学界视点构建当代中国个体观的原创性路径…………………………………………………………吴炫(5)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刘少杰(14)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命相…………………………………………………………包立峰(24)哲学关注“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
〓 李学勤: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
【核心提示】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无怪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说起青铜时代,使我们立即联想到古代文明。确实,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
-
〓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考古侧记:石峁遗址,中国史前最大的城址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每一次重大考古和发现,都牵动着世人的眼球和神经。 石峁遗址考古,无疑是2012年陕西省的又一次重大考古活动。 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 记者在今天召开的石峁遗址重大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以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勘探工作队和神木县文......
-
〓 “法与习俗”视野下的睡虎地秦简研究
——工藤元男与他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
【关键词】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日书;法制史;社会史【摘要】目前为止的睡虎地秦简研究,多将法律文书与占卜文书分开研究,割裂了其间的必然关联,工藤元男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从“法和习俗”两重视角,运用法制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睡虎地秦简作出了完整的、客观的考察。此书指出,秦对南郡坚持实施秦法,但同时也......
-
〓 《学术月刊》2012年4月号(总第515期)
学界视点东方自由主义传统的发掘——兼评西方话语体系中的“东方专制主义” …………………………徐勇(5)制度与文化并重:新时期利益格局调整的路径………………………………………………周怡张江(19)移动·传播·第二现代——手机传播的形而上学解释………………………………………胡春阳姚玉河(28)哲学关注哲学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
〓 “长城之父”探源:探访天下第一古长城——楚长城之二
“长城之父”探源本报记者 唐红丽 文/图 楚方城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修建最早的长城,也是建筑和使用时间最长的一条长城,可谓“长城之父”,楚长城为楚国向外发展提供了保障,是楚国争霸中原与对外扩张的军事基地。 楚,又称荆、荆楚,原是西周时的小国,初建都丹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淹没区)......
-
〓 由龙纹辨青花
唐宋时,我国的传统纹饰龙纹已摆脱了汉以前的抽象化、图案化和神秘感,形成了鹿角、马首、蛇身、鱼鳞、鹰爪的基本形态,对后世龙纹造型产生深远影响。元明清三朝青花瓷器上的龙纹与唐宋一脉相承,然而,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600多年的时间里,龙身的不同部位随着时代的演进产生了诸多变化,考察这些微观上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变化的规律,可......
-
〓 “尽信书不如无书”——透过《朝野类要》看《四库全书》对文献的改窜
【摘要】伴随着科技进步,以《四库全书》为代表,大量的古典文献被制成电子版,嘉惠于学林,成为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法宝。在这种状况下,电子文本的准确性则亟须唤起使用者的注意。电子文本来自文献纸本。如果作为纸本的底本存在问题,自然影响到电子文本的准确。本文以笔者长期研究的宋人笔记《朝野类要》作为个案,先是将明刊本与《四库全书》......
-
〓 《盐业史研究》2011年第1—4期总目录
专题研究自贡盐业与徽州商业契约文书的比较汪崇筼1—3明代海盐区之恳耕李三谋 刘刚1—15明清时期宁波盐业考述侯强1—23清代两淮盐区盐政与地方督抚的关系巩立彬1—30汉至清代广西食盐运销与少数民族淡食问题研究郑维宽1—37渔引与“乾标”——清代前中期广东渔盐配给制度的形成杨培娜2—3清中叶湖广私盐量化分析吴海波2—1......
-
〓 “小矮人墓葬”疑为450年前瘟疫遗物
中新网泉州7月29日电曾引起全国轰动的福建泉州“小矮人墓葬”目前有了新的发现,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泉州海交馆名誉馆长王连茂29日称,经他多方考证,“小矮人墓葬”可能与泉州450年前发生的一场瘟疫有关。近百年来,福建泉州东海蟳埔渔村流传着“小矮人”传说,在这里海岸边的斜坡上,曾经有上千个装着不到正常人一半大小骸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