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读来新夏先生《北洋军阀史》
厚厚两大本《北洋军阀史》(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摆在我案头的时候,我禁不住在想,是怎样一种信念支撑一位老人从青年到壮年,从中年到暮年,穷其毕生精力,来研究一段不受人关注的历史?如今,来新夏先生(1923—2014)已作古,我也只能从先生的序言《我和北洋军阀史研究(代序)》一文中窥得一丝踪迹。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只需一眼,就认......
-
〓 六月光明书榜:《马尔克斯评传》
《马尔克斯评传》 【英】史蒂芬·哈特著 王虹译 漓江出版社 不久前刚刚离世的马尔克斯,被评论界誉为全球数十年来最具魅力和商业价值的顶尖作家。他给西班牙语带来生机,是拉丁美洲的骄傲,是飞逝的哥伦比亚雄鹰。 该书用独特笔触刻画了这位诺贝尔奖作家,从新角度透视了他对“创作性错误记忆”和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分析了......
-
〓 《20世纪儒学通志》:20世纪儒学史的拓荒之作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便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20世纪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也是儒家命运多舛的时代,先是“打倒孔家店”,接着又是“批林批孔”。儒家虽然备受打击,但并没有被打倒,而是以其独有的韧性,在20世纪末再度兴起。正因为20世纪的儒学与民族、......
-
〓 一座城的故事:女子与丝绸——读《锦上姑苏》
《锦上姑苏》 宋执群 著 苏州大学出版社 如果城市有性别,苏州一定是位女子;如果城市有礼服,苏州一定身着丝绸旗袍。 《锦上姑苏》一书,看书名似乎只是关于苏州丝绸的故事,可细品起来才明白,苏州和丝绸这两个主题都只是作者赞美中国女性的话头而已。读到的、看到的是苏州深厚博大的丝绸文化,而融汇其中真正打动人心的,......
-
〓 《国学宝典》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国学宝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它搜集文献种类繁多,检索功能强大,并拥有多种附加功能。自该数据库产生十余年来,已使国内的许多学者尤其是文史研究者受益多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使用不仅仅是研究手段的更新,甚至改变了学术研究的评价尺度与性质特点,以前那些文献检索、文献归类、数据统计、卡片积累......
-
〓 《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中的家国情怀
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旅居美国的翁万戈先生带着夫人程宝华,执着地一家家敲开美国各大博物馆的门,后又远赴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港澳、台湾等地的数十家公立和私人博物馆和文化机构,恳请他们拿出镇馆之宝,打开摄影器材,把见到的中国文物拍摄成尺码很大的反转片,准备将来出版画册,让先贤的遗泽“也像灿烂的群星照到大地的许......
-
〓 《红楼眼神》:刘心武细读红楼的巅峰
《红楼眼神》 刘心武著 重庆出版社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文本细读,一个是原型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比较普遍的文学研究方法。红楼梦的研究多是用原型研究的方法。有的把贾宝玉看成是纳兰容若,有的把贾宝玉看成曹雪芹本人。多数的红学研究都是从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切入点来研究的。但是刘心武的研究却把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
-
〓 两岸学界由分而合的新开端——《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诞生记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王建朗、黄克武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晚清卷上、下,2016年9月版,268.00元;民国卷上、下,2016年6月版,268.00元)开始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中国近代史,可谓中国所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开端,既为国人所感知,自亦当为学界所关注,只是直到20世纪的前一二十年,作为那时......
-
〓 《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出版:在文学生活中体验民生百态
农民工读得最多的书是什么?大学生读书的真实状况如何?做网络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手机微信对文学阅读有什么影响?从2012年开始,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组织来自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的60多位师生,围绕阅读习惯、审美趣味,展开了5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也是他们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
-
〓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出版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新书发布暨《柴德赓全集》编辑启动仪式,近日在商务印书馆举行。柴德赓先生原为苏州大学教授,文革前来京参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点校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但“文革”爆发,此书未能出版。50年后,此书稿才得以发现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柴德赓全集》共10卷本14册,预计350万字......
