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别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霾”及其发生规律
●中国古代自殷商后期开始就出现过“霾”的现象,并且此后逐步频发。不过,与今天常常提到的“雾霾”不同,古代历史上的“霾”多是降尘。●中国古代“霾”现象的逐步高发与历史人口的规模及分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人口的增多,必然要求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生活。而为了有效获取土地和资源,不仅使得原来一些可耕可牧的土地或者林地变成了耕地,......
-
〓 古文点校著作权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涉及“古文点校”的著作权纠纷。所谓“古文点校”,是对古文进行断句、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和改正错字等工作。[1]当“古文点校”的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就产生了该成果是否能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对此,不同法院的观点完全不同。如审理“郑福臣诉大众文艺出版社等案”的法院和审理“中华书局有限公......
-
〓 争鸣与商榷:“四大名砚”考辨
清代松花砚 资料图片清代端砚 资料图片编者按:作为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砚台既是实用之器,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不论是收藏界、鉴赏界、砚雕界,还是学术界,都盛行“四大名砚”之说,且往往因何为“四大名砚”而论争不已。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收藏经验与文献考证指出,“四大名砚”的说法,似乎在历史上已经形成,但事实上,古代对各种砚台或......
-
〓 韩愈人学思想的三重性
【内容摘要】韩愈一生弘扬儒学,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学思想内容丰富。针对当时佛道盛行,他著〈原道〉〈原性〉等宏文,提出仁义道德、性情三品等思想,以振兴儒学,他的人道仁义思想还是人性理论的提出,都是力图解决社会当时的危机和政治昏朽,试图维护自己所处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集权和复兴儒学思想中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儒家人学思......
-
〓 《皇极经世》与《夏商周年表》
内容提要: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我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本文以北宋易学家邵雍所著《皇极经世》“以运经世”中所推得的“夏商周年表”与之对照,列举了邵雍以之确定各代帝王在位年数的依据。指出:邵雍于九百多年前能推出较今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更为详细......
-
〓 “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辨
《周易本义》卷首列九图,其中冠以“伏羲”之名者有四图:《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并云:“伏羲四图,其说皆出邵氏。”言“其说皆出邵氏”,并不等于说“伏羲四图”皆传自邵雍。邵伯温言其父学曰:“止有一图,以寓其卦之生变与阴阳消长之数。”[1]据朱震《汉上易传卦图》所列,此......
-
〓 凸显中国范式,本土化学术转型引学界热议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具中国特色、更加本土化的学术研究方向日渐明确。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样一个论断——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高速发展的局面正在告一段落,至少将大大放缓;而人文学术,特别是中国古典学术、传统文化研究正在从边缘重返主流。这一判断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五):嵇康、包拯、司马光《诫子书》
诫子书嵇康【原文】人无志,非人也(1)。但君子用心,有所准行(2),自当量其善者,必拟议而后动(3)。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4)。若心疲体懈,或牵于外物,或累于内欲,不堪近患,不忍小情,则议于去就(5)。议于去就,则二心交争。二心交争,则向所以见役之情胜矣(6)!或有中道而废,或有不成一......
-
〓 从宋理学史看叶适的佛教观
内容提要:宋代的理学家大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受佛道之影响,而仍排佛道”。只有叶适对佛教采取真正的拒斥态度,本文从理学史上理学与佛学的关系入手,分析叶适站在其事功主义的立场,对理学思想史上道学与佛教相关联的态度,进而讨论他的佛教观及其根源。关键字:理学史;道学与佛教;叶适;佛教观;事功主义宋代理学受到佛教理论的影响是......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社会转型视野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妇女
长期以来,鄂西南土家族地区形成了由独特的语言、宗教、神话传说、仪式等构成的民族传统和习俗文化。清中叶前土家族地区妇女仍旧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观念,在文化习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继婚、同姓婚为主。据鹤峰知州毛俊德《文告》记载:“旧日土民妇女,以夫家贫寒,或以口角细故,背夫逃回......
