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守正出新及其他——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教学
1995年暑假我接受了国家教委的一个任务:新编一部中国文学史。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从我的身边请几位比较年轻的老师做助手,由我一个人撰写,这样可以写出个人的特色。另一种选择是请多位学者与我合作,集体编写,这样可以集思广益。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教材应当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上,博采众家之长,......
-
〓 读史札记: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唐代李白《越中览古》) 身为绍兴人,本应该对本乡的前贤多怀尊敬乃至崇拜的感情。然而,对于绍兴历史上的第一号名人——越王勾践,我却怎么也难以萌生敬重仰慕的情愫。的确,他是一位英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吴越两国的生死较量中笑......
-
〓 关于制作古籍数据库的几点想法
7月8日下午,我应邀参加了在紫玉饭店举行的“《国学备览》光盘出版发行座谈会”。座谈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要内容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亦即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林先生演示《国学备览》的功能。尹小林先生的演示极为精彩,充分证明《国学备览》的制作是很成功的。因此,无论对......
-
〓 学术出版的问题与机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代表着亚洲最高的学术出版水平。图为商务印书馆旧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代表着亚洲最高的学术出版水平。图为中华书局。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出版领域,能够实行专业编辑制度的为数甚少,而能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的更是凤毛麟角。我现在知道的就是三联的那套‘哈佛燕......
-
〓 从先秦儒家思想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内容摘要】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在今几十年争论颇多,先秦儒家思想展现了中国哲学之精华,也充分证实了中国哲学存在的真实性和确切性。本文主要从哲学的确切定义、先秦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思想证实中国哲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论证。【关键词】中国哲学;合法性;先秦儒家思想“哲学”一词最早出自于古希腊,其拉丁语为......
-
〓 孔孟之别
孟子不像孔子的弟子那样是孔子的“具体而微”,像大江的一条分流;孟子“未得为孔子徒”,仅仅“私淑”孔子,他也许没有孔子那么汪洋恣肆,却真正继承了孔子的精髓——社会责任感。 “孔孟之道”,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称呼,将孟子和孔子并为一谈。总体上,这是不错的。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很多东西来源于孔子并有所发展提高。但如......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讲座信息(二十四)
2016·2——2016·1、【演講會】順天時報の会·2016年度第1回例会時間:2016年4月9日(週六)16:00-18:00地點:東洋文庫(東京都新宿区戸塚町1丁目辦104)主辦單位:順天時報の会聯 絡 人:E-mail: aoyamah@asia-u.ac.jp內容簡介:1.『順天時報』と清室·遺老——保守派知......
-
〓 关注“新谱”——中国谱学史研究的深化之路
中国宗族史及谱学史研究者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今日所出新谱的关注程度,远低于传统谱牒;除了为数不多的几篇论文外,没有出版过一部专著。忽视、忽略新谱的结果,影响了对中国谱学发展大势所作判断的准确性,亦与其在社会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 所谓“新谱”,是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所编、刻、印、抄而成......
-
〓 《明夷待访录》的民主思想
内容摘要:黄宗羲是我国封建社会末期民主思想启蒙的重要人物,他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明夷待访录》中,这部书的后世影响非常巨大。黄宗羲在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剖析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著名思想和“人各得自私,人各得自利”的口号,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黄宗羲还大胆设想了民主政治的蓝图:用“天下之法”......
-
〓 争鸣与商榷:满文史料在清史研究中的局限
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在皇太子胤礽奏折上所写朱批(局部)内容提要 以往清史研究中有一种忽视运用满文史料的倾向,是不正确的。然而近年来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片面强调清史研究必须以满文史料为主,似乎不识满文就无法研究清史,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也是不可取的。满文、汉文档案具有相同的史料价值,清史研究中必须坚持满汉......
-
〓 王锺陵:文论史研究如何创新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王锺陵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是一部篇幅达四百五十万字的世纪性总结的著作。在国外,与此书同类的著作只有二部:一部是丹麦人勃兰兑斯的《十九......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六)
2015·10——2016·21、台湾原住民研究第19号时间:2015年11月出版单位:东京:风响社内容简介:【论文】台湾原住民の鸟占の多様性をめぐって(蛸岛直)命名·分类、社会环境、民族意识:サアロアとカナカナブの正名にみる相互作用(宫冈真央子)戦前のメディアに使用された森丑之助の台湾原住民「屈尺蕃」写真:博覧会、新......
-
〓 汉学与阐释学——汉学研究及汉学家对自身的研究
有关“理解”,狄尔泰曾有句名言:“理解就是在你中重新发现我。”因此,理解是在他者之中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伽达默尔也将对文本的理解看作是与研究主体对自身存在、自我理解的认识相结合的活动,那么汉学研究的目的也可以看作是研究者对自身的理解。汉学文本尽管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人类与世界的思考结果,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由人......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选一苏轼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在命运的重锤下,诗人往往有这样三种态度:一种是坚持理想、不变初衷,执着地走着既定的路,屈原的“余不能变心以从俗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属于这样的歌,另一种是在打击下灰心丧气,从此沉默不言......
-
〓 贵生意识与平安智慧
平安和顺地度过一生,这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与愿望。生活中艰难险阻不可避免,在遇到险境时如何自处,进而自救?在风平浪静时如何预备,防患未然?中国古人在与各种灾祸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智慧。回顾这些体悟与教诲,对于我们每个人大有裨益。“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人的生命价值几何?人又该如何对待自己......
-
〓 周桂钿:今天来看董仲舒
我研究中国哲学,主要研究秦汉哲学。重要的又是王充哲学和董仲舒哲学。王充哲学是我研究的起点,董仲舒哲学是我研究的重点。 一 我上大学时读《中国哲学史》,那里面董仲舒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哲学家: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董仲舒讲大一统,提倡独尊儒术,都是为反动......
-
〓 读史札记: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像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
-
〓 刘梦溪:钱锺书与陈寅恪
打通文史和贯通中西 吴宓20年代在清华园,一次谈起学问人才,说年龄大一些的要数陈寅恪,年轻的首推钱锺书。陈、钱都是有识人慧眼的吴雨僧所欣赏的人物。陈生于1890年,钱生于1910年,相差二十岁。陈钱并非齐名,但常为人所并提。并提是缘于学,而忘记岁年。 陈、钱为学的共同特点,一是都精通多种文字。过去研究者说......
-
〓 试解秦俑主帅之谜
内容摘要:秦始皇兵马俑中,不见大军主帅的俑像,论者有不同的说法,但都很难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秦俑大军必有主帅,而且主帅必坐镇军中。本文试图从古籍记载及兵马俑坑的残留遗迹中,对秦俑主帅之谜,寻求出一个合理的解答。秦始皇兵马俑大军之中,不见三军主帅,原因何在,至今尚无定论。论者对此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这是秦始皇的军队,秦陵......
-
〓 《文心雕龙》之书名、框架和性质今辨
作者简介:万奇(1964— ),男,内蒙古满洲里市人,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研究所所长。如果从黄侃一九一四年编撰《文心雕龙札记》算起,现代“龙学”已走过九十四年的历程。这期间海内外学者在文本校勘、原文注译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龙学”逐渐成为“显学”。然而,《文心雕龙》研究中的一些重要疑点仍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