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丁太子孝己相关问题辨析
目前学界及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如“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正妻”、“武丁太子孝己是妇好之子”、“妇好早死导致孝己被放逐而死”等等,流传甚广,影响也很大。但是这些说法多与殷墟卜辞的记载不合,颇多以讹传讹甚至臆测演绎的成分,故这里就这些问题略作辨析。一、祖己、孝己的问题祖己之名在传世典籍中见于《尚书·高宗肜日》,言高宗武丁以肜日......
-
〓 中国思想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当李泽厚说“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的时候,其实大家心里是有两种期待的,一是传统的中国思想以何种“哲学”式的形态有效回应时代问题,二是,中国哲学在经历了百年的学科创制之后,是否具备了“哲学”的形态,而不再仅仅被视为是一种道德教条。然后当李泽厚开始回答“中国该如何登场”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主要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个......
-
〓 “寄死窑”的文化谜团:弃老习俗与传说
作者简介:刘守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现正从事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比较工作。对民间传说的进一步发掘与保护,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弃老传说已成为形态鲜活、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的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经典之一......
-
〓 论传统文化
纪念五四运动,理应以探讨新文化建设作为主题,然而我为什么却要做一篇“论传统文化”的文章呢?因为我认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七十年来,在文化问题上,从理论到实践,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头脑。无论是持否定意见者还是持肯定意见者,无不在传统文化问题上大做文章,以论证其否定或肯定的理由。同时,“五四”以后尽管对吸收西......
-
〓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一鸡彝作为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祭器。最早对于它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司彝尊》,曰:“司尊彝举六彝: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又因《礼记•明堂位》“: 灌尊,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引起了部分学者訾议,认为新出土文物可以佐证鸡彝器型本身就是鸡的造型,......
-
〓 中国山区开发的历史进程、特点及其意义
《农政全书》关于梯田的记载 摘要 中国历史上山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文化发展,是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山区地理面貌、资源构成与开发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经济开发进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人口来源与构成、政治与社会控制体系以及文化形态,与平原地区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
-
〓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
图一:《山海经》中的轩辕图像图二:马家窑图像图三:庙底沟所出壁虎图像图四:洪山庙陶缸壁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时间节点是从轩辕黄帝经过“涿鹿之战”后开始的。“黄帝”乃部落之名,“轩辕”乃氏族之名。在此之前,黄帝部落同炎帝部落一样,都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这段路就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可能长达三千余年。自此......
-
〓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内容提要:《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
-
〓 1993年中国大陆的佛学研究
佛学研究在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了多种领域。1993年的佛学研究,就中国大陆而言,仍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术会议:1993年6月在天台山召开了“首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会”,天台宗的佛教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同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圆瑛佛学思想讨论会”。1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了“佛......
-
〓 《新唐书》中的服饰史料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修撰,是关于唐代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 ,帝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书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
-
〓 再论《刘子》的著作者为刘勰
内容摘要:用避讳法来否定《刘子》为刘勰所著,坚持刘昼说,反而更否定了刘昼说。认为《刘子》中有法家思想,《文心雕龙》是尊儒反法,以此作为否定《刘子》刘勰著的理由是不合史实的,因为《文心雕龙》对法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刘子》的语言特色与《洛阳伽蓝记》、《水经注》同,以此为据肯定《刘子》作者是刘昼也是不妥的。因为这些著作......
-
〓 戴震辑本《仪礼集释》质疑
一、戴氏辑佚《仪礼集释》始末戴东原以乾隆十九年(1754)入都,暴得大名,一时学界咸知有休宁戴氏之学。其后清廷诏开四库全书馆,会有大吏疏荐之,而高宗亦“素知有戴震者,故以举人特召”,充纂修官,时人以为“旷典”。东原“起自单寒,独以文学为天子所知,出入著作之庭,馆中有奇文疑义,辄就咨访,先生为考究颠末,各得其意以去。先生......
-
〓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
【摘要】陈芸是清人沈复自转体小说《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真、善、美与聪慧贯穿了她的一生。她倜傥不羁、任情率真,行为总是越礼教而为,具有道家所推崇的人格自由的个性,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思想是非常浓厚的。陈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文化内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挖掘,再现陈芸多角度、鲜活而丰盈的形象。【关键字】浮生六记;陈芸形......
-
〓 论慧能的识心见性思想
隋唐佛教宗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族佛教格局的基本确立。其中的禅宗虽奉北魏来华的菩提达摩为初祖,但实际创始人是被称为四祖的道信和五祖弘忍。在弘忍死后,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到唐末五代,奉慧能(638-713)为六祖的南宗逐渐发展为禅宗的主流。宋代,由于禅宗隆盛局面的形成,中国佛教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以禅宗为主体并且融会其它各......
-
〓 文武兼备、“皆堪大用”的一代奇才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三十一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之侄孙,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但其学又不受所囿,自小有志于经世。姚莹从小好学,对书无所不窥,往往“博证精究,每有所作,不假思索,议论闳伟”,其“文章善持论,指陈时事利害,慷慨深切”。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进士,次年招入粤督百龄幕府,当时海寇骚扰,......
-
〓 孟子公开课第二讲:孟子与齐鲁文化
孟子生于邹鲁,一生活动主要在齐鲁之地,从齐鲁文化的角度探讨孟子的成长和思想的来源,厘清二者的关系,是以往孟子研究中少有涉及而应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 一、孟子与邹鲁之风 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王献......
-
〓 酒泉刘萨诃资料辑释
刘萨诃是活动于东晋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一位高僧,记载他的籍贯、名号、事迹及传说的佛典和史籍很多,主要集中在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广弘明集》、《集神州三宝感通录》、《释迦方志》、《道宣律师感通录》,道世《法苑珠林》,宋释志磬《佛祖统纪》,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以及敦煌遗书P.3570、P.2680、P......
-
〓 李巍涛:秦汉吏治文化探微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桓公二年》),由于吏治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吏治的清明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法治吏、以吏治世、宽猛相济成为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征。早在秦汉之际,我国就已经形成职业文官阶层,并在法家“明主治吏不治民”观念的影响下创设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孕育出成熟而别具......
-
〓 古文《尚书》非“伪作”
——清华简《金滕》、《傅说之命》、《尹诰》破解“古文《尚书》疑案”
【内容提要】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清华简《金滕》、《傅说之命》、《尹诰》与传世文献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孔安国《尚书序》所言完全可信,东晋梅赜所献并流传至今的古文《尚书》确实为孔子所整理的上古文献,非后人伪造。【关键词】清华简;金滕;尹诰;傅说之命;孔子;古文《尚书》清华大学所藏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清华简整理者说......
-
〓 郭继民:“道心”、“人心”漫谈
突然想到一则禅话:一禅师问如何除去地里的草,弟子给出各种答案,有主张火烧的,有主张锄头除的……等等,不一而足,禅师笑而不答。来年,弟子来到禅师的地头,看着茂盛的庄稼,幡然醒悟,原来地里种上庄稼,草就不长了。 同样,心里种上了“正义”(道心),“邪恶”(人心)也就式微了。 “道心”与“人心”这一对哲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