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砺锋教你读古诗》:中华先民的诗意生存
《莫砺锋教你读古诗》莫砺锋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渔乐图》 明 吴 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片选自《中国传世名画》古典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简洁优美的典范汉字文本,它们既是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佳课文,也是同学们获得心灵滋润与人格熏陶的最佳课外读物。但是古诗数量巨大,佳作如林,我们应从何处入门?古诗意......
-
〓 回归生命本体的“母语”写作——读彭程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
郭红松绘《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著 线装书局暑期拿到彭程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立刻耽读不止,如沐清风,心神俱爽,好的文字的确可以让你消暑受用。这是一卷回归内心和本体的文字,一切都立足于生命的原点,伦理的基点,在人的普遍生活和人情、人性恒常之处款款落笔,做从容、准确、朴实的表达,写出了通透、蕴藉、经典的(人......
-
〓 画中的湘西桃源——读插图本沈从文《边城》
《边城》插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读书有两种选择。一是读新书,从理论上讲,新书应该有新知,它从一个角度体现作者对一段生活、一个地域、一个学科、一种思想的独特思考。至于思考的深度与强度,就需要读者判断;二是读旧书,我曾写过题为《旧书与新知》的文章,里面谈到自己的新知,许多来自于旧书。因此,对旧书痴......
-
〓 《汉字复兴的脚步》新书发布
“纪念汉字跨入电脑时代20周年——电脑与汉字文化复兴学术报告会暨《汉字复兴的脚步》新书发布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 1994年,在中国印刷业已经实现了从“铅与火”到“光与电”的跨越。其后,汉字社会应用的这三大产业(排版印刷、网络通信及打字)的电脑化成功,标志了汉字跨入了电脑时代。 《汉字复兴的脚步—......
-
〓 《黄震全集》:古籍整理领域的传世精品
黄震(1213—1281),字东发,一字汝震,号于越先生,南宋庆元府慈溪县(今宁波慈溪市)人。他不仅是南宋后期一位能吏,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和史学家。黄震为学善于博采众说,务求其是,注重致用,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虽说有一定成绩,但对其遗留于世的著作,长期来缺乏必......
-
〓 大气亲切独创新意——欧阳中石先生《中华颂》序
图:和谐颂风调雨顺融融,水明山秀葱葱,人本和谐互踵。正是天清同奉,人相绥,喜相容。 四十七年的外交生涯中,我体会最深、最为之动情的是,就像每个人只有一个母亲,我们只有一个祖国。 去年和中石先生回山东老家参加资助希望小学、红军小学活动,得知他上世纪五十年代院系调整时由辅仁转入北大,我便称他“老学长兼老老乡”。......
-
〓 在“马王堆学”园地中耕耘—写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出版之际
3号墓签牌拼缀后的马王堆帛书 今年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完成四十周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近日出版了。该书共七册,其中整理图版和原始图版三册,释文和注释四册。这是马王堆汉墓简帛资料第一次全部集中公开面世,也是马王堆汉墓简帛资料的图版第一次全部以高清全彩的形式示人。 20世纪70年代初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
-
〓 肖复兴:十万春花如梦里——读《焦菊隐戏剧论文集》
《焦菊隐戏剧论文集》,曹禺先生作序,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那时候,我正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出我们学院棉花胡同西口不远,在地安门大街有一家新华书店,这本书是那里买到的。而那个时候,焦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五年。 因为既有舞台实践,又有理论功底,焦先生的文章不枯不涩,很有嚼头,是迄今为止我读到话剧导演所......
-
〓 阐释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国阐释学》序)
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中国阐释学》是李清良君自得自悟,厚积薄发,“完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开拓出来的”,“相对自足的理论体系”。近水楼台,先睹为快,且因有所感,而不吐不快。谈起中国哲学,总有些不尽如人意之感。或谓失之支离,或谓失之虚玄,乃至有中国无哲学之叹。此议尽管偏颇,亦非全无道理。究其实,哲学一词,Philosophy毕竟......
-
〓 文学史研究者的历史使命——评方铭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完全接受了西方文学观念、文体界限和文学创作方法,使中国固有的文学观念和文体形式面临消失的窘境。同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也渐渐变成了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固有的文学体系和价值范畴渐渐被抛弃:因为不符合小说、戏剧、诗歌三分法原则,中国文人固有的政论、辞赋、史传文体的......
