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别传》浅释
陈寅恪倾晚年心力考证钱柳因缘,为柳如是大唱颂歌,也是由于他的内心和柳如是及历代无数命运坎坷的才女相通——这世界过于寒冷,他们只有相互温暖。题目取自柳如是名篇《金明池·咏寒柳》,陈寅恪三部论文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和《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寒柳堂”“金明馆”均出自该词,可见他对此词的激赏。从20世纪五十年代中开始......
-
〓 吴越钱氏世家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世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家”最早指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后则泛指人才辈出且世代延续的大姓氏大家族。从孔孟颜曾这些圣贤之家到江州陈氏、吴越钱氏、浦江郑氏、山西裴氏等,许多世家,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对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作为传统中国的望族和江南的世家,吴越......
-
〓 “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纪念土尔扈特东归壮举250周年
250年前,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领导下破釜沉舟、义无反顾举族东归,离开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的伏尔加河流域,历尽艰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回到了被他们称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场横跨欧亚大陆、震撼中外的历史活剧,是历史研究中一个永恒的命题,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今年适逢土尔扈特东归250周年,对这一震撼心灵的历史场景......
-
〓 也成嘉耦不成仇——晚清教育家严修的结婚纪念诗
在晚清士大夫诗集中,人们可以看到家国天下情怀,读到仕途穷达之叹,却鲜能见到有关婚姻的书写。但在著名教育家严修诗集中却有一组结婚纪念诗,写得真诚且坦荡,值得细读。严修(1860-1929),字范孙,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天津人。晚清时期曾任贵州学政、学部侍郎等职,是典型的士大夫。其于学部侍郎任上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后又创办......
-
〓 从古代文明的比较研究探寻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融通
近30年来,中国古代文明和西方古典文明的比较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甚至成为热点。虽然也有中国古代文明的研究者参与其中,但主要的推动力量似乎来自以古希腊罗马文明研究为本业的西方古典学者。英国剑桥大学的杰弗里·劳埃德爵士在投身中西古典文明比较研究之前,已是国际著名的古希腊科学史专家。1987年,他在北京大学访问研究时期,开......
-
〓 赋学极简史
与赋在汉代兴起的同时,赋的研究——赋学,也伴之而生,并沿着与赋发展不同的轨迹前进。赋学在整个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本文中,复旦大学徐志啸教授拟对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沿革作极简略的概述:从两汉时期即赋学史的发轫期说起、从最早对赋及其创作发表见解的司马相如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学呈现出的特点,曹丕、陆......
-
〓 彰显敦煌文化的时代价值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特殊表达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
-
〓 唐诗温故:李商隐《药转》
欣赏《药转》可以知道,李商隐写诗有这么一套化浅俗为神奇的本领,认清这一点也许简直可以说是解读其诗的一把钥匙。一位西方文艺理论批评家说过:“近在眼前的事情的确总是很平凡而缺乏诗意。但是这种困难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算不了什么,他最喜欢的艺术方式不是展示自己,而是使平凡琐碎的日常之事大放诗的异彩。”(冯·施莱格尔语)这......
-
〓 “极深广的同情”与适当距离的审美观照
——从朱光潜探寻通达陶渊明理想之境的途径 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在他的人生和诗文中表现出他所憧憬的理想境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他饱尝过“少而穷苦”“东西游走”的奔波之苦,也饱尝过“志意多所耻”的仕宦之辱。42岁不愿意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仿佛人生主要问题差不多解决了,但“贫富长交战”的生活矛盾,“既来孰不去”的生......
