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术-经济-社会史:重铸经济史辉煌的新学科
【内容提要】技术-经济-社会史是从技术角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新学科。它以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的反作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创新了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为基本进路。构建该学科是现当代技术、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将为经济史研究注入强大活力,把处于“危机”中的经济史引出困境,走上持......
-
〓 考古学的范例变更与概念重构
【作者简介】陈淳,复旦大学文博系。【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11.2.78~84前言大家都公认,考古学主要是一门从物质遗存来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学科。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欧内斯特·内格尔的看法,科学是组织化的知识体系,是对观察事实的系统解释[1]。对照内格尔的论断来审视当下我国的考古学实践,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
-
〓 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一、概述(一)著作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出版的与历史地理有关的著作大致如下:综合性教材: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历史地理学理论:吴宏岐《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地理学思想史:唐晓峰《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区域地理:肖忠纯《辽宁历史地理》(吉林......
-
〓 2010年中国当代金融史研究述评
【内容摘要】本文以201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资料,按金融业的发展与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货币政策、通货膨胀问题、金融市场发展、农村金融等专题,评析了当代中国金融史的研究状况。指出,2010年当代金融史研究有所推进,但学术界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对改革开放前30年的金融问题缺乏研究。在研究方......
-
〓 定量描述下的学术史——以浙江学术史为例
【内容摘要】学术史研究的对象不仅表现为代表一定时代学术发展水平的学者及其学术成果、学术思想,也表现为具体的(如不同时代、不同学派、不同区域等等)学者人数、学术著作种数.学术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社会文化活动、社会文化潮流,它虽不可能是全民的,但也绝不是列举式的定性描述方式所提到的寥寥几位精英。因而学术史研究不仅需要......
-
〓 如父亦友人生导师——忆恩师吴承明先生
编者按:2010年11月11日,本报“对话”版曾刊发吴承明先生的专访。经济学界不少学者看到这篇专访后,纷纷来电询问先生近况。作为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先生的道德、学问均为典范,对于他的离世,我们表示深深的悼念之情。2011年7月8日,一代经济史学大师吴承明先生走完了94岁的精彩人生。先生谦虚谨慎,为人师表,待人以诚,识人唯......
-
〓 春雨润物细无声——周振甫先生琐忆
周振甫先生钱锺书信周先生题诗 我们这一代人知道周振甫先生,大多是从一本薄薄的小书《诗词例话》开始的。《诗词例话》于1979年修订再版,那一年我刚进大学,是我们这一代人能够读到的最好的古典诗词入门书。幸运的是,1983年我分配到中华工作,1985年进入文学编辑室,竟然有机会与周先生成为同事。在知道分配到中华的时候......
-
〓 “漆侠与历史学:漆侠先生逝世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漆侠先生(1923-2001)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名家,河北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宋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农民战争史学会理事长等职。漆侠先生在史学领域耕耘五十余载,建树非凡,在中国古代史、宋辽夏金史、中国农民战争史等领域都有创新性研究,先后出版《隋末......
-
〓 文学不是奥运会——专访德国汉学家顾彬
【核心提示】中国作家和作品是能够反映中国的部分现实的,但是还不够,不够深。而且,现在的作家不管是生活在哪个城市,不管是住在上海或者是北京,他们写不出来中国城市的味道。他们的作品都写得很抽象,包括王安忆在内,她作品里的上海和具体生活没有连接关系,她写的是一个抽象的上海。但老舍能够写好城市,他写的北京,就写出了北京的味道。......
-
〓 近三十年满族谱牒研究述评
谱牒是以记载某一家族世系传承、繁衍、迁徙为主要内容的档案资料。它不仅仅是重要的家族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也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近三十年,伴随着区域性经济开发进程的加快,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谱牒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自然也是学者尤为关注的对象之一,而满族谱牒以其特有的区域性、民族性和......
-
〓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记赵俪生师
大约是2007 年岁尾吧,一位年轻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他从网上看到, 赵俪生先生在兰州去世了。听后黯然。继而又想,先生高寿,活过了整九十岁,后三十年总算过得舒展自如的日子。比起他的两位山东大学同事: 生于1915年,53 岁死于天津清河劳改农场的吕荧、生于1903 年,69 岁死于济南监狱的华岗,总归命运要好得多。于是也......
-
〓 追忆黄宣民先生
黄宣民先生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主任。我跟随黄先生十五年,许多往事至今印象深刻。我时常翻看家里那些保存已久的照片,上面有黄先生,有我,还有其他先生,无限的追忆与怀念总是油然而生。一转眼二十六年过去了,但我第一次和黄先生见面的情形还是那么清晰。那是1985年春天的一个工作日,我按事......
-
〓 2009年秦汉史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李伟、晋文,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南京210097)。【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京),2010.11.2—112009年秦汉史研究持续深入,除成功举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专题研讨会外,还出版或再版专著(包括论文集)3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现将一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综述如......
-
〓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人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历史都有重要论述,他们从理论和方法方面指导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更是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一些学者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称作“党派史......
-
〓 关注城市发展:“2010·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历史学会分论坛会议概述
自1980年代以来,“世界城市”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一种发展模式和新潮流。“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高端标志。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引擎的北京,已经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发展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北京以大国首都的定位思考和谋划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古今中外的伟大城市兴盛衰亡的历史,能够为北京建设“世......
-
〓 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亚洲食学论坛述评
由中国浙江工商大学、北京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承办的主题为“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的2011亚洲食学论坛于2011年8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杭州召开。本次论坛是浙江工商大学建校百年的重要学术活动,论坛筹议三年,最后从25个国家食学者的近200篇文章中遴选出了80余篇论文。与会代表对......
-
〓 唐宋法律变革问题研究述评
前言:唐宋变革观与中国法制史研究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观,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这一观点不仅奠定了诸多日本唐宋史学者的研究模式,而且对国际宋史学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相较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研究模式,唐宋法律史的研究却是较多地接受了更为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改造,而受“唐宋变革”观影......
-
〓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综述
2010年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较上年减少,但总体研究水平有所提高,研究方法更具多样化,部分硕士论文值得关注。兹分述如下。总论 本年度先秦秦汉经济史研究专著主要有陈力的《东周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研究》[①],高婉瑜的《先秦布币研究》[②],朱宏斌的《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③]。一些相关硕士论文值得关注。主要......
-
〓 2010年明清经济史研究述评
总论马涛从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等方面试图回答18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出现大分流的疑问。[1]刘逖指出由于统计技术、方法论等问题,麦迪森高估了前近代中国的GDP;刘逖也对1600-1840年中国的总量经济进行了估算,并对前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化转型困境进行了探讨。[2]陈春声、刘志伟从与制度、物质生活相关的角度......
-
〓 21世纪初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特点、成果与展望
【作者简介】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考古资料信息中心主任、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末算起,已有80年的历程。20世纪的有关探索与研究,我已做了粗略的阐述与归纳[1],这里仅归纳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开展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主要特点与重要的成果,以及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一、21......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