-
〓 《道家思想与佛教》序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教授,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蜂屋邦夫先生的自选论文集——《道家思想与佛教》中文版即将出版了。蜂屋教授是日本学术界研究中国儒释道三教思想方面卓有成就和影响的代表学者,也是我的老朋友。他要我为这部论文集写一篇序,我理当从命。我与蜂屋邦夫教授相识是在1985年10月间,那是我第一次访问日本。当时,在参......
-
〓 哈特利:数字时代的文化先知——评《数字时代的文化》
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展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数字时代的文化》[澳]约翰·哈特利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一 2004年,《澳大利亚金融评论》刊发一篇题为《青少年的秘密生活》的专题文章,评论当时迷恋数字化生活的年轻人:“澳大利亚今天的青少年是对电子产品最娴熟、教育程度最高也是最有全球意识的一代。他们有钱,对......
-
〓 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张伯驹——读《张伯驹身世钩沉》
张伯驹像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张伯驹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位。世人只知张伯驹是“民国四公子”之一,是位风流才子、大词人,知道他将价值连城的收藏品捐给国家。而对其一生命运沉浮的具体情况,却知之甚少。对其内心世界,则更是隔膜无知。《张伯驹身世钩沉》一书,终于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张伯驹。 作者寓真与传主有着众......
-
〓 在风景里行走——评点2016年艺术类图书
批评家面对某些浮躁的出版物,早有不同的解析。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许多草率的作品,与历史记忆的淡薄大有关系。重申历史,则是不能不补的一课。近来的出版物中,历史文献的重新整理,和旧闻旧说的文学文本多了起来。就2016年的艺术类图书而言,凝视旧时光的作品占据了相当部分。吸引人们的那些文学作品被拥到不同的排行榜里。小说《北鸢》《......
-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林志纯著《日知文集》读后
《日知文集》(共5卷),林志纯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平装468.00元,精装980.00元 林志纯(1910-2007)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和史学教育家,在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以筚路蓝缕、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学术,在史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开创性与奠基性的贡献。他以......
-
〓 中国首次系统整理出版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文献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21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文献荟萃》近日出版发行。这是中国首次系统整理出版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文献。据了解,该书共有6册,收录近80种文献,内容涉及蒙古文字的起源与发展、正字法、正音法、词语解释、语法等诸多领域。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文献的整理和出版,......
-
〓 《中华读书报》推荐:《此史有关风与月》
《此史有关风与月》,张明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一版,38.00元 “风月”一词,现在最常用的意思是男女情爱之事,不过作者大概并不是这种用法,而是以之表明一种闲适的态度,正如梁小民先生为之作的序中说,“在看似闲聊中完成就一些严肃话题与同好者的交流”——值得注意倒是“严肃”二字。文章写得有趣好玩(此所谓......
-
〓 接近佛法的朴素方法:评《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
《金刚经》是佛教典籍,虽然只有5000多字,读起来也上口,但入门却不容易。神圣又神秘的《金刚经》,能否与非宗教人士结缘?与一般宗教人士解说《金刚经》不同,刘冬颖从另一个侧面加以解读。《我爱红尘——凡人眼中的〈金刚经〉》一书,就是她为平凡人搭建的一条通往佛陀的道路。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
-
〓 “嘉靖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卜键谈嘉靖
《明世宗传》,卜键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50.00元明世宗肃皇帝朱厚像 提要: 中国古代帝王中,嘉靖皇帝在当代人中的知名度颇不低。谁不知道海瑞所骂的那个皇帝呢!前几年大红大紫的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中,陈宝国饰演的嘉靖也给我们留下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当然,这都是文学艺术作......
-
〓 新世纪汉赋研究的奠基之作——评龚克昌教授的新著《全汉赋评注》
龚克昌教授等积十余年之力撰写的《全汉赋评注》终于出版了,这是一件十分值得庆贺的事情。该书凡1016千字,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一、开创性。古代注释汉赋作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者,应是唐代李善的《文选注》,共注及汉赋15家,凡29篇(其中《天子游猎赋》、《两都赋》、《二京赋》各析为两篇)。明清时期的汉赋注释有零星突破,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