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故事中的蛇
率然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尾则头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会稽常山,最多此蛇。《孙子兵法》曰“将之三军,势如率然也”(出《神异经》)蛇丘东海有蛇丘,地险,多渐洳,众蛇居之,无人民,蛇或人头而蛇身。(出《方中记》)昆仑巨蛇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
-
〓 台湾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一)
一、《汉学研究》29卷2期(2011年6月)【重写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新论】“重写文学史”导论──“经典性”重构与中国文学之新诠释(王瑷玲)《千载佳句》文本空间的建构及其意义(曹淑娟)从“搜奇猎异”到“休明之化”──由朱之蕃看晚明中韩使节文化书写的世界图像(廖肇亨)中西合璧的小说新体──清初耶稣会士马若瑟着〈梦美土记〉......
-
〓 大陆地区博士论文丛刊
本丛书共一百册,系为我国文史哲类的博士论文,囊括了我国各名校博士生研究心血,举凡语文、历史、社会科学、哲学、宗教、艺 术类等专书均涵其中,是中华道统传承过程中一部重要历史巨献,具有庞大 的学术参考价值。并对两岸文化交流及了解起重要作用。(本丛书未曾於台湾以外地区出版)001 明清文人传奇研究(郭英德)002 魏晋南朝江......
-
〓 《诗经·卫风·氓》“靡有朝矣”训诂商榷
【内容摘要】《氓》是《诗经·卫风》中的名篇,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中“靡有朝矣”的理解可谓纷繁。文章综合运用古代汉语语法、文字、音韵、训诂与古文献资料,比较互证的办法,考释了“靡有朝矣”一词的含义,对以前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认为“朝”通“调”。“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即早起晚睡,从未改变。【关 键 词】诗经;氓;靡有朝......
-
〓 古埃及、中国神话中蛇形象的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古埃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蛇的形象的问题。首先将两个神话系统中的蛇形象分成四类,然后在类别的基础上作了比较,发现它们的异同,并从宗教、传统思维等方面追溯其品类一一对应的原委,从神话的产生时代来解释两种神话中蛇神形象的不同的原因。【关键词】蛇;神话;古埃及;古中国【作者简介】曹萱(1979-)女,四川......
-
〓 高步瀛交游考
【摘要】高步瀛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学者,立身廉直,淡泊自守,生平交游颇广,与吴汝纶、严范孙、陈援庵、余嘉锡、程金造、顾学颉等人交游。考其交游情况有助于了解高先生生平、著述、思想以及文学史、经学史上的地位。本文拟分前辈宿儒、至交好友、往日同僚、学生弟子四个方面考察其交游情况。【关键词】高步瀛;交游;生平;考证高步瀛(187......
-
〓 《宋书》中的服饰史料
《宋书》南朝梁沈约撰。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人。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声律学家。少遭家难,潜窜流寓,家境孤贫,然他笃志好学,读书昼夜不倦,遂博通群籍,善属诗文。天监十二年卒,年七十三岁,谥曰“隐”,后世亦称“隐侯”。《宋书》共一百卷,记载了南朝刘宋王朝自刘裕建基至刘准退位首尾六十年的史实,包括纪十卷......
-
〓 哲学概念三解
内容摘要:人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显而易见,这样一种界定过于宽泛而失之具体。要准确而具体地把握什么是哲学,需要先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热爱和追寻智慧?二是“是什么”的问题,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三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哲学原型”是什么?在这......
-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时期边疆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西南联大校门 资料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边疆问题的关注也因形势的严峻、学术力量的空前集中而得以增强,边疆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如下:一、对边疆现实问题的研究加强 抗战前,中国学术界研究边疆问题大致采取两种路径:一是以顾颉刚为首的禹贡学......
-
〓 青州佛教造像考察记
内容提要: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青州佛像的研究状况,着重研究了青州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的宁福寺、七级寺、广固南寺、兴国寺、白苟寺、张河间寺、成买寺、孙泰寺、大业寺;实地考察了龙兴寺造像、云门山石窟、驼山石窟、稷山造像、尧王山造像、广福寺地宫造像及胶南市大珠山三处小石窟,从而扩大了青州佛像研究的视野,并究其底蕴。一、考察之缘起 ......
