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聊斋志异》《尸变》、《喷水》的寓意
摘要:《聊斋志异》《尸变》和《喷水》两篇,因其主旨不明,被视为民间恶鬼故事的一般记述,而不包含寄托和寓意,其价值因之颇受质疑。而细读文本不难发现,两篇故事中的恶鬼伤人都与外来入侵有关,隐约指向当时最敏感的异族入侵事件。对故事细节的综合考察不难看出其中“反抗入侵者”的政治寓意。故事突兀与怪异正来自作者曲笔深致。关键词:恶......
-
〓 论“辞”——文言语气词非口语再说
【内容提要】“辞”是古代书面语中经常出现的概念,也是一个训诂学术语。实际上“辞”既非指“虚词”,也非指广义的“词语”,而是指与“名”、“字”相对的非口语词汇。历来被当成古人口语的所谓“语气词”,其实只是一种断句与提示语气的书面语符号,口语中并不存在。除“语气词”,“辞”还包括大部分介词、连词等虚词及少量实词。【关键词】......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五
谢赵生惠芍药陈师道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陈师道(1053—1101),字无己,又字履常,别号后山,彭城(今徐州市)人。16岁时从师曾巩。元丰四年(1081),曾巩奉命修本朝史,荐陈师道为员,因其是布衣而未果。1087年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轼与傅尧俞、孙觉等推荐他任徐州州学教授。哲......
-
〓 清代中后期社会控制方式转变的得失
清代是中国古代大一统统治臻于成熟时期,经过康雍乾盛世百余年的稳定发展,清代中后期国家所辖地域、人口均有空前增长,能否对如此广阔、人口众多且地域差别明显的广大城乡社会实现有效控制,实为关系国家能否维持稳定统治的基石。清代一直实行严格控制政府规模与行政成本、试图以最低行政成本来维系地方政府行政运转的策略,在清代中后......
-
〓 古代阐释视野中的阮籍五言《咏怀诗》
摘要:在阮籍五言《咏怀诗》的古代阐释史上,以史证诗是主流,阮籍被解读成曹魏的忠臣,并以此为出发点,牵合当时的时事来解读阮诗,大部分阮诗被阐释成政治讽喻诗。本文尝试借助解释美学理论来梳理此现象,认为是阮籍的家世和生平的召唤结构、阮诗的召唤结构及阐释者的定向期待三者合力的结果。关键词:阮籍五言诗;阐释史;召唤结构;定向期待......
-
〓 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编者按 名家研究向为古代文学研究重心之所在,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陆游尤为重中之重。在名家研究与接受过程中,其主要特征往往日益凸显,如陶渊明之平淡、李白之豪放、杜甫之沉郁、苏轼之旷达、陆游之悲愤,已成为其标签,学界同人虽多有他论,但亦难纠其单一化之偏颇。因此,多途径、多角度的细部考察,立体化的名家研究,试......
-
〓 康熙大帝与清代科学——历史的曲折和启示
康熙苦心经营的御用科学,试图将完全不对等的中西科学进行融合和会通,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将中国科学引向了歧途,中西科学的差距由此不断扩大。 清代康熙大帝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爱好科学的一位。他年幼登基,不久就遇到了棘手的历法之争一案。他根据实测结果,了断了这一纠缠多年的科学官司。康熙晚年组织了史无前例的大地测量......
-
〓 浅析汉画像鸡首人身神怪象征意义
在目前发现的汉画像石中共有21 幅鸡首人身神怪图像, 最早时间在公元前48 年至公元前5 年的西汉晚期, 徐州中心区多是独立出现。在徐州汉画像石馆馆藏的一块画像石上, 鸡首人身神怪与牛首人身神怪对立出现, 陕西地区以东王公的形象同牛首西王母对偶出现。有的学者认为, 鸡首人身神怪与牛首人身神怪对应, 而且是以东王公的身份......
-
〓 鱼,华夏文明最早的符码之一——《山海经》里的鱼与怪鱼
一据说,《尔雅》是汉语的辞书之祖。《尔雅》第十六“释鱼”节里,从现代分类学来讲,是极其混乱的(显然这不能责怪古人)。把瓣鳃纲蚌记入“鱼”,还把爬行纲的蜥蜴和龟等也记在了鱼纲“鱼”里。而且,《尔雅》记鱼不足30余种,远不如《山海经》里丰富。我们知道,《山海经》成书比《尔雅》早。据西汉刘秀考证,《山海经》原典十八篇出自“......
