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易参同契—水火情性章第十五
推演五行数,较约而不繁。举水以激火,奄然灭光明。日 月相薄蚀,常在朔望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 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以性言。金来归性初,乃 得称还丹。吾不敢虚说,仿效圣人文。古记题龙虎,黄帝美金 华。淮南炼秋石,玉阳加黄芽。贤者能持行,不肖毋与俱。古 今道由一,对谈吐所谋。学者加勉力,留念深思惟......
-
〓 论陈景元的老学思想——兼论二程理学的一个思想源头
摘要: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与二程理学的相关范畴进行了比较,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陈景元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老学 二程理学陈景元,字太初,玄号碧虚子,北......
-
〓 测字秘牒—青字
壬午十月,有游宦书青字问曰:“昨闻邸报传云,圣驾南 巡已到红衣铺矣。弟有一故旧随来,意欲候之,不知何日至此 ?敢求细推。”余曰:“字中上乃主形,又是半个来字,必应 南幸来至半路矣。但作乃阴象,又是半个背字,塞北阴方必应。 圣心恋恋于阴方,将至半道而返也。”其宦犹未深信。果报: 驾未逾淮,得太后之旨,遂星夜回銮。...
-
〓 为道学正名(1)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又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为春秋时人,为周朝的史官,和孔子并世且比孔子......
-
〓 比较老子、孔子思想的异同
老子是道家之祖,孔子是儒家之宗。司马迁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那么该怎么看待二者思想的异同呢?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受到重视老子长期担任周朝图书管理的史官,官不大,但学问大,最多是图书馆馆长吧,这使他有条件阅读大量别人看不到的各种图书典籍,主要是老子的天才与勤奋,使他通晓政治、历史、......
-
〓 从宇宙进化看道学
作者,陶同,中国科学院思维科学所道学有两千多年,在这历史过程中,对其有不同的看法和解释。本文拟从当代科学前沿、宇宙进化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探讨。一、与新宇宙学是否巧合——“有生于无”古代宇宙学和哲学是混为一体的,对宇宙有种种说法,例如:宇宙是上帝造的;宇宙永恒存在,它不存在创始和尽头……。其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学说,那就是认......
-
〓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以察异为特点的科学是累积性的,并且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以察同为特色的科学则是相对静止的。察同和察异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某种努力,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探索自然界的规......
-
〓 目前的中国亟需庄子精神
看了《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4日头版陶东风先生的文章《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一文,觉得非常惊讶。陶东风先生既然来说这个大题目,那么对“目前的中国”和“庄子的精神”应该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研究的。而文章里虽然提了一下“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却不做任何说明,对此我们且不论,因为他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不......
-
〓 《老子》称“经”考
摘要:《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考之典籍可知:《老子》书题以“经”名在史迁之后刘向之前;而《老子》书名演变为《道德经》更在班固之后,萌发于汉末三国的边韶、葛玄,形成于魏晋之际的王弼、皇甫谧。关键词:《老子》;《道德经》;称经时间《老子》何时称经?又何时演变为《道德经》之名?古来就有争议......
-
〓 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道教医学,它显示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一、人物同源论是道教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炁','......
-
〓 妙不可言《道德经》
《道德经》即《老子》五千言。五千言是约数,汉代帛书本有5467字,后人不断校勘加工,于是有了数百种不同的校刻本,总趋势是删虚词,减字数,甚至有人把它删减为恰好五千字,这当然是不必要的。《道德经》是一部奇书,不仅是流传、抄刻、翻译最多的一部古代经典,而且可能是用于陪葬最多的古书,不仅有古代发现的项羽小妾墓中之本,而且有1......
-
〓 论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
内容提要: 《镜花缘》是一部与道教思想颇有渊源的长篇章回小说,本文从小说的主题倾向、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试析道教思想对《镜花缘》的影响,并且指出:道教思想的影响不但在《镜花缘》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而且这一影响在明清的其它小说中也同样普遍存在。 关键词: 道教思想 主题倾向 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镜花缘》系清人李汝珍......
-
〓 测字秘牒—幸字
一人书幸字问病,余曰:“不吉。”因问病人年庚,曰: “四十九岁。”余曰:“幸字反有三不幸焉。问病不宜见士与 木,今数中士木交加,一不幸也。木中桑木为最坚久,今不成 桑木,二不幸也。不完五十,三不幸也。人不能全天命之年, 虽幸,实不幸。逢辛日或辛月,恐不能侥幸。若挨过八月至十 月,方可谓之幸也。”一月后果卒。...
-
〓 测字秘牒—摘字测法
凡事之机到,虽旁人言语、万物影响,皆可以借来应用, 况字中笔画乎?故或遇指点刻划处,不妨摘字中一二些小笔画 以断之,无不奇中。 哉(土、戈) 殿(共) 调(吉、司)鞠(米、采、十) 曜(隹、士、纻) 谋(小、口) 广(共、由)...
-
〓 按摩、导引和武术(1)
中国之按摩和导引,渊源于古代氏族社会巫的舞蹈动作。据说四千多年前的尧舜部落时代,中原地区天多阴雨,洪水泛滥成灾,先民因潮湿阴冷筋骨蜷缩生病,故巫教人舞蹈以舒展肢体,活动血脉而疗病。《帝王统录》引《教访记》云:“昔阴康氏,次葛天氏,元气肇分,灾沴未弭,民多重腿之疾,思所以通利关节,是始制舞。”《吕氏春秋·古乐》亦云:“民......
-
〓 老子的大道之邦与科学社会主义
老子探求天道的目的是为了“治世救人”。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理想的政治秩序。老子从探求生成宇宙的本原及其演化运动规律,扩展到政治关怀和人生哲理。老子认为宇宙是物质运动演化生成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由子物质内部阴阳振荡对立斗争的自然规律决定的。既不是上帝安排创造的,也不受外力支配和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独立而不玫,周行......
-
〓 朝请”、“诸侯”与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
“朝请”与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竹简《文子》的撰作年代,其上下限,尤其是上限的确定,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在几番梳理之后,终于发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必外求,竹简《文子》本身为我们提供的线索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八角廊竹简《文子》第2212号:“朝请不恭,而不从令,不集。平王”。在这里,有一个极端重要的词是“......
-
〓 听之以心——《乐道——中国古典音乐哲学论稿》
听之以心。——《庄子·内篇·人间世》听无音之音者聪。——《淮南鸿烈·说林训》一《庄子·内篇·人间世》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与此类同,中国古典文献中,有一系列相关的言论。如:老子《道德经》:“听之不足闻”(《三十五章》)。《庄子·外篇·天运》:“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庄子·外篇·天地》:“视乎冥冥,听......
-
〓 周易参同契—爻变功用章第十九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 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 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侣 ,结正低昂。仰以成泰 ,刚柔并 隆。远游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银,运而趋时。渐历大壮, 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 以退,阳升而前。洗涤羽翮,振索宿尘。乾健......
-
〓 言意之辩”与境界问题
一、“言意之辩”与玄谈魏晋时期,曾经就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就是有名的“言意之辩”。这一问题和玄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即哲学本体论问题,特别是人性论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讨论的中心是,世界与人生的意义能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能不能表达意义?语言在认识中起什么作用?一句话,语言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在......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