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并非“塞责抄誊”:《四书大全》取材撰述新论
《四书大全》一直被主流学界诟病为抄袭旧作、敷衍塞责的誊抄之作。然如细致比较《大全》与其所本之书取材之异同,则可见出此一看法实未见中肯。如将《大全》与宋元四书类著述对朱子再传饶鲁(号双峰)的引用来看,则可改变对《大全》的固有认识。饶双峰《四书》论述虽以“多不同于朱子”而著称,然被《大全》引用多达570条。透过宋元诸家......
-
〓 《灵飞经》的版本与作者
楷书自汉魏之际形成以后,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书写中最为重要的字体,而小楷则在日常的书写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科举考试的试卷、臣僚写给皇帝的奏章,都需要用工整的小楷来写。千百年来,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小楷是每个读书人的基本功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件小楷作品能够成为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其难度可想而知。其中,有一件相传为唐代......
-
〓 清代诗歌选本中的选家诗话
就批评形式而言,诗歌选本和诗话都是中国古典诗学批评的重要方式。不过,在诗歌选本的评点中直接附带选家“诗话”者则肇始于清初朱彝尊所辑的《明诗综》。据杨谦《朱竹垞先生年谱》载:“(康熙)四十一年(1703年),七十四岁,辑《明诗综》……以《静志居诗话》附焉。”后人对朱氏评论甚为重视,乾嘉时期姚祖恩自《明诗综》中辑出,编......
-
〓 严谨、明晰、可读——专业化与大众化统一的法律语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律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潜藏着法治思维。可以说,法律语言建构了公众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行为方式,构筑了法治中国的底部基础。 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我们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思维,我们的思......
-
〓 《十八学士图》辨析
宋徽宗酷嗜丹青,上行下效,宣和一朝臣工诸王,不乏善绘事者。有言宋钦宗亦工丹青之术,父子熏习,势所当然,人皆不以为忤。但翻检文献,所谓宋钦宗工绘事,证据仅有南宋赵彦卫所传之《十八学士图》一种而已,而此画实为伪作。 关于宋钦宗《十八学士图》,文献记载凡有两种,今皆已佚,一是钦宗仅题十八学士姓名的豫章本,二是钦宗绘图并......
-
〓 作为传统文化共同体的桐城派
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如果深入了解桐城派,不难发现,它并非单纯的文派,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艺......
-
〓 宋四六的书写思维与书写方式
宋四六,即宋代的四六应用文。从现存宋人文集不难看出,其创作量是惊人的。2006年编成出版的《全宋文》中,仅启、笺、表三种文体即达两万篇有余,约占《全宋文》的十分之一强。如果再加上制、诏、状等其他几种大抵也以四六文为主的文体书写,其分量就更为可观了。如此数量的宋四六书写,一旦被放入古文革新运动的视角下来观照,就显得颇......
-
〓 新辑诗话的类型与原则
无论是从目录著录看,还是就研究价值说,诗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书籍类型。古籍编辑和出版的诗话,如果是原有其书,经过今人校点笺释而出版,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古籍整理;如果是原无其书,经过今人辑录成书而出版,这就是新辑诗话。新辑诗话,古有其例,于今尤盛。新辑诗话实际上是在编纂新的古籍,其间存在一些需要讨论的编辑问题。新辑诗话的......
-
〓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跨文体成就比较
对作家创作成就的界定,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这种界定,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完成的。文学史研究者将某位作家与他的前辈作家、同代作家及后代作家加以比较,从而确认他在创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这种比较范围虽然广泛,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定。它通常都是不同作家在同一文体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文体上的......
-
〓 浅议先秦诸子的共生智慧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演变而经久不衰。直至近代,中华文明遭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对手,一个在经济、政治、军事全方位超越中国的西方文明,使得中国人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悲叹。于是,为了寻求富强御辱之路,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器艺、制度直至思想文化及其基本逻辑。现代西方文明的契约论传统,本质上就是“重构”了人类社......
-
〓 中国哲学“原人”问题的学术史考察
“原人”是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这个概念在学术领域却有诸多不同诠释。厘清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进行学术史考察,进而揭示“原人”问题的基本特征,对于深化“原人”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原人”概念的厘清 就现有文献看,“原人”作为一个概念首出于《孟子·尽心下》所载万章所言:“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有效利用,让古籍沟通今昔
近日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感党中央对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意见》对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总体要求,感觉非常明确、非常具体和及时,为今后怎样把握我国古籍工作,推进古籍事业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多年从事......
-
〓 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指导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总纲领
《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是指导新时代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总纲领 2022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做好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 中华文化的哲学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
-
〓 “画外之象”与“味外之旨”——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通过水与墨的完美融合,根据不同比例的调配,呈现出浓、淡、干、湿、焦的氤氲效果。水墨之浓淡决定了画面的层次,虽无多种颜色,亦呈现出多样的色阶变化。浓墨使山体浑厚苍劲,淡墨令水面澄澈透明,艺通大道,变化万千。水墨画通过化繁为简,以有限的笔墨,阐释出中国美学无穷的意境空间。 ......
-
〓 “冬吃萝卜夏吃姜”——天人相应的养生智慧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一句民间俗语道出两千多年前的养生智慧。古为今用,便衍生出诸多应时应季的保健之法,渗透到日常起居的细节当中。作为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都可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反映出来。根据中医理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类机体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
-
〓 金文文学的叙事特征
图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轫期,商周金文是探索古代文学在先秦时期发展历程的重要的第一手共时资料。商周金文中有不少叙事性质的铭文,叙述器主生平事迹以及建功受赏等事项,类似于后世记叙文体。但较之后世,商周金文中的叙事无论是在叙事要素、叙事顺序还是叙事视角等方面,都具有自身较为明显的特征。 叙事要素常可省略。完整......
-
〓 大地遗珍:河套地区的西夏史迹
诗人臧克家曾讲:“富庶的河套,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甜头。”河套就像一个酣睡在黄河臂弯里的婴儿,母亲河不仅赐予她物质上的富庶,更浇灌出灿烂辉煌的文明。虽然河套地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占地很小,但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体系中却熠熠生辉。几乎每一个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都曾涉足这一区域,并在此留下深深浅浅、星星点点的历史印记。河套地区党......
-
〓 法家为秦汉时代的法律世界贡献了什么
长期以来,受有关传统中国法的经典命题“法律儒家化”的影响,学者们一直将秦汉律视为有待于等级、伦理精神注入其间的“同一性行为规范”(瞿同祖语)。尽管目前学界倾向于主张,秦汉律不具有完整的典籍形态,可以不断追加,但商鞅变法在秦汉律发达史上发挥了奠基性作用似乎仍是一种广为认可的判断,承载着商鞅学派之主张的法家著作《商君书......
-
〓 围棋与中国思想传统
围棋是竞技,是游戏,是艺术,是形下之器,又被赋予了形而上的“道”的意义,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文化传统,一切知识都要在“道”的面前检验其存在的合法性,以此证明自我价值。立象比德,技进乎道。当然,这“道”,既是儒家的仁德之“道”,道家的自然之“道”,也是中国文化的和谐之“道”。在某种意义上,围棋成了中国思想与文化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