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辽代幽云地区土地买卖的几个问题——以辽代石刻资料为中心
【内容提要】今天可以看到的辽代石刻文献中保留了有关辽代土地买卖的相关材料,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到辽代的土地买卖活动主要集中在封建经济比较发达的幽云地区,尤其幽州地区是一个最为活跃的中心。辽代幽云地区土地买卖的盛行和随之而来土地兼并,促成了辽代庶族地主势力的发展,乃至对辽金社会经济、政治势力的构成产生影响。【关键词】辽代;......
-
〓 西夏佛教与儒学的地位
西夏王朝位于宋、辽、金、回鹘、吐蕃各政权之间。西夏以武力为基础,辅以外交手段,在四面邻敌的环境中,竟能纵横捭阖,有国近两个世纪,除其注重军事,发展经济外,佛教和儒学的地位、关系干系重大,值得关注。西夏佛教的地位西夏信仰多种、多元,既用儒学,又尊崇佛教,也容纳道教,同时还延续原始宗教。在宋、辽、夏、金诸王朝中,儒学引领着......
-
〓 西夏的历史与文化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政权,自称大夏国,或称白高大夏国。同期及后来周边北方民族又译称党项为唐古、唐兀或唐古特。辽、宋、金人因其在三朝的西部,多称之为西夏,后世也多用此称。“党项”之名,始见于《隋书》。党项族的族源现今大多数人认为是古代羌族的一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源自古代鲜卑族。在南北朝和隋朝之......
-
〓 《窦默神道碑》考释
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15【题解】《窦默神道碑》,全称《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位于今邯郸市肥乡县·肥乡镇·城西村,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立。碑首饰龙纹,碑阳额题篆书“昭文馆大学士正议大夫窦公神道碑”3行15字;碑阴额题为楷书,字同。碑阳、碑阴均刻楷书24行,满行66字,总计约1......
-
〓 宋代寺院所经营的工商业
一、概说宋以前寺院[1]的经济基础,以土地为主[2],因为那时土地就是代表财富,财富的主要基础在土地而不在工商业。到了宋代,寺院的经济基础可有些改变了。因为这时工商业比较以前发达,财富的基础,除了土地以外,工商业也是其中的主要分子。所以宋代的寺院,一方面固然依赖土地的收入[3],他方面又经营工商业,以维持它本身的存在。......
-
〓 试论辽人的“中国”观
【内容摘要】契丹人受其先祖鲜卑人以及隋唐契丹“化内人”的影响,建国之后即因袭鲜卑人附会自己为“炎黄子孙”自称“中国”的观念,开始以“中国”自居。契丹人自称“中国”之初,并没有自称“正统”,直到辽圣宗后期才萌生自称“中国正统”的思想意识。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在强调夷人懂礼是“中国”的同时,并不......
-
〓 南宋田宅交易法初探
南宋商品经济的兴旺昌盛,给民事法律制度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生机,一时间,民事法律规范的大量创制和普遍实施,前朝不可此拟。南宋田宅交易法律规范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史中占有显著地位。本文拟就南宋时期田宅交易法作如下探讨。一、南宋田宅买卖关系状况及法律调整南宋时,由于在土地问题上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官......
-
〓 辽、金、元的经史翻译与历史认同思想
作者简介:吴凤霞,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河北廊坊065000)辽、金、元时期,以少数民族文字翻译汉文经史是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具体表现之一。值得重视的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以契丹文、女真文、蒙古文翻译的经史著作,不仅丰富了史书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思想的发展。一辽代以契丹文翻译的史书见于记载的有......
-
〓 元代主首的乡村管理职能及其演变
【原文出处】《文史》(京),2012.第1辑.153—168【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项目(批准号08CZS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批特别资助项目(编号2010031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010221060)之中期成果。元代的县级以下基层组织编制,乡村分为乡、都二级,而城市为隅坊......