-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十一)
2014·12——2015·1、禹王と日本人:「治水神」がつなぐ东アジア时间:2014年12月作者:王敏着出版单位:东京:NHK出版内容简介:序章「治水神」の渡来第1章禹王はいかにして日本の神となったか第2章なぜ、京都御所の袄絵に禹王が描かれたのか第3章なぜ、九尾狐は禹王にとりついたか第4章どのように禹王は现代に生きて......
-
〓 文学眼中的古琴音乐
古琴音乐与文学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系,它表现在,琴歌和诗词演变的关系;琴曲的文学内涵;琴诗这三个领域。琴歌是古琴音乐最初的表现形式,亦称之为“弦歌”,其中诗为主体,按曲咏之。这在“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的年代里,无疑,琴歌能淋漓尽致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也能以巧不可阶的姿态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任、礼”。但是,诗人与......
-
〓 刘咸炘《中书》思想研究
内容提要:民国刘咸炘在“学为人也”的为学宗旨下,结合史学研究的客观需要,创造出一系列概念,建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学术体系和治学方法。本文将以《中书》为依托对此加以分析。关键词:刘咸炘;《中书》;执两用中;观风察变;明统知类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兰州730000一、刘咸炘的生平、学术大旨及其研究状况刘咸炘(1......
-
〓 国学博士论坛:《易传》与忠德
作为传统道德范畴的忠德,早在《周易》中已有萌芽,特别是《易传》中蕴涵着丰富的忠观念内容,并对中国传统忠德的形成、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首先,《易传》天道尚中、天尊地卑思想开启了忠观念之源。按照取象《易》理,人类社会活动包括道德规范都是取象天地之道的。忠德的理论元点可上溯到《周易》天道尚中观念。在各卦......
-
〓 1699,中国式忠诚
有花看来且看花,莫管楼外戈兵争。何日铁锋逼血颈,一刎全义众口封。 1699年,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中国农历己卯年,孔尚任苦心经营的《桃花扇》经历三易其稿,终于完就。全书用一段情,诠释的却是一个“忠”字,并且是典型的“中国式忠诚”。 恰逢两朝更替,经历离合兴亡,旧朝上下,从帝王到将帅,从重臣到文士,从深宫正后......
-
〓 试述傅山的矛盾
近段时间,笔者阅读了有关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医学家傅山(1607—1685)的一些诗文资料和人们对其的研究文章后,深感傅山的处世是很朴实的,他的性格很直率,没有丝毫做作,更没有掩盖内心深处的矛盾。他的诗文和他的书法审美观,无不流露出他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内心深处的矛盾。下面围绕:“偷生如逆旅”与“不......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
【双调•驻马听】弹白朴雪调冰弦,十指纤纤温更柔。林莺山溜,夜深风雨落弦头。芦花岸上对兰舟,哀弦恰似愁人消瘦。泪盈眸,江州司马别离后。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进士......
-
〓 赵敏俐: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大批有关先秦两汉的珍贵文献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推进了先秦文学研究的发展。 本期所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陈桐生教授讨论了出土文献对于先秦散文史研究的重大影响。“郭店简”和“上博简”中一批儒家文献基本上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时代处于孔孟之间,......
-
〓 儒家关于“意志无力”问题的主要线索
内容摘要:“意志无力”是一个西方哲学的概念,但它所揭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意义。在儒学史上,孔子首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孟子将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化。在宋明儒学阶段,朱熹和王阳明分别依着其“道问学”和“尊德性”的理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到了现代新儒学阶段,牟宗三继承孟子和王阳明的理论成就,以“心”“理”统一的“良知”继......
-
〓 学苑论衡:与时代互动是史学发展的动力
史学与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今天史学的发展、对于应该弘扬什么样的史学传统,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史学与时代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思想与社会存在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史学传统正是在这种关系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对史学、时代、史学传统作整体上的辩证认识,有助于揭示我国史学生成和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