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路遥:用文学给予奋斗者精神力量
今年,《平凡的世界》马来文版首次出版发行。这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出版30余年,加印超过200次,销量超过2000万册,并被翻译成多个语种出版。它深刻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为外国读者开启一扇了解中国城乡社会的窗户。在延安大学文汇山,有一座小小的墓园。《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就安葬于此。在他塑像身后的墙上,“像牛一样劳动,像......
-
〓 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100周年·陈书良:嵚崎磊落一书生
1978年,我以一个搬运工人身份考取武汉大学,与今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一起成为吴林伯先生最早的研究生。吴先生给我们上小课,总是在他家的客厅。讲课讲到入神处,先生往往闭目而谈,如入禅境。有次课后,师母留我吃饭,先生说起自己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笃志好学,1939年考入国立师范学院(在湖南蓝田)国文系学习,直至毕业,师从著......
-
〓 书香萦绕在乡土中国——听“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诉说读书愿望
在今年举办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全民阅读,薄弱环节在乡村。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尚有逾4.9亿乡村常住人口。如何让这数亿民众也尽力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让阅读为乡村振兴服务? 记者采访了于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公布的......
-
〓 学人小传: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苏联留学,1928年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1948年参与筹建中原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船山......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燕卜逊曾受聘日本和中国的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他著有诗学名著《晦涩的七种类型》,他也是一位诗人。据说他曾被推荐去哈佛大学教书,推荐者再三叮嘱他千万注意仪表,可是他和学院的主任交谈时竟烂醉如泥不欢而散。燕卜逊终于还是那种不修边幅的诗人名士派。◎近世诗人樊增祥,入民国后曾寓居沪上,为人平易近人,对后生尤恭敬,尝言:“仲尼有言......
-
〓 追思·庄奴: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庄奴 资料图片《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见炊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很难相信,这些风靡中国数十年、影响几代人的歌曲,竟然都出自一位词作家的笔下。然而就在11日6时,庄奴,这位曾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且火遍两岸三地的词坛泰斗,于95岁高龄在重庆辞世。“庄奴不仅是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界的一面旗帜,也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
-
〓 一曲微茫度此生——摘自《一曲微茫:充和宗和谈艺录》
张充和、张宗和姐弟早年留影从1949年4月15日充和赴美后收到第一封信,到1976年12月8日宗和去世前发出最后一封信,近三十年时光辗转纸上。三百余封书信几乎全为首次披露。小字蛮笺,既是张家如水斯文和姐弟情谊的见证,也是特殊年月里,个人命运为时代裹挟的缩影。张家十个姐弟,个个有才,流落四方,命运各有差异,但始终有一个家......
-
〓 顾颉刚与国家图书馆新馆
位于紫竹院公园东北侧的北京图书馆即现在国家图书馆新馆,于1987年建成开放,被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而关于这座建筑缘起及建设过程,在各种报道及公开资料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均未被提及,那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独署和联署的全国政协提案。提案不仅复现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也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图书馆、对国家......
-
〓 学界精英陨落的一年——甲午岁尾悼庞朴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一年闰九月。新年过去了,漫长的甲午年还未走完。谁曾想,不久前我们刚送走汤一介先生,庞朴先生又不告而别了。他们走得都未免太速,太过匆促,不知还有多少学术伟业待他们竭尽心力,乐而从事。其实他们正处在学术的最后旺盛期。如果说八十年代有过文化热,九十年代有过学术热,那么先后离我们而......
-
〓 人生之乐,莫如自适其适——从张廷玉看传统儒者的幸福观
张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清代名臣、著名史学家。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清史稿》称:“终清世,汉大臣配享太庙......
-
〓 翘楚·陈秋强:乡贤文化的持灯者
陈秋强与经叔平(左)陈秋强(右)与谢晋(中)陈秋强与何振梁(左)(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编者按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乡贤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2016年2月12日,全国首个“乡贤之家”揭幕仪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一生看花相......
-
〓 丘成桐全职回归清华:兴中国基础之学问
4月20日,清华大学求真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担任求真书院院长的丘成桐正式宣布:全职加入清华工作。 这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已经决定与求真书院共同成长。 丘成桐刚刚在清华园度过了73岁的生日。那天,求真书院的学生们为他举办了简单的生日会,还表演了歌曲、魔术。丘成桐坐在学生中间,看得投入,不时笑出声来。他对学生们说:......
-
〓 朱偰与“中越关系史料”
中国和越南历史渊源深厚,对于中越关系的研究,吸引了史学、政治学、地理学、国际关系等诸多学科学者的目光。回顾中越关系发展史,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1975年越南统一这段时期,中国为了帮助越南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援助。这一时期中越关系,包括学界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对其投向了关切的目光,其中......
-
〓 夏志清早年留美生活
夏志清1961年凭借《中国现代小说史》(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17-1957)的问世,夏志清一举成名。他此后的学术和生活已为学界所熟知,但此前他的经历,则不是那么清楚。2015年出版的《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一、二卷(王洞主编,季进编注,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后三卷将陆续......
-
〓 “功勋外教”的七十余载中国情——追记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雪莉
教育家、“十大功勋外教”获得者、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吴雪莉,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7日凌晨4时在开封逝世,享年96岁。 噩耗传来,全校同哀。河南大学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沉痛悼念吴雪莉先生”的官方消息后,一时间评论刷屏——“生于美国,把大半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张洋面孔,一颗中国心,一世河大情”“老师......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黄侃父亲黄云鹄,清光绪二甲进士。黄侃天资高,乡里人呼黄侃为圣童。黄云鹄即作书诫之曰:“尔负圣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分阴,勿谓年少,转瞬即老矣。读经之外,或借诗文以治天趣,亦不可忽。” ◎鲁迅的孩子海婴已经会说话时,有一次郁达夫到鲁迅的书斋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郁达夫,就......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从善如流。《唐宋词人年谱》书稿,夏先生友人顾学颉先生提出作序跋及修改意见,夏先生1954年11月2日致信接受这部书稿的上海的新文艺出版社,信中写道:“昨接人民文学出版社友人顾学颉兄函,言作序跋事,兹遵其所嘱作自序一篇附上,请加入全书末页。……顾君来函又指正一事,兹附上原函,请费神代为更正……”夏承焘......
-
〓 学人小传:夏承焘
夏承焘(1900—1986),浙江温州人。词学家、诗人、词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曾在多所小学、中学及西北大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等;有《夏承焘......
-
〓 洪谦:暗随流水到天涯
【大家】 北京大学哲学系珍藏着这样一副对联:“玉宇无尘时见疏星渡河汉,春心如酒暗随流水到天涯。”这副对联寄托着著名学者、维新运动领袖梁启超对一位年轻学子的支持与期许。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尽管世界局势风波诡谲,个人境遇跌宕起伏,这位学子始终不负所托,成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和哲学教育家。他就是洪谦。“维也纳学派”成员 ......
-
〓 “劳模”樊希安
樊希安与我先为广义的同事,后是狭义的同僚。所谓广义的同事是指他曾经供职于三联书店,我则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两家单位同属一个出资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所谓狭义的同僚是说我俩先后奉调至集团,同在一个班子公干。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我俩交集并不算多,先是各为其主,自己忙自己的;后来虽要共同参加不少的会,但由于各有自己分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