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千里路云和月——读《中国抗战内迁实录》
《中国抗战内迁实录》,苏智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78.00元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引发的抗战图书出版热潮中,苏智良教授带领的团队于2005年编著的《去大后方——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一书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中国抗战内迁实录》为书名再版。该书详细而生动地叙述了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民族......
-
〓 著译者言:三言两画,这半年
《三言两画》 王三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在我生命中是很重要的一年。那一年,我作为深化设计团队成员为中国国家馆工作了两年的成果呈现在世人的眼前,策划创作的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成为世博会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展项;也是那一年,我在世博会接近尾声的时候休长假去了一次西藏,因为严重的高原反应得了脑水肿,险些丢......
-
〓 《走近藏传佛教》:一把打开西藏文化“神秘之门”的钥匙
《走近藏传佛教》,王尧著,中华书局2013年3月第一版,32.00元 近些年,由于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去西藏领略壮美风光和神秘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西藏文化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神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藏传佛教的存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佛塔、经幡,无处不在的“六字真言”和玛尼堆,雄伟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小昭寺等寺庙,都......
-
〓 《中国历代登科总录》:二十载寒暑重拾千秋科举人物
编者按:《中国历代登科总录》皇皇3000万字之巨,耗时20年,被学界誉为21世纪科举学研究第一大工程。本刊于《中国历代登科总录》首册《宋代登科总录》即将出版之际,约请总编纂龚延明先生对该书作总体之介绍,以飨读者。 课题已进行将近二十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从黑发做到白发,见证了这一课题工程之浩大与艰辛。全书......
-
〓 《辛亥:摇晃的中国》:真实的辛亥革命竟是这样的?
近十五年来,历史读物的去脸谱化,去意识形态化已蔚然成风,使呆板的历史为之一变。跟着就是八卦化、搞笑化,不是说八卦不好,历史的生动本来就具备八卦性质的一面,但单纯追求花边,让人读了觉得历史嘻嘻哈哈地就走到了今天,就未免有为了芝麻丢西瓜的愚蠢。比如有些文章、电影,几个小孩,一两个游击小分队就可以轻松击溃鬼子的大队人马,那先......
-
〓 新书评介:在具体历史情境中评价“甲寅派”
——《“甲寅派”与现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简评近年来学界越来越认识到,中国近现代社会思潮的基本格局并非仅仅是“激进—保守”的二元对立,而是呈现“激进—调和—保守”的三足鼎立之势。之所以我们的认识长期停留在二元对立的印象上,是因为学界对“激进”思潮和“保守”思潮的研究比较深入,而对“调和”思潮的研究极少,以至于出现许多模糊......
-
〓 逍遥庄学的历史性梳理——读熊铁基等《中国庄学史》
以“逍遥、自然、无为、齐物”为学术核心与思想颗粒的道家基本学说和思想之一的庄学,经受两千余年的风雨洗涤与浸润,默化潜移地历练成一部内容丰赡、体系完善、建构谨严的庄学史,在中国传统文化学海中彻响如一牛吼地,飞震林樾,声闻远处。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凭借其思考一生、影响百代的“逍遥”、“齐物”理论,集大成于道家学说。......
-
〓 史料的魅力——读《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陈徒手的《人有病,天知否——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以下简称《纪实》)日前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据说,在不久前闭幕的南京全国书市上,此书颇受青睐,创下了同类书销售的较高记录。《纪实》收录了作者近年所写的十篇文章,凡33万余字,所写都是我们熟悉的文坛名角:俞平伯、沈从文、老舍、丁玲、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
-
〓 形味结合——说说张丹阳鉴赏沉香的审美特色
《琼脂天香》,张丹阳著,商务印书馆 2012年11月第一版,660.00元 张丹阳著《琼脂天香》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海南沉香的专著,内容涉及海南沉香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沉香木植物的种属、生长、结香过程,以及沉香原料的药用价值、香材价值、品质分类与鉴定等科学知识等方面。在描绘对我国熏香文化的历史演进时,穿插了许多妙趣横......
-
〓 1874:中国官方的一次海外华工维权行动
咸丰五年(1855),广东一年仅18岁的林姓劳工的卖身契约。陈兰彬(1816~1895),字荔秋,广东吴川市黄坡镇人,晚清大臣,首任中国驻美公使。 距今整整140年前,孱弱的清政府终于取得了一次小小的外交胜利,打赢了一场外交官司。19世纪中后期,从《北京条约》到《会订古巴华工条款》的签订,晚清政府对海外华工的权益......
