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李道纯的老学思想
摘要: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简要地论述了李道纯《道德会元》中的主要内容。其以禅解《老》的作法,不仅反映了宋元老学新的时代特点,而且可以看出宋元道教哲学在义理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即修丹的重点已不在于追求生命长存和肉体飞升,而在于心灵解脱和精神超越。关键词:李道纯 老学 性命李道纯(1......
-
〓 测字秘牒—门字
一人书门字问病,余曰:“死矣!尚何问焉?”问字理, 答曰:“门字之形,乃日有余、月不足耳。”其人曰:“女病 也。”余曰“必死!”阅十四日验。...
-
〓 宋徽宗君臣的《老子》注疏
摘要:宋徽宗虽然在政治上无所作为,但在老学发展史上却有一定的地位。他与太学生江瀓以儒解《老》、会通孔老的老学思想,具有时代的典型意义,鲜明地反映了当时儒道合流、万殊归一这种思想发展的历史总趋势。关键词:宋徽宗 老学 儒道合流《老子》一书中含有“君人南面之术”的内容,这是千百年来众所公认的,因此,自汉代以来,许多统治者都......
-
〓 “坐忘之法”与“尽性知命”
──司马承祯道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内容提要:“坐忘之法”是司马承祯的道学修持方法,其代表了司马承祯的道学理论模式。道教史表明,司马承祯继南朝刘宋时期的道教学者陆修静改革道教之后,以上清派的道学理论为基础,对道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之后的内丹理论的成熟奠定了“修性”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坐忘论》在唐宋之际的道学史上曾发......
-
〓 《老子》《庄子》与道家智慧导论(上)
一、道家智慧总说中国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关于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最高智慧,隽永深澈,韵味无穷。在先秦诸子蜂起、百家争呜的时代,曾涌现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等等。诸子百家各引一端,崇其所善,相反相成,相灭相生。在数千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
-
〓 测字秘牒—对关测法
关者,关门也。开则任人出入,阖惟见门而已。测字之有 对关体,亦犹是也。其法,专取头足首尾。如某字头、某字尾, 则如门之闭;分开云某字头,某字脚,一头一尾阖之,则如门 之开。此法最简捷,其用又最广,为字中第一要义,学者更宜 究心。 先(牛头虎足、生头死足)善(美头喜足)帛(皇头帝足) 里(男头童足) 禹(千头万足)展......
-
〓 存思、守一和坐忘(2)
葛洪认为“人能知一,万事毕”,将守一的功夫分为“守真一”和“守玄一”两法。“守真一”是一种定观功夫,和释教“止观”法本质相同。其法先虚其身,空其心,内凝神思,身心冥于寂寂之中,气液相生,真水充盈,自可治未病之疾,消未起之患,有招神却恶之功。“守玄一”为存思泥丸之神灵,并思如己身历历分明,久之体内金水分形,能见自己身外之......
-
〓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分两部分,一部分称《古经》,一部分是《周易大传》,共十篇。古经六十四卦本来是一部算卦的书,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才没把它烧掉。虽说是算卦的书,但其中包含许多重要的观点。因为在古代,宗教迷信思想往往跟哲学思想是混杂在一起的。《周易大传》主要是一部哲学理论书,传说乃孔子所作,实际上可能是孔子及弟子.再传弟子.三传弟子等许......
-
〓 周易参同契—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 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 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 昂毕之上,震为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 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 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
-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记载
老子者,(1)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2)姓李氏,(3)名耳,字聃,(4)周守藏室之史也。(5)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6)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7)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8)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9)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 论《天下》篇为《庄子》各派理论之总结
本文认为:天下篇中论及的五派十子的思想在《庄子》中均有反映,它是《庄子》各派理论的一个总结。《庄子》一书乃是庄子、老子、宋鈃、彭蒙、墨子五家作品的汇集,所以全书表现出的思想十分复杂又时有矛盾。一《庄子·天下》篇以文笔类同的程式论述了墨子、禽滑厘、宋鈃、尹文、彭蒙、田骈、慎到、关尹、老聃、庄子共五派十子,附带叙及名家的惠......
-
〓 “道”与“心”
庄与禅是中国古代艺术哲学中两大神奇而绮丽的瑰宝。它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二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不同之点。辨明两者的关系,对于了解和掌握古代艺术哲学大有裨益。从其产生来看,庄子哲学是中华本土的产物,禅宗则是印度佛学传入中土之后,由中国士大夫加以改造吸收之后而成的一个佛教变宗。从真正意义上讲,禅宗的......
-
〓 存思、守一和坐忘(1)
魏晋神仙道教兴起之后,修炼方术由炼形、炼气逐渐转移到以炼神为重点,存思、守一、内视、守窍、心斋、定观、坐忘等法日益受到重视。《西升经·邪正章》云:“道别于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存能亡;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这说明修道者已体验到精神(即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着常人还没认识的奥秘,炼......
-
〓 庄子哲学本体论
一、天运庄子的纯哲学本体论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古