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叶朗:多读经典著作和大师的著作——和青年学子谈读书
人文学科研究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读书。据统计,我国大学文科研究生的读书量,大大低于国外大学研究生的读书量。现在,我们有些毕业生的文化素质和学术水平比起过去有所降低,读书少是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希望诸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的三年中,要加大自己的读书量,要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当然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
-
〓 弘扬“新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日前表示,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培育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既是历史传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光明日报2021年3月3日)所谓的“新乡贤”,即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
-
〓 尝春
在陕南,惯于把立春称作开春。节气到了,乡间百姓就开门开窗,把春风迎进屋,把春雨迎到草木身旁,把好春光径直迎进心房。草木的关节开始痒痒,积雪消融的泥土开始发酵,黄土地有了新的肤色,油绿的小麦、豌豆和油菜,身子骨活泛起来,拽着春天的衣袖在田野上奔跑。老农蹲在田坎上,用手中的烟斗叩响春天的大门,直到花草从地缝里冒出毛茸茸的嫩......
-
〓 明代府衙遗址变驾校 怎样整改
山西长治潞安府衙遗址是2006年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近日有媒体调查证实,有企业在遗址一类保护范围内铺水泥地,改建成驾校训练场。当地文旅局称,该企业经营困难,故通过此举创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文物行政部门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潞安府衙遗址被破坏,文物部门显然要......
-
〓 祝晓风:沈公的幸福
2021年1月10日。清晨,一位爱书、爱美食的老人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他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份儿温情,还有笑声和智慧之光。上午快11点,沈公昌文先生仙逝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个消息,是这天出版界、文化界的主题,相信也会成为2021年业界的重要话题之一。这篇小文既然是应《中华读书报》之邀而写的,还是从《中华读书报》......
-
〓 将记忆化为奋斗动力 以公祭宣示和平决心
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我们深切缅怀在83年前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并将这份共同记忆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历史如镜,鉴往知今。生长于今日中国,少有人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亲历过抗日战争的人们正逐渐老去,退居于历史帷幕之后。但是,用生命和鲜血所书写的历史不应随岁月......
-
〓 知味斋:花生
花生,又名“长生果”,也有地方叫“落花生”。叫“落花生”,让我想起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以“落花生”为笔名的许地山,他曾写过一篇被人熟知的散文名作《落花生》,多年来一直被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开头我记得很清楚: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
-
〓 整治论文学术不端应加大公开惩罚力度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报告,中国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已经居于世界第二位。而另一方面,中国SCI论文撤稿数量也居高不下。据统计,2020年1月至7月30日,世界各国撤稿论文总计1143篇,其中,中国388篇,高达34%。撤稿观察网站标注的撤稿原因多达82种,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出版机构调查”“同行评审虚假”“文章重......
-
〓 国色天香话牡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的《清平调》拟化杨贵妃之国色,写尽牡丹之天香,花面相交映,一如《簪花仕女图》,花容月貌、倾国倾城正在春风沉醉处。说不尽的历史故事为仪态万方的牡丹增加了雍容华贵的厚重,而它又更是文艺缪斯之花,汤显祖之《牡丹亭》、故宫藏宋画《牡丹》等无不借重此花而......
-
〓 一线讲述:“面壁”细诊,为壁画除病痛
我从小就熟悉壁画塑像和石窟文物,因为父亲是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耳濡目染下,我很自然地进入了文物修复行业。入行后,父亲对我讲得最多的就是对待文物修复的态度,“从前期的研究到后期的修复,每一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少留遗憾”,他的话我牢牢记在心里。 每个修复项目都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说,看起来都是颜料层起甲这种病害,但......
-
〓 画壁上的千年寻踪——浅谈敦煌壁画对当代工笔重彩画创作的启示
【学人谈】 敦煌莫高窟开凿距今已过去1650余年,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层崖壁上,保存有从公元4世纪十六国时期到14世纪的元代持续开凿的石窟735个,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佛教石窟艺术群。近年来,随着对敦煌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关注敦煌,从事工笔重彩画创作的画家及艺术院校的师生也源源......
-
〓 《新生万物》:非遗的时代倩影
新年伊始,江苏卫视推出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拓展非遗节目纵深,提升非遗节目的内涵容量、人文含量和表达力量,为观众提供了新鲜独特的审美体验。 《新生万物》是围绕非遗传承而展开的纪实节目,发起人杨澜邀请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和新锐设计师们,探访并体验了全国11个非遗项目,呈现其原味活态,......
-
〓 剑胆琴心读岳飞
岳飞是一位舞刀挥枪、意气风发的武将,也是一位舞文弄墨、豪情万丈的文人。 他出身贫寒,勤耕好读,刻苦用功,“涉猎经史”,“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读书时“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他学有所用,懂文法、习礼法、研兵法、立军法,自成系统,均有建树;他喜好诗词,留下不少文采飞扬的题壁、题记、题跋、表奏......
-
〓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自今年1月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扬。该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是多家单位同心协力、资源互补、发挥优势、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跨界......
-
〓 文化评析:灯彩文化日新,共寄美好期盼
年年岁岁闹元宵,岁岁年年赏花灯。兔年元宵节,各地重现璀璨灯火、熙攘人流,走进春天、拥抱幸福的喜庆气氛至今未消。在古代,“花”通“华”,“花灯”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手工艺文化遗产,民间“扎花灯、赏花灯”的生活习俗作为祭神祈福、娱乐遣兴的重要文化活动也传承千年。制花灯、赏花灯的历史,是中华儿女不断进行劳动创造、追求幸福生活......
-
〓 光明论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提炼”智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近年来,视听传媒艺术领域在“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方面不断着力,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表现突出。当前正热播热议的《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化类节目,在推动中华优秀传......
-
〓 《见证香港故宫》:给香港未来留存一份珍贵档案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纪录片《见证香港故宫》播出后即引发了观众对香港故宫的向往和关注。纪录片以纪实风格为主,采用跟踪拍摄、动画特效、航拍等手法,在200多天的时间里独家记录了从香港故宫动议、设计到建设,直至布展、开馆的全过程,尤为可贵的是采访了许多当事人,留下了很多极为难得的视频资料。与其说它是纪录片,还不如说它......
-
〓 新闻随笔:数字化农家书屋让书香到万家
近日,国家层面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要求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给农家书屋带来巨大变化,也给农家书屋革新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7.6%,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为50.0%。随着我国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数字化阅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数......
-
〓 在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增强历史自觉
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是增强历史自觉、掌握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一文中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
-
〓 一线讲述:主题书店,鲜活的文化现场
2019年,第一次来到码字人书店时,就因为“戏剧·诗歌·电影”的主题很符合我的爱好而印象颇深。2021年暑假,我来到码字人书店做兼职。 我的工作包括整理书架、结账、帮会员借书还书、制作一些简单的饮品,等等。第一天上班,准备闭店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竟然还有一个客人。那时已经过了关店时间近二十分钟。他眼睛红得像只兔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