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见证时代 回归学术——简说皮锡瑞的经学史
谈及中国经学史的书写,许多学者可能会不约而同指向同一个人──皮锡瑞。尽管中国经部文献异常丰富,但说到经学通史,却一直没有严格的系统著作。因此周予同看见本田成之《中国经学史》(1927年)出版,顿感沮丧万分,埋怨中国学者不争气,特别批判皮锡瑞《经学历史》、刘师培《经学教科书》二书:“他们的作品竟这样地简略,如一篇论文......
-
〓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双向思维促进多元文明互鉴
中外戏剧经典的跨文化研究,就是考察一国的戏剧在跨越语言、国别、文化、媒介等界线后,如何进入异域文化语境或数字空间,获得他者文化的理解和新的跨文化阐释,从而产生有别于它们在本土文化中的意义、影响和传播。 1935年,梅兰芳访苏成功演出后,与苏联各界专家进行座谈,梅耶荷德、爱森斯坦等人无不赞赏京剧艺术的典范性,但中国......
-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从稻作起源到稻米之路
【考古中国】 上山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浙江浦江上山而得名,距今11000年—8500年。目前已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0余处。在这些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世界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和最早的彩陶。本刊特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撰文,介绍这两个“世界之最”的价值与意义。——编者按 考......
-
〓 海内外专家学者云集黔中,为三大文书系统研究铸魂
“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理与研究百年经验总结”暨“清水江文书与乡土中国社会”学术研讨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2021年10月16日至17日,由贵州大学、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携手复旦大学历史系、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承办的“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整......
-
〓 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百科全书”的新发现
《五纪》建立了一套逻辑严谨的理论系统。很多内容前所未闻,有不少记载为进一步理解相关先秦历史传说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密钥。 2008年7月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总数近2500枚,性质皆为古书。在过去的13年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学者团队夜以继日对竹简进行编次修列,约以一年一辑的速度撰写的《清华大......
-
〓 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
有关中国古代诗词的类别划分比较混乱,有时候是按照地域划分的,譬如《楚辞》,那就是指楚国流域的辞赋或诗歌。有时是按照题材等其他特征划分的。《诗经》的分类比较复杂。其中《风》基本是按照题材来归类的。《左传》关于风,服虔注曰,“牝牡相诱为之风”,《风》大都是写男女之事的;但也有说在远古,诗歌所依附的“风”是一种乐名,如《左传......
-
〓 画中纹枰有深意——古代绘画中围棋的文化含义
围棋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喜爱的娱乐雅戏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刘熙载《艺概》言,“艺者,道之形也”。中国古代传统将“道”作为知识、思想、信仰的依据,作为形下之器的艺,被认为是“道”的感性显现方式。在“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文化氛围下,“道”与中国文化在围......
-
〓 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
近年来,诸子学尤其是近代诸子学研究逐渐升温,成为哲学、文学和史学等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与肇始于乾嘉学派的诸子学一脉相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近代开始,梁启超等人便将二者视为“清代学术”的不同阶段,直至当下,学术界一直侧重强调近代诸子学与乾嘉诸子学的传承关系,而对二者之间的差异重视不够。事实上,......
-
〓 守望家园:典籍里的近代中国对外经贸史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个“海关特藏库”,熟悉它的人称之为“旧海关图书馆”,是收藏对外贸易书籍,为海关治理提供参考的专业图书馆。现代意义上中国最早的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统计、近代邮政网络、沿海口岸疫情流行病学报告、参加世界博览会的记录、各类海关管理章程……这些岁月尘封的历史书籍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全景记录着160......
-
〓 权威辞书的规范作用
我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其中一项是编纂、修订《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等语文辞书。这些辞书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提供了重要支撑,尤其是在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胡乔木同志曾指出:“没有词典,对汉语的基本单位就没有统一的标准;等于说汉语......
-
〓 文献语言学的中国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国现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过分强调了来自西方的所谓“科学主义”,而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校正现行学科体系所存在的这一根本缺陷......
-
〓 看,动物考古的科技“武器”
动物考古学是考古学和古动物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科技手段的出现和日趋进步,让这一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学界热点——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古DNA研究等,让研究者能够通过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来揭示古代人们选择食物、狩猎、饲养家禽家畜等方面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概况。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遗址,动物考古能够为勾勒那时人类的生活场景提......
-
〓 有内容 有智慧 有意思——论中国美学中的境界
在中国美学史和艺术史上,境界往往作为衡量审美价值和艺术水平的标准而存在。作为艺术鉴赏者,我们常说这个艺术品很有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和意境同义),它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境界是有差异性的,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境界;其二,境界是有层次之别的,有的作品没有境界,有的作品有境界,有的作品的境界高,有的作品的境界低。由此二点,我们......
-
〓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发展
“君子不器”一语,出自《论语·为政篇》,意在阐明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阐明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一种可供使用的器具。在孔子心目中,“君子”乃为学而成德之人,即具有理想的人格、能够担当起治国安邦重任的人。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即属此类。因教师亦是“弘毅”之士、“任重而道远”之人。......
-
〓 先秦史官文史职守的形成
“史”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徐中舒《甲骨文字典》认为“史”有四义:用如事,事业之意;任事者之称;用如使,令也;一期贞人名。史实为事之初文,后世复分化孳乳为史、吏、使等字。首先,史巫瞽不分,史义由生产之事发展为保障生产之事。文史职守由此萌芽。早期社会自然崇拜为社会主流观念,生产之事由直接的生产活动逐渐扩展到保障生产的各种......
-
〓 研究心得·张晋藩:简谈知史爱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重要文章。文章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我仅就知史爱国谈一点感悟。晚......
-
〓 明清诗歌中的“凉州”意象
凉州,古称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五凉古都”“河西都会”之称,也是汉唐时期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其在政治、军事及商贸上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历代王朝苦心经营的战略要塞。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霍去病进击河西大败匈奴,自此“金城、河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汉书·张骞......
-
〓 王子今:秦史考察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王朝。秦王朝执政短暂,公元前207年被民众武装暴动推翻。秦短促而亡,其失败,在后世长久的历史记忆中更多地被赋予政治教训的意义。然而人们回顾秦史时,往往也都会追溯到秦人从立国走向强盛的历程,对秦文化的品质和特色有所思考。许多学者就......
-
〓 从史料和理论来认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异同
编者按在我国学术语境下,世界史主要指的是外国史,与中国史是并列的。这样的学科划分是学术分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结果是史学研究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推动了史学研究的繁荣。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由于研究对象、学术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史与世界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甚至壁垒。如何认识这种学科壁垒或差异?怎样......
-
〓 凿池而饮: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的民生用水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是传统乡村社会的生动写照,“宁可三日无油,不可一日无水”反映了日常生活中水的重要性。我国最早的水井始见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凿井技术的发明,使人类的发展摆脱了傍河而居的限制。2021年,在山西阳泉发现了一口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九边形榫卯木构造相当罕见。然而受自然、技术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