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维山水诗的超逸与情志
作为古代山水诗的高峰,盛唐诗人王维对山水别具一格的描绘备受历代评论家推崇。王维山水诗中传达的空灵、渺远而又独具情致的意境,及其外在超逸的气韵和情志上的“仕隐两得”,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代表性。王维山水诗旷达超逸的一面,充分表明自然山水对传统文人情志的节制与调平作用。山水诗的空灵与质朴 王维生于世家,自幼受过良好的......
-
〓 三星堆青铜面具表现的是外星人么?——关于三星堆的那些“猜想”
考古学是最受公众误解的人文学科,可能没有“之一”。考古学界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公众考古”愈益受到重视,媒体对考古发掘的参与度也逐渐提高。媒体介入考古发掘,自然可以推动考古学的普及,拉近学界与公众的距离。但如果专业的科普没跟上,则很容易被各种随意的猜想捷足先登,从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最近三星堆很火,但公众对三星堆......
-
〓 清人论清诗绝句与重构清诗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郭绍虞、钱仲联、严迪昌等学者筚路蓝缕的研究,清诗已被公认为有别于唐音、宋调,“自领一队”。陈衍、汪辟疆、钱仲联、严迪昌、朱则杰等人以诗话、点将录、选本、清诗史著述、专题论文等多种方式,从不同层面建构清诗史,编定清代诗人的谱系序列,绘制清代诗史的宏大图景,为新时代清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代......
-
〓 白银认知与明清时期的白银流通
自明代始,白银因其币值稳定、易于携带等特点,被作为货币广泛流通。学界围绕明代白银问题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在明清白银大量使用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中,大众白银知识与货币流通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正如法国学者福柯“知识权力论”阐释的那样,知识与权力是共生共谋关系。就货币而论,拥有相关知识的人就有权力并能获取相应利......
-
〓 越南使臣的北使诗路
越南,周称越裳,秦为象郡,赵佗纳其入南越国版图,汉武帝于今越南中部与北部设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设为安南都护府,宋开宝元年(968)丁部领建大瞿越国,古越南北属中国郡县时代结束。丁部领太平元年(970)即遣使如宋结好,开宝六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据《大越史记全书》《大南实录》《殊域周咨录》《续资治通鉴》《明实......
-
〓 中国哲学“原人”问题的学术史考察
“原人”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这个概念在学术领域却有诸多不同诠释。厘清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进行学术史考察,进而揭示“原人”问题的基本特征,对于深化“原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原人”概念的厘清 就现有文献看,“原人”作为一个概念首出于《孟子·尽心下》所载万章所言:“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
-
〓 在地理与文学之间——《水经注》中的志怪故事
六朝时期地记空前兴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集六朝地记之大成,在对方域、山川、古迹、风俗、物产的介绍中有不少异人、异事、异物、异象之类的志怪故事。民国时任松如《水经注异闻录》辑录《水经注》异闻732则,郑德坤《水经注故事抄》辑录12类505则,并评曰:“郦氏因地致详,凡魏以前故事旧文,及各地传说异闻皆可考求而得,仿佛......
-
〓 如何推进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没有哪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有着三千多年绵延不绝的文字传承历史,拥有如此卷帙浩繁的书面语文献。这份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也是汉语研究乃至全人类语言研究的宝库。作为汉语语法史研究的学者,我们有责任深入开展断代汉语语法史研究,为最终撰写一部面向世界、能够详尽反映汉语语法......
-
〓 发展中的中国水下考古
【考古中国】 编者按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海陆兼备的大国,不仅有广袤的陆域疆土,而且拥有绵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洋国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在辉煌的黄土文明之外,我们的祖先也创造出了灿烂的蓝色文明。我国水域内遗留下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价值巨大的海洋文化遗产。 水下考古,便是当今人们走近、认识、解......