-
〓 辛弃疾《水龙吟》词“红巾翠袖”应作何解
辛弃疾的词在宋代词坛和整个中国词史上均堪称高峰。他的名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几乎为各种诗词选本所青睐,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该词写作者抗金复国抱负不得施展,借登临观览之际,抒发壮志难酬、英雄失意之悲愤: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
-
〓 发挥媒体推普的示范效应
媒体肩负语言文化的宣传推广职责,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和规范使用具有重要作用。示范引领是责任。媒体既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者,也是传播者,不仅影响社会生活中人们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也对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人民群众语言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自身传播优势,发挥强大示范引领作用,是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
-
〓 朱子四书学中的诗学
朱子的学问,综罗百代而广大精微。朱子在所耕耘之学问领域,既注重其独立性,又善于统贯综合之。就朱子《诗》学来看,学界常就《诗集传》展开研究,而对朱子《四书》经学中的诗学,则少有论述。然如将《诗集传》与《四书集注》稍加比照,即可发现同样的诗句在两种文本中往往呈现出不一样的意义。此同诗异训的现象表明,在《诗集传》之外,朱......
-
〓 驴鞠:唐代贵妇打球骑的是驴
驴,在人类社会被用作驮兽已逾数千年。最早的家驴,在距今6000—5000年时由非洲野驴驯化而来,主要用于驮运。在家马出现之前,驴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被普遍使用在商业贸易中,青铜和铁器时代则广泛出现于近东地区的贸易路线上。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将驴作为驮兽使用带到了欧洲和西亚。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中国现在的家驴,皆有着非洲......
-
〓 时代性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
编者按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观察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是最活跃、最敏感、最开放的部分,能够快速而生动地记录社会变迁、反映人民心声、描述世界万象,也因此被看作是时代的“晴雨表”。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的语言生活日益丰富多元,语言的发展演变也趋于加速,一......
-
〓 离形尚意的中国画大写意传统
中国画的大写意以老庄哲学美学为认识基础,与以诗词为代表的文学形式有着深刻的联系,综合了书法尤其是草书的艺术成就,高度体现出中国文人“尚意”的审美追求、“书画同体”的造型观和“超以象外”的个体生命体验。 中国画的大写意实践以五代两宋的人物画为肇始,五代的石恪、南宋的梁楷以粗阔的笔墨、简概的造型,开创减笔人物画风,石......
-
〓 二里头都城布局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1959年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过60余年持续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二里头遗址位居当时的天下之中,300万平方米的超大规模显示它在二里头文化乃至东亚地区都占据极高地位。通过中心区“井”字形主干道路网络,把都城规划成以宫殿区为核心的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官营作坊区、祭祀区分居宫殿区南北,共同形成都城中轴区域,中轴......
-
〓 翰墨丹青,说不尽的风采神韵
中国书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整部中国美术史,一大半记载的是绘画与书法。历来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大都会翰墨丹青之事。社会上对书画作品的临仿、品评鉴赏、珍藏把玩、传诵流布,都使得书画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瑰宝之一。与书画创作同时发展的是书画理论,书画理论也是中国艺术理论区别于其他......
-
〓 南北互聘书写的文学意义——以李延寿《南史》《北史》为例
《南史》《北史》为初唐史家李延寿所修前朝正史。它们综合已往史书材料,书写了南北朝行人入南入北的经历,多角度反映了南北文化文学的碰撞交流过程,暗含了文学发展的推动力。史家在书写中展现出初唐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两部史书书写的南北互聘更多表现为展示才华、宣扬声威,文学的价值获得肯定。书中所记南北互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确实承担......
-
〓 王岳川:大美书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汉字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四大古老文明中唯独中华民族的汉字传到了21世纪。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中说:“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鬼也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来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的作用的。”今天全世界掌握汉字汉语的有17亿人,占整个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华文化传承不断......
-
〓 考古发掘与金文考释探索“曾随之谜”
提到曾国,最著名的发现就是气势恢宏的曾侯乙编钟,全套65件,总重超过2.5吨。令人疑惑的是,创造出辉煌灿烂礼乐文明的曾国,却几乎不见于史书记载。对于曾国的历史与文化,学术界进行了长期探索。 北宋金石学著作中就有对曾国青铜器的记录,但并无深入研究。近代以来,相当数量的曾国青铜器被发现,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些铜器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