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宋的市籴与民间货币流通
北宋是一个市籴(广义上的和籴)十分兴盛的时代,政府在每年收籴粮草的同时,也将大量货币及其他轻货投放到民间市场。因此,市籴制度在长达15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对宋代财政与民间货币流通产生过重要影响。宋代市籴问题的研究,近年来一直比较薄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70年代中期日本学者斯波义信先生所撰《宋代市籴制度的沿革》①,及8......
-
〓 两宋时期留居杭州的穆斯林蕃商胡贾
【内容提要】宋代是中国与阿拉伯地区关系较为密切的时期。这时杭州经济繁荣,海上贸易兴盛,被称为“东南第一州”。大食等地穆斯林使节、商旅因此进入杭州贸易者日益增多。他们中有从海道东航而来的,也有自传统陆路贡道由北南下的。至南宋建都杭州,大食诸国蕃客前来入贡觐见、互市贸易者,更是络绎不绝。他们居于杭城“蕃坊”内,有着较高的社......
-
〓 天人不许离而为二——张载四句教的价值理想世界
两宋道学家焕然大明中华文化的道统,正如《道学传》所言:“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孟孔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此宋儒之学所以度越诸子,而上接孟子者与”。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以后,道统不明,儒学幽沉,宋儒拂拭厚重的历史尘埃,使中华道统大明......
-
〓 辽代的寺田及相关问题探究
【内容摘要】辽人崇佛,以“寺田”为核心要素的寺院经济非常发达。辽代寺院田地的来源,大致有继承、捐施和购买三种渠道;寺田的捐施、购买、占有、继承以及争端等,都有相关的法律文书,并刻石为证;寺田上的耕耘者,确为双重纳税的寺庄“二税户”;寺田和寺院园林中,种植着契丹辽地特有的各种粮蔬与果木;寺田“产品”的盈余,还催生了僧人的......
-
〓 商业在唐宋变革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现代以来,宋代因其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所具有的关键性和突破性而受到重视。此外,唐宋时期的经济变化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水路系统进一步扩大,为各地农村及城市经济的扩展提供了基础,区域劳动分工得以建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贸易量和贸易额。这一时期的商人设计出新的商业惯例、制度安排和合伙方式来拓......
-
〓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唐宋变革笔谈(五)
作者简介:严耀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44)“由唐朝中期开始的社会变革,到……宋朝完全定型”【1】。确实在唐、宋之间,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如农业生产的品类与手段、经济制度、群体结构、行政体系等等。其变化的强度虽比不上春秋战国那个时候,但已是秦横扫六合以后最引人注目的了【2】。那么,这个变革会......
-
〓 公元1213年“汴京大疫”辨析
在中国医学史、疾病史及古代史等领域,有关公元1213年汴京发生死亡百万人大疫的说法[1],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许多论著中均提到了这次所谓的大疫,如:陈邦贤先生说:“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九月,蒙古兵围汴,加以大疫,汴城人民死亡的百余万人。”[2]他在另一部颇有影响的书中写道:“(贞祐元年)(公元1213)(......
-
〓 关于元朝的国号、年代与疆域问题
近30年,我国的元史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各方面的专题研究日益深入。但与此相背戾的是,元朝史的一些基本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却仍存在着混乱现象。几位喜读历史书的各界朋友询问我有关元史的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元朝的历史究竟有多少年?有些历史书或历史年表写的是1271年到l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明军占领元大都),还有......
-
〓 唐宋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及其效应
作者简介:林文勋(1966—),男,博士,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史和中国商品经济史研究。一秦商鞅变法首次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产权,但在中唐以前,这种私有产权受多种限制,国家干预较强。在中古田制下,土地主要是一种等级的体现,是政治要素,没有取得纯粹经济意义,这一点我们从均田制中可......
-
〓 转型期的唐宋都城:城市经济社会空间之拓展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作为社会的载体,至少应该包括三个空间概念:一是地域空间,诸如城市区划,城市布局,城市建筑等;二是社会与政治空间,诸如居民结构,社会结构,社会流动,城市管理制度等;三是精神空间,诸如城市文化,城市社会心理,城市观念等。可以说,我们关......