-
〓 三种史料中的子产铸刑书
发生于春秋后期的子产铸刑书事件是中国立法史上的大事。直至今天,主流的中国通史、中国法制史著作都将此事看作中国历史上的首次成文法公布活动。这种观点以《左传·昭公六年》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经唐代孔颖达阐释(孔疏)后几成定论。近百年来的法学家更是将其作为世界法律演进共同规律之典型例证,代表观点可见日本法学家穗积陈重的《法律进......
-
〓 书同文 语同音 人同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百年历程和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领导中国语言文字事业砥砺前行,成功推进几千年来最为深刻而广阔的变革和发展,谱写了中国语言文字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回顾我们党领导语言文字事业的百年光辉历程,从中汲取继续奋进前行的智慧力......
-
〓 如何理解“蚩尤畔父,黄帝涉江”
清华简《五纪》有“黄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长成人,乃作五兵”的记录,学者结合《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子弄父兵,罪当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黄帝涉江”的记载,认为蚩尤是黄帝的儿子,在学界和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从文献记载看,黄帝集团与蚩尤集团发生过激烈冲突,《逸周书·尝麦解》、《山海经·大荒北经》、清......
-
〓 陆机《文赋》之“物”的理论价值
按照机械“反映论”或“模仿说”的思路,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反映或模仿“现实”,此现实既可以作为具体的物象,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形态,还可以是柏拉图所谓的比表象更为真实的“理念”世界。总之,现实“物”作为被反映或被模仿的“对象”具有自在性,文学以准确反映或呈现其面貌、让物是其所是为旨归,从此意义上讲,“物”即“所指”本......
-
〓 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文化中的人本主义
说起人本主义,学者们往往以西方来立论。他们从古希腊哲学谈起,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关联,重点阐释自启蒙运动以来如卢梭、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叔本华等学者的人本主义观点,仿佛人本主义是西方学人、西方文化的专属品。人本主义是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吗?在笔者看来,人本主义并非是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恰恰......
-
〓 从正史修撰看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谈唐修八史和元修三史
在中国古代历朝所修的正史中,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晋书》《南史》《北史》和元朝后期所修《辽史》《金史》《宋史》,是在朝廷主持下的两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其修撰所得共十一部正史,近于今日所见“二十四史”的半数。从唐代史家撰成《南史》《北史》的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到元代史家撰......
-
〓 清东北流人交游诗中的“真情”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这里所说的“同”,指出了建安文学创作鲜明的群体性特点。而清代东北流人,因各种原因被流放到白山黑水,同样有着内在的“同”。他们用饱含真情的笔墨写下了动人心弦的诗歌。流放对文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文学创作而言,某......
-
〓 “崇儒更化”:西汉时期的文化建设
——兼论董仲舒《天人三策》的重要意义 每一民族在发生巨变的时代,都会面临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而文化建设是政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从而创造出一个新的时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化建设,在今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 在秦亡汉兴的朝代更替中,政治、社会、文化秩序遭到空前的破坏。汉承秦制,继......
-
〓 以数字映射古代文学经典
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已经对社会知识体系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基于这一技术对古代文学经典文本进行深度而高效的分析,可使文学研究进入更宏观的视野,提高研究结论的精准性、稳定性及可验证性,促生新的研究理念、方法与范式。信息革命以来,古籍文献数据化积累和知识库建设卓有成效。浩如烟海的古籍,可以组成大小不等的任意文本集合,具......
-
〓 语言论坛:《新华字典》为何没有凡姓必收
编者按 从1950年启动编纂至今,《新华字典》已走过70年征程,印行超过6亿册,被称作“国民字典”。8月10日,第12版《新华字典》发布,增添了包括“初心”“粉丝”“二维码”“点赞”等在内的100多个新词。这部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辞书,对普及全民族文化知识、促进汉语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受到一代又一代......
-
〓 小词之用,关乎人类的逻辑和理性
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存在诸如“并且”“或者”“并非”“如果”“所有”之类的“小词”(particles)。之所以称之为“小词”,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很少有人关注它们,而且因为被认为不指称什么东西,它们常常连“名”也算不上:既不属于“太阳”等所谓的“专名”,也不属于“红色”等所谓的“通名”。语法学家常常将它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