-
〓 哲学家的便条——伊川《与方元宷手帖》小考
经典用文字书写,大道寄寓于经典之中。经典重要,大道比经典更重要。古代读书人以求道为目的,但求道先得读经,读经又先得理会经文的字句以及前贤的注疏。把经读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大道能否求得更是难以确保之事。如何处理读经与求道的关系?我们读思想史,看到过无数思想家相关的思考。譬如,理学宗师伊川(1033—1107)就......
-
〓 经济学视角中的《聊斋志异·黄英》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黄英》以安贫乐道、耿介清高的读书人马子才为男主角,写他因癖好菊花而与菊精幻化的黄英、陶三郎姐弟结缘,并发生了一系列喜剧性的纠葛。马子才有着良好的文化素养,但看不起商人。而黄英、陶三郎身为陶渊明的后代,却有意为祖上一翻贫穷旧案:先是“卖菊亦足谋生”;在卖菊致富后,又“一年增舍,二年起夏屋”;“渐而旧日......
-
〓 唐代官员勋级简表
等级勋号视品十二转上柱国视正二品十一转柱国视从二品十转上护军视正三品九转护军视从三品八转上轻车都尉视正四品七转轻车都尉视从四品六转上骑都尉视正五品五转骑都尉视从五品四转骁骑卫视正六品三转飞骑尉视从六品二转 云骑尉视正七品一转武骑尉视从七品陈友冰摘编...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2013.5——8月)
1、故宫文物月刊365期时间:2013年8月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内容简介:同安船与台湾(朱惠良)漂泊异域——清代中国船的海难纪录(刘序枫)飘洋过海——清宫顺风螺行迹(赖玉玲)靖海宁边——从院藏施琅奏疏看清初对台政策(陈晓菁)不愧天朝五等封——嘉庆朝水师名将邱良功(李其霖)从亡命到归降——朱濆、朱渥海盗集团的起......
-
〓 数字化时代对史学研究模式的影响
【内容提要】随着计算机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文献学面临着数千年来最大的变革,人类知识传承出现新载体,文献书写方式、收藏方式、阅读方式、出版方式都出现重大变革。这一时代变革对史学研究也产生深刻影响:改变了史料搜集的方式,改变了校勘与考据的概念,改变了索引、标点的方式,引发了研究思维的转变,改变了学术前沿的概念。历史学科研究......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二):中国十大名园之承德避暑山庄
第二编中国十大名园四、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北部,距离北京180公里。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
-
〓 论梁代皇族萧氏兄弟的文学对话
内容提要:梁代皇族萧氏兄弟指昭明太子萧统与萧纲、萧绎,他们都富有文才,文学旨趣和而不同,周围聚集许多文士。他们经常就文学问题展开坦率的对话,其对话风尚,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渐渐形成传统,中国古代文论的诗话风尚受此泽溉,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关键词:三萧生平;文学对话;诗话传统作者简介:袁济喜,1956年生,中国人民......
-
〓 法国的汉学研究(上)
法国汉学在西方汉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中国学者李思纯曾言:“西人之治中国学者,英美不如德,德不如法”;当代法国汉学家戴密微(Demieville,Paul)干脆就说“西方的汉学是由法国人创立的” 。法国汉学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介始于十七世纪后期的在华传教士,经过“传教士时段”和“专业汉学”等历史演......
-
〓 唐代文馆与文学研究的检讨和突破
内容提要:唐代文馆的界定与研究对象和所解决之问题密切相关,论题性质相异,文馆所指不同。就文馆本身而言,以往的研究侧重于制度考辨和梳理。在文馆与文学研究方面,文馆与诗歌的关联性讨论成果较为丰富,而在小说和散文等方面的讨论相对薄弱。总体来看,典型性研究较强,整体性分析较弱。因此,应用相关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文士社会角色切入......
-
〓 刘师培的中、西观与文化民族主义
作者简介:盛邦和,华东师大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界已有不少有关刘师培的研究文章,本文不打算对刘做广泛意义上的研究,只想以此个案,说明国粹派的文化建设观。说到国粹派,人们常将其与“文化民族主义”联在一起,似乎凡入此派,即顽守“中学”,反对西学。然而通过对刘学术思想浅探,或许可得出一个相异的印象:刘坚持国粹观点,但......
-
〓 褒禅山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七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他游玩的褒山禅寺、前洞和后洞都在褒禅山上。实际上《游褒禅山记》所涉及的并非是一座褒禅山,而是三座山峰:一是褒禅山:慧空禅院所在地;二是华阳山:前洞及仆碑所在地;三是马山:后洞所在地。为了搞清《游褒禅山记》中读者比较关注和产生争论的一些问题,如:前洞、后洞的位置;“其下平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