-
〓 翻车在社会生产生活其他方面的广泛应用
——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九)
除了大田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外,社会生产和生活还有许多方面离不开水车,江南水乡尤其如此。兹略举数端如下:水产养殖和捕捞车水种藕: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1]车水养鱼:清波溜溜入新渠,邻曲来观乐有余。试手便同三日雨,满陂已活十千鱼。[2]车池取鱼:霜清枫叶照溪赤,风起寒鸦半天黒。鱼......
-
〓 金代的解盐经济
摘要:金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继契丹族之后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统治中国淮河以北广大地区长达100多年。自金太宗天会五年(1127)正月金军攻取河东,解州盐池即归金朝统辖。金初,解州盐池的生产仍实行集工捞采的原始方法,进行粗放劳动,产销由政府垄断。到蔡松年任户部尚书时才恢复了北宋范祥的钞引法,改官运官销为商运商销......
-
〓 唐宋城市经济社会变迁的思考
绪论在唐宋转型期,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商品经济、社会结构等变化及其相互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做为社会载体的城市,作为城市代表的都城,唐和宋比较,虽然城市变革尚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无论是城市类型、职能、空间分布、人口结构和数量、城市网络体系、人口文化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趋势加快,人口向大城市......
-
〓 辽代奥姑考——母系社会遗迹之追寻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三“奥姑”一词,当未读到本文之前,我想,许有一些的读者怀着疑问,这到底弄什么玄虚呢?现在且先转过来说说我写本文的动机。三四年前,余读《汉书·地理志》载“齐襄公时,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日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极饶兴味,当时即推断为母系社会之遗迹,颇思类辑域中关于此种的记......
-
〓 论金代的禁榷制度
【作者简介】王德朋,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沈阳110036)【内容提要】禁榷是金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代的禁榷商品包括盐、酒、曲、茶、醋、香、矾、丹、锡、铁等10种。针对这些商品,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以加强管理,同时,通过制定法律来严厉打击走私活动,以维护国家对专卖商品的垄断......
-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三个时段。春秋到战国,是礼崩与成文法典发生时期,成文法典从此以后逐渐......
-
〓 宋代州县城市市制新议
【原文出处】《文史》(京),2011.第1辑.151—169【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课题阶段性成果。市场的发达,是唐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它有多方面的表现,例如城市市场繁荣与其形制的演变;城市人口“溢出”之后在城郭之外形成新的聚居区及其市场“草市”;随着小农的愈来愈被卷入交换经济,农村地区商业活动......
-
〓 《元典章》研究综述
摘要:论文讨论《元典章》版本流传以及整理和研究等问题.全文概述《元典章》性质、编纂及其版本情况考察学术界对《元典章》体例、文体、语言结构及其价值的研究,并对《元典章》释读、整理情况进行总结。关键词:《元典章》;版本及流传:整理与研究中图分类号:K2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9—1017(2010......
-
〓 北宋的市籴与民间货币流通
北宋是一个市籴(广义上的和籴)十分兴盛的时代,政府在每年收籴粮草的同时,也将大量货币及其他轻货投放到民间市场。因此,市籴制度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对宋代财政与民间货币流通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代市籴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先生所撰《宋代市籴制度的沿革》①,及8......
-
〓 宋代食盐消费需求分析
【内容摘要】盐在包括宋代在内的中国古代社会主要被当作调味用盐、腌制用盐和其它食品加工用盐来消费和使用,此外,还广泛应用于农牧业、医药事业和日常卫生保健等。中国人的饮食口味向来偏咸,宋代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所以,全社会每年对盐的消费需求量很大,少则数亿斤,多则十多亿斤。由于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交通运输滞后,以及食......
-
〓 从元代江南文化看民族融合与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多民族共生与融合的历史进程,元代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了全国大一统,与外域的交往也达到空前规模,民族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前代。儒学教育和汉文化的熏染不仅提升了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汉文化素养,也给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俗带来不少变化。元代汉、南人在语言文字等方面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