-
〓 新书架:郑嘉励著《考古的另一面》
《考古的另一面》,郑嘉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考古人,作者对一器一物的接触自然更为贴近,从一块墓志一块石碑中得到的感悟也更为跳跃,写成短文,见之报端,再结集出版,确实让读者见识了考古的另一面。...
-
〓 六月光明书榜:张伯驹著《烟云过眼》
《烟云过眼》张伯驹著 中华书局 张伯驹先生,一代鉴藏大家,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公子”,在收藏鉴赏、书画、诗词、京剧艺术研究等领域都有很高造诣。著有《丛碧词》《丛碧书画录》《红毹纪梦诗注》《京剧音韵》等书。他捐赠给故宫的陆机《平复帖》、展子虔《游春图》等书画,f均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
-
〓 行万里路的真诚实践者——读《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
青年历史学者张聪注意到南宋诗人范成大喜欢用“万里”入诗,比如“万里汉家使”“万里汉都护”“万里桥边客”。而且在他的散文中也有“余于南北西三方,皆走万里”之句。据说他宦游在外13年,是在7个地方过的中秋节,宦游范围之广可以想见。张聪的《行万里路:宋代的旅行与文化》是一本第一次把文人的旅行当作主题的学术著作。任教弗吉尼亚大......
-
〓 方李莉《中国陶瓷史》后来居上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 “这些年我国陶瓷研究的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大量的新材料上面,学术研究方法和中国古陶瓷的宏观研究上面仍然是比较滞后的”。在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来自景德镇学院的学者曹建文说。 据了解,......
-
〓 存人存史,新意迭出
《唐宋词举要》,彭玉平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10月版第一版,69.00元《唐宋词举要》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在解读方面。彭教授治词服膺王国维,其选词亦准王氏“境界”说,但是在具体的作家作品的解读之中,则不为王氏的个别言论所限,既能博采众说折衷裁断,又能独出机杼新意迭出。彭玉平教授的《唐宋词举要》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部很......
-
〓 知命与使命——读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
许嘉璐近照《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许嘉璐著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新近出版了许嘉璐先生《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这是一本并不太厚的文化专著,全书16万字,分14讲,从当前文化问题的症结分析入手,通过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探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异同和跨文化交际的规则,具体解说儒学、佛学的主要特征,进而对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格......
-
〓 储福金与围棋小说
围棋者,天道也;小说者,人道也。一主格物,一主辨人,于其所长,皆可谓穷形尽相。研围棋益深必以皈悟天理为要,治小说益精则非得透悉人伦世情。储福金君,小说家里围棋最佳,弈者内小说第一。二十年前识荆,我对他就有此概念,然而很长时间中,于这两点却只有单独和分别的认识——我是他小说的读者,也曾在纹枰上向他请益,可是却没有......
-
〓 《纳兰词新解》札记
有一天,在我家附近的书店里随意寻访,意外发现有关纳兰性德词的图书竟有十几种之多。这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这位三百多年前的词人会如此受到今人的关注;有那么多的专家注释、解读、点评;有那么多的出版社愿意出版,甚至一而再地加印;当然也肯定有那么多的读者购买阅读。笔者就藏有两种,其中由满族文学史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菊......
-
〓 精道文心渊博论说——读《李希凡文集》有感
《李希凡文集》七卷四百余万字,可谓博大精论,评古讲今,体察万物,卷抒风云。 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阅读了第一、二、三卷的大部分论著;又读了第五卷的《艺术评论集》,重点读了此集李希凡在编撰《中华艺术通史》中一至六次及九至十一次编委上的发言和希凡所撰《中华艺术通史》总序和总后记;读了第七卷的第五章,李希凡与蓝翎针......
-
〓 放在人物关系中解读张学良——读《成功的失败者——张学良传》
三年前的冬天,文代会前夕,我听说王充闾先生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张学良的资料,于是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写一册《张学良传》。王先生欣然同意。 在交流中得知,王充闾先生是张学良的同乡,他已经写了一些散章。这些文章,非常好看,我读后过目不忘,特别想让更多的人读到,于是更坚定了编辑出版这册书的信心。我发现,这些散章有一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