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元时期吴淞江圩田区的耕作制与农田景观
【内容摘要】宋元时期,吴淞江两岸一度盛行大圩,大圩内实行着水稻休耕制。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连作制后期开始盛行,农民收稻放水,冬季积水休闲。麦稻两熟或在高地,或在低地,其分布与水环境有关。麦稻与其它景物相配合,构成江南农田景观的基色。由于圩岸植树较多,树木与河道及作物相配合,也构成诗人笔下传统江南景观的特点。【关键词】吴......
-
〓 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包伟民,1956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帝制时期,赋役制度演变的轨迹比较清晰:唐代建中元年(780)推行新制,废止此前“以丁身为本”的租庸调制,改行“惟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新法[1],实可为其中关键性的转折。建中以后,从两宋到明清,赋役制度的种种变革,“都是在这一新的赋税原则范围内进行的,......
-
〓 街:城市社会的舞台——唐宋城市变革中的线形空间
古典戏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草民(或民妇)当街拦官轿(甚至是御驾)申诉,其场面之凄惨,围观群众无不恻然动容,从而引出一桩千古奇冤的大案。那么,我们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拦轿的地点往往选择城市最主要的街道,二是当街拦轿产生的社会效应的辐射力和穿透力,不仅成为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甚至上动天听,直至历千百年演绎而久传不衰。......
-
〓 《宋人佚简》中一件商税文书的释读
【内容提要】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文公集》,乃是宋人用旧公文纸背面印刷而成。其原纸文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宋人佚简》为书名用珂罗版精印全部公之于世。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人佚简》第5册中收录了一定数量的宋代酒务文书,这些文书多以申闻状的形式呈现,其内容都是关于舒州在城酒务的一些记录,例如造酒耗用物料、作匠工食钱、酒课向各......
-
〓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研究辽、夏、金、元史的一个巨大障碍,乃是有关它们史料的散漫性。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作阻断破坏了两宋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正面的主角,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的中国史进程。这条另辟蹊径的讲述路线,为我们刻画出一段很不一样的中国史,感觉似乎有点陌生,但细想却......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译本序
本书实际上相当于拙撰《宋代商业史研究》(原著,斯波义信,日本风间书房1968年版;英译本,伊懋可译,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社1975年版;中译本,庄景辉译,台北县稻禾出版1977年版)的续编。前著对宋代中国社会的商业化及与此相关的交通、商品市场、城市化、商业组织等方面,就其全局的变化动向进行了鸟瞰,特别着重致力于其事实关系......
-
〓 唐宋时期武陵山区药材贸易初探
【摘要】具有“天然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唐宋时期的药材资源具有品种多、质量优良、资源富给、遍及全区和采集者众、产出不訾等亮点。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除少数区内消费外,便是经由农村市场再通过区域市场运销区外;而区域市场的药材贸易可得而言者主要有施州市、沅州市、辰州市和黔州市。区域药材市场的兴盛及域内外药材贸易的顺利进行,......
-
〓 苏东坡的两个世界
苏东坡的两个世界 2012年12月1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14日第392期 作者:柏峰 浏览: 53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核心提示】宋代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巅峰时代,苏东坡是这个巅峰时代中的佼佼者,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绘画、书法和宗教哲学上都有极高的建树。晚凉秋风,转眼间明月就出来......
-
〓 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两宋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森严的良贱制度也逐渐被打破。宋仁宗时赋予了私人奴婢编户齐民的法律地位,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后官奴婢制度消亡。无论是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还是从世界中世纪法制史来看,这种取消良贱制度的创举都是史无前例的,值得进行深入探讨。从古代法律的层面上讲,良贱是指两类人不同的法律地位,......
-
〓 宋朝买扑制度下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以酒务坊场买扑为中心的考察
【内容提要】作为买扑制下的利益主体,官府与承买者、中央与地方、各官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共利和争利的关系。对官府而言,与承买者共利只是推行买扑制的基础,争取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终目的,因而其争利活动难免失去理性,直至破坏了共利关系,影响到买扑制的正常进行,才有所收敛。官府买扑收益分配的每次变动都是官府内部争利的结果和新的起点......