-
〓 南宋绍兴地区的市镇与农村经济
姚培锋1陈国灿2裘珂雁31.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2.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3.嵊州市文化局【摘要】南宋时期,绍兴地区的市镇发展十分活跃,不仅工商业兴盛,而且市镇类型趋于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农村市场快速成长,形成了包括初级市场和中心市场在内的两级体系。随着农村家庭的消费和生产活动与市场发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小农经济逐渐突破......
-
〓 宋代四川荔枝考述
【内容摘要】荔枝被誉为“果中皇后”,是原产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宋代四川荔枝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及部分支流地带,它以优良的品质位列全国次席,仅比福建为下。四川荔枝佳品众多,多获时人赞誉,堪称实至名归。此外,四川荔枝还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经济发展、时人休闲娱乐媒介、有助边疆开发等方面。【关 键 词】宋代;四......
-
〓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再思考
内容提要: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与发展。首先,从唐代中期至北宋在土地制度、手工业和商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产权结构明晰化的长期趋势;其次,社会商业信用新体系的逐步形成与完善化,社会资本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交易方式的变迁等因素,使社会交易成本逐步降低;再次,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僚集团缺乏对规模日益增大,市场日益复杂的商......
-
〓 辽代的奴隶考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四一、绪言“奴隶”在中国社会上有很悠久的历史,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我们从古籍上即常见有奴隶的记载。如:《书经·甘誓》:“予则孥戮汝。”《论语》:“箕子为之奴。”《周礼·秋官·司厉》:“男子入于罪隶,女子人于舂藁。”《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斐豹隶也,载于丹书。”此外,尚有臣妾、臣仆、童仆、臧、获、......
-
〓 《元代榷盐与社会》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晶莹剔透的盐粒始终联系着整个人类社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人类的体质因它的存在而变得强壮。一些政权也因其得以维系。自管仲施行榷盐始,国家的命运便与盐链接在一起。盐史的研究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或研究盐政,或研究包括盐业产销在内的盐业经济,或从社会史的角度探究盐与社会的关系.取得了很......
-
〓 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利用与流动分析
【内容提要】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
-
〓 宋代乡村“上户”的阶层属性
【内容摘要】从社会学的分层理论来看,宋代乡村主户五等户申的“上户”,就是学术界所说的“富民”。通过考察唐宋之际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出,在有家产有特权的官户、有家产无特权的主户、无家产也无特权的客户三个阶层稳定下来以后,“富民”阶层的地位和作用便凸现出来了。【关键词】宋代;富民;阶层;户等;上户【作者简介】邢铁(19......
-
〓 《清明上河图》中的驼队是胡商吗——兼谈宋朝境内骆驼的分布
【作者简介】程民生,河南大学宋代研究所教授。(开封475001)作为反映北宋开封市井风俗的故宫博物院藏本《清明上河图》,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中许多在古籍文字中看不到的珍贵具体形象资料,滋养着学术和艺术。画上的一支骆驼队,也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几乎已成定论:即该驼队属于西域客商,是宋代开封对外交流的标志。......
-
〓 宋代城市税制再议
摘要:宋代城市地税与农田税,虽就税目性质而言有其一致性,但城市地价之远超乎农田,是专制国家必须为之做出相应制度调整的根本原因;城市中的市场地块由于其地价尤高,官府也就对其敷之以特别的税额。相比而言,屋税如同农田两税,在宋代城郭赋税体系中,居主体性地位。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越来越复杂,国家从城市征税赋役......
-
〓 元代大都地区的农牧矛盾与两都巡幸制度
摘要:元大都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包括农业和畜牧业,而元朝中央政府对大都地区的畜牧业经济尤为倚重,由此导致了该地区农业和畜牧业在地域分布和扩展上的对立关系。这种矛盾既体现在围绕禾稼而展开的人口衣食之源与牲畜饲料的直接冲突,又体现在以秋耕为焦点的衣食之源与饲料的潜在冲突。元代两都巡幸制度在最大限度地化解这种矛盾,该制度建立的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