-
〓 国学博士论坛:论《恒先》的万物生成论
周耿,男,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2011年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 博士导师:湖南大学教授张松辉 通讯评委:清华大学教授曹 峰 北京大学教授王中江 上博简《恒先》是一篇极有价值的道家类地下文献,学......
-
〓 略谈北京钟楼的声学价值
重建于乾隆年间的北京钟楼有“都城内外,十有余里,莫不耸听”的声学效应,可使皇家“以时出治”,全城百姓“作息以时”。这种声学效应的形成是钟和楼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对钟楼声学效应的探讨,学界多从钟声的强度来分析其声音传远性,未能深入分析钟与钟楼自身的声学特性,更未涉及楼与钟的声学互动。古人以为“声与政通,硕大庞洪”,......
-
〓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叶嘉莹先生在国家图书馆的演讲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其间先后被聘为台湾大学专任教授、台湾淡江大学及辅仁大学兼任教授,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现担任......
-
〓 美国道教学者及其成果
美国的道教研究大体可分为二战前后两个阶段。战前研究成果不多,影响甚微。从东方学来说,战时重点放在日本,冷战时期重点放在前苏联,自朝鲜战争起才转向中国。以1952年而言,大学或学院所设的中国哲学和宗教课程,90%是战后创办的,超过100种。由于科研经费雄厚,得以吸收大量外来人才,中文图书丰富,信息机构发达。就道教研究而论......
-
〓 三论“新子学”
学术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课题,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元典精神,解决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根本上讲,“新子学”所关心的正是传统文化研究如何创新的问题。2012年10月,我们在《“新子学”构想》中全面论述了对当代诸子学发展的看法。2013年9月,又通过《再论“新子学”》集中探讨了“子学精神”。......
-
〓 杨文会的日本真宗观——纪念金陵刻经处成立130周年
杨文会(1837-1911),安徽省石埭县(今安徽石台县)人。自幼学习儒学经书,在太平天国起义过程(1851-1864)中,与家族展转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诸省之间。平时好读奇书,博通音韵、天文、历算、地理以及黄老庄列之说,对佛教也早已留心。1864年病中读《大乘起信论》,因受启悟而入信。此后到处搜求佛经,1866年......
-
〓 唐代禅宗史上几个问题的考证
在我对唐代禅宗史实进行考察和研究的过程中,感到对某些问题有作进一步考证的必要。现在把我对其中几个问题的考证结果介绍给诸位学者,敬请不吝赐教。一、神会主持度僧和死后入葬洛阳问题(一)神会主持度僧的地点不在洛阳神会(684-758)在遭到贬逐,流徙各地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开元、天宝之际(8世纪中期),是唐王朝......
-
〓 台湾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史进程及相关特征
台湾六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观念的演进和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1949—1969),第二阶段为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1970——1986),第三阶段从八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1987—2009)。其演进的基本规律是:考据、笺证、集释等实证方式和“知人论世”的史传批评方法从传统的主导地......
-
〓 英国汉学的阶段性特征及成因探析——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为中心
本文以中国古典文学在英国流播为讨论中心,对英国汉学研究历程进行学术分期并归纳其阶段性特征;对英国汉学研究的滞后和相关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探析。一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较法、意、德等西方诸国为迟,其基础工作——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从18世纪末才开始萌动。从18世纪末至今,英国汉学中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
〓 胡适的朱熹研究
胡适早年未曾见他发表过有关朱熹的研究文字。在离开大陆后,自1950年至1961年间,据胡颂平编著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和胡适纪念馆编集的《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等材料的记载,胡适先生撰写了有关朱熹研究的论文、笔记和资料摘录等共计八篇,即:Δ朱子与经商(1950.1.5摘记卡片)Δ朱子语类的历史(1950.1.8......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