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雪芹笔误了吗?——由咏白海棠诗的对偶句来理解“虚实对”
日前听一位知名作家、学者讲《红楼梦》及于“曹雪芹的诗学观”,在谈到林黛玉给香菱讲诗说“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使平仄虚实都不对,都使得的”,对其中“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表示不可解,希望得到探讨。其实这个问题已故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著作《红楼小札》二十七节早已谈过,他认为林黛玉讲诗讲错了......
-
〓 读史札记:历史文化视域下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既出于现实需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和基础。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长三角地区是江南的核心区域。江南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的广阔地域。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虽然也属江南范......
-
〓 玄玉时代:华夏文明的曙光
从比较文明史视角看全球,世界五大文明古国均以农业立国,有四个文明始于面食加黄金崇拜,唯有华夏文明始于米食(北方小米南方大米)加玉石崇拜。从精神信仰方面探寻早期神圣化和神话化的圣物,在距今3600年前的中国全境之内,尚未生产过一件黄金器物。而代表我们国族精神最高价值的玉礼器生产,则始于10000年前的东北地区。历经数......
-
〓 春节:从“中国时间”到“世界时刻”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持续拓展为全球共享的国际性节日,既是“中国时间”更是“世界时刻”。春节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饱含着华夏儿女的团圆温情,承载着海外华人的思乡深情,深化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相知友情。春节文化面向世界“走出去”,有效促进着文......
-
〓 言不凿空 义无玄理——略说《仪礼》郑注
礼典的践行与演习,都远远早于礼书的撰作,甲骨金文的记载可以为证。礼崩乐坏之际,僭上已成风尚,守礼无所依凭。鲁哀公便借恤由之死,令孺悲向孔子学习士丧礼,于是士丧礼才被写成书本。自此之后,好古怀旧而又识礼的君子陆续将列士至于王朝的各种礼典书写下来,以为行礼、习礼的根据,因而在七十子后学之间传抄研习(沈文倬《略论礼典的实......
-
〓 郑玄《礼记注》为何成为研读《礼记》的必修书
西汉戴圣编选《礼记》四十九篇,是一部孔子弟子、门人及其后学论述先秦礼制的文集,是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价值观影响极大的儒家之书。《礼记》文字简奥,仪节繁缛,汉桥仁、马融、高诱、卢植、郑玄皆注《礼记》,惟郑玄《礼记注》(下简称“郑注”)传于后世,成为汉唐以来学者研读《礼记》的不祧之祖。郑注的优点如下: 一、训诂经文。训......
-
〓 “通情达礼”: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换言之,想真正了解中国文化,需要深入领会中华礼乐文明,把握其核心精神。站在情、礼关系的视角上看,通情达礼即体现了中华礼乐文明的核心精神。“通情达礼”的基本内涵 称情立文。情是中华礼乐文明形成的基础。古人以为:......
-
〓 教师笔记:利尽苍生是语文
语言能力是人的智能结构中最基本的能力,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其语言能力都是延至终身的。它“人人具足”,但并非“个个圆成”。人在社会生存中所需要的智商和情商都在语言能力中得到体现,它们分别与语言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相关,这两种能力甚至决定人生的成败,如何用智慧点亮语言,如何用语言启发智慧,体现了一个人的智商;在通晓各种情境......
-
〓 读史札记:清代大运河沿线的粮船短纤
粮船短纤是清代大运河沿线以拉纤为生的劳动群体。清人丁显曾评价说“漕河全盛时,粮船之水手,河岸之纤夫,集镇之穷黎,借此为衣食者不啻数百万人”(《请复河运刍言》),可见短纤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群体之一。在沿河地区,相比漕官、运丁、水手、商人等群体而言,短纤社会地位低下,往往被学界忽视,然而他们来源复杂、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对......
-
〓 中国特色考古学的主要内容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百年中国考古学具有鲜明特点,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可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归纳为以下内容。 第一,中国考古学有着鲜明的历史学目标。中国考古学自始至终承担着强烈的历史学使命,这与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的定位,或者同时作为历史学、人类......
-
〓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思想悖论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红学史上最早以西方美学理论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术论文,最初分五篇连载于《教育世界》1904年第76号至81号,之后收入1905年出版的《静安文集》。这篇论文在清末时就有蓝公武对此进行引申发挥,此后又被钱锺书、陈铨、李长之、王恩洋等著名学者加以讨论,在2004年时还有不少学者为此写过文章纪念......
-
〓 “展览效应”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当下,书法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弱化,人们大多不再以毛笔为书写工具,书法作为艺术的纯粹性越来越强,它常常出现在展示空间里,这也意味着书法展览时代的开启。当代书法展览机制下的创作,一方面促进了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创作队伍的迅速壮大,另一方面也带来千篇一律的“展览体”现象。展览机制的兴起和发展 从当代展览的含义来说,“展览......
-
〓 确认汉文帝霸陵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近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陕西省文物局和西安市文物局召开专家论证会,确认了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的江村大墓及其陵园就是汉文帝霸陵。同时,也纠正了以往把白鹿原凤凰嘴一带当成霸陵所在地的“传统”说法。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陕西江村大墓重要考古成果。本文根据前人研究和最近十......
-
〓 李攀龙“胡宽营新丰”式的拟古乐府
后七子李攀龙论诗专主模拟,其《沧溟先生集》收录“古乐府”两卷,绝大部分是拟古题之作。中国现当代几部文学史对其“胡宽营新丰”式的模拟之作评价不高。事实上,“胡宽营新丰”只是模拟方法,既求形似,更求神似。 其《拟古乐府序》:“胡宽营新丰,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鹜于通途,亦兢识其家。此善用其拟者也。至伯乐......
-
〓 特别关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110年时......
-
〓 著述思想研究:问题的提出与解决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思想的产生、发展、延续,有无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的规律性? 【“文明传统与经典生成”专题】 著述的动机及目的何在,著书立说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著述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如何,对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种著述......
-
〓 清华简关于“历史周期律”的论述及其应对之策
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中接待了前来访问的国民参政员黄炎培。双方就中国能否跳出从“其兴也浡焉”向“其亡也忽焉”退化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开展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又重提了这一议题。在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
-
〓 画中纹枰有深意——古代绘画中围棋的文化含义
围棋是中国古代文人最喜爱的娱乐雅戏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刘熙载《艺概》言,“艺者,道之形也”。中国古代传统将“道”作为知识、思想、信仰的依据,作为形下之器的艺,被认为是“道”的感性显现方式。在“以道统艺,由艺臻道”的文化氛围下,“道”与中国文化在围......
-
〓 《书经》成立的几个关键节点
今传《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五十八篇。此书汉以前单称《书》,汉代称《尚书》,宋以降称《书经》,是汇集古代尧舜、夏商周三代帝王号令、贤臣嘉谋的记录(通过实录或追述的形式)编纂而成。《尚书》在儒家从“五经”到“十三经”的演进系统中始终有着重要地位。《书经》成立涉及《尚书》形成及其地位的确......
-
〓 文献语言学的中国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这一重要指示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国现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过分强调了来自西方的所谓“科学主义”,而在不知不觉中消解了中国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对于校正现行学科体系所存在的这一根本缺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