-
〓 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张伯驹——读《张伯驹身世钩沉》
张伯驹像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张伯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位。世人只知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是位风流才子、大词人,知道他将价值连城的收藏品捐给国家。而对其一生命运沉浮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对其内心世界,则更是隔膜无知。《张伯驹身世钩沉》一书,终于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张伯驹。 作者寓真与传主有着众......
-
〓 当代知识分子的灵魂透镜——评刘醒龙小说《蟠虺》
《蟠虺》 刘醒龙 著 上海文艺出版一 著名作家刘醒龙的长篇新作《蟠虺》,是一部题材独特、构思缜密的好小说,其渊雅的楚文化知识与近乎完美的想象力,使这部作品经得起来自各个角度的打量和审视,读者会不自觉地在情节的一波波浪潮推拥下渴望一探事实的真相,同时接受心灵的拷问,并获得诸多启迪。 《蟠虺》的主体情节是围绕一......
-
〓 顾毓琇:传奇一生——为《中国禅宗史》英汉对照版前言
《中国禅宗史》(英汉对照版),顾毓琇著,陈人哲、谈谷铮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年2月第一版顾毓琇顾毓琇与赵朴初周恩来会见顾毓琇夫妇顾毓琇先生手书《禅宗师承图》 编者按:顾毓琇先生一生著述宏富,中西融汇,文理兼通,是少有的在人文和科学领域均取得世界公认成就的大师:1972年,他凭借在自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
-
〓 李学勤:字源研究新的里程碑
《字源》(全三册),李学勤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7月第一版,1500.00元 追本溯源是人类共同的兴趣。在汉字研究领域,对于字源的探求,同样令人着迷。 在先秦文献里,已经留下人们探求字源的印迹。《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
-
〓 《提婆达多问题的再研究》:探索佛教史上的一桩千古悬案
《提婆达多问题的再研究》,夏金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12月第一版在古代印度佛教经典的记载中,提婆达多(亦称“调达”)是一个非常令人困扰的人物。据说,他是释迦牟尼佛在俗时的堂弟。在佛陀成道后的第五年回到家乡迦毗罗卫省亲时,提婆达多即投身于佛陀座下成为弟子。在佛陀晚年时,提婆达多为了达到争夺其僧团的领导权的目......
-
〓 还原绍兴历史图貌——评《绍兴历史地图考释》
《绍兴历史地图考释》屠剑虹 编著 中华书局 搞绍兴文史的人,多么希望有一部绍兴历史地图集。中华书局出版的《绍兴历史地图考释》,让这个愿望实现了。 展阅是书,呈现以下特色: ——资料全面而翔实。这是绍兴第一部历史地图集,收集了从先秦越国到民国时期共137幅地图。正如“凡例”所指出的,“本书主要收集绍兴......
-
〓 一场静悄悄的奖学金“革命”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09级本科生曾钰宇刚刚获得了2012年度元培学院“国学网”奖学金。然而,获奖的原因并不是她的GPA(平均成绩点)很高,或者社会工作表现突出,而是一篇名为《中古知、照、精组声母在日本汉字音读中的对音关系及其应用》的论文。作为目前元培学院唯一的院属奖学金,“国学网”奖学金从2008年起已颁发过5次,共2......
-
〓 中国新诗研究的一个新高度——评龙泉明著《中国新诗流变论》
从1917年胡适的第一首白话诗歌诞生,中国新诗已经走过80多年的历程。经过80多年的不断演进、更替、流变,它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一支,同时,也成为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变化最剧烈、发展最曲折的一种文体。对于中国新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然而,大多集中于某一单个诗人、诗潮、流派或某一时期、地域等的研究,......
-
〓 《人心禅》序:自己寻见那一片无字的天空
如果有人参禅、参公案、参话头没有个入手处的话,我劝他赶紧去找一本方杞先生的《人生禅》或《禅心人》来读一读,它将使你“如黑暗中破出一线天光”,疑云迷雾顿销。方杞先生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人生禅》或《禅心人》是在乃师的“指点”下,用现代散文小说的笔法,把玄妙深奥的禅宗公案写出来的一种尝试。此书演绎......
-
〓 中国第一部地方编年体通史——《绵阳通鉴》出版
绵阳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栖息繁衍,已为市境内边堆山、焦西岗两处文化遗址所证实。古文献资料记载禹生石纽,即在今绵阳市辖北川县境。连续见诸文学记载也已两千多年。两汉、唐、宋时期,经济繁荣、民物殷富,人才倍出。历史名人,亦多荟萃于此留迹。今值西部大开发之际,可温故而知新,以史作为前鉴。最近,由四川省绵阳市两位文史研究者钟利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