-
〓 敦煌学和西夏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展望
内容提要:敦煌是西夏时期的一个州,莫高窟在西夏有特殊地位,被誉为“圣宫”、“神山”,西夏洞窟与皇室有特殊关系。敦煌石室和黑水城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分别成为敦煌学和西夏学的重要学术资料基础。两种文书内容丰富,类型相近。但在释读文献方面黑水城文献比敦煌石室文献落后约半个世纪,整理出版也滞后很多。西夏学应利用敦煌学研究的方......
-
〓 简论胡三省的宋室情怀与文化情结
此文为本科毕业论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摘要:胡三省在《通鉴音注》一书中透露出一股强烈的宋室情怀。对宋王朝称谓的亲切和对宋朝地名的沿用,可以看作是胡三省对宋王朝的深切怀念,而其义不臣元、隐居著书、对宋氏灭亡进行深刻的反思,可以看作是胡三省宋室情怀的最高展露。在这股情怀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情结的延续和反映。胡三省本此......
-
〓 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
【内容摘要】元朝统一后,南方与北方差异依然存在,导致国家制度层面亦呈现南、北因素的并存博弈。由于元政权北制因素势力过分强大,北方制度向江南的推广移植明显多于南制因素的保留及北上影响,初次博弈整合的结果,北制因素稳居上风。元明鼎革,承袭元朝制度颇多,朱元璋、朱棣的个人因素与社会关系等力量的交互作用,致使明前期南、北制因素......
-
〓 略论北宋黄河水患下的河北水环境变迁
【作者简介】郭志安(1973-),男,河北滦南人,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宋史研究【内容摘要】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
-
〓 从律令制的演变看唐宋间的变革
前言律令与礼刑关系的研究,在《中国法制史》专书中多少都会触及,但是一般只由律或刑或法的角度入手,较少注意到「令」的问题,更遑论律与「令」,或律令与礼刑的关系。[1] 笔者以为从中国法制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时,宜格外注意春秋到战国、晋唐时期以及清末民初三个时段。春秋到战国,是礼崩与成文法典发生时期,成文法典从此以后逐渐......
-
〓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目录
吴承明序中文本序前言序章宋代的社会生活和地区差异一、考察的缘起——为何从空间说起1.绪言2.关于地域差异问题研究的认识3.比较与区分地文、生态系统二、宋代社会和长江下游地区1.社会动态2.时间、空间的区分3.若干史料提供的证言前篇宋代长江下游的经济状况一、宋代长江下游地区的生产力1.宋代平均亩产稻米生产率2.长江下游地......
-
〓 唐宋时期湖州平原菱的种植与湿地农业开发
【内容摘要】唐宋时期江南地区湖州平原区中存在着大面积的湖沼湿地,菱是这个区域中典型水生植被之一。唐末至宋初人类活动对本地区湖沼湿地的干扰较少,湿地生境中存在着大面积菱的野生植物群落,宋以后随着太湖地区水体资源的开发与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加强,湖州平原中人工栽培菱的面积扩大,出现了众多的栽培菱品种。南宋时期人们利用许多技术措......
-
〓 宋诗视阈中的两浙地区农副业生产透视
【作者简介】蒋东玲,女,文学硕士,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马群燕,女,岱东远程教育中心经济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基金项目】2011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诗与宋代两浙地区经济民俗研究”(项目编号:JC1108)。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历来就有重农悯农、关注民生的传统,对于具有强烈社会责......
-
〓 对宋代“拦头”与市镇管理关系的思考
【内容摘要】拦头,自五代出现以来,在宋代发生了地位高低及所掌职事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为拦头的设置从最初具有的临时性,后趋于固定化;由于拦头的职事与征税密切相关,故人员的选拔要经由转运使司的官员,客观体现出其身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拦头工作的场所从府州县的商税院或商税务一级,逐渐向下发展,广置于镇,甚至活跃在比镇更低一级的......
-
〓 略论宋代经济的进步
自从秦、汉大一统帝国崩溃以后,经过四百年的分裂混乱,到了隋、唐、宋时代,在中国领土内,大一统的帝国又复出现。当中国经过隋、唐时代的长期统一以后,这第二次大一统的帝国,到了宋代,由于运河的连系南北,全国商业大规模地发展起来;位于运河北端的汴京,运河与长江交叉点的真州,运河的南端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成为商品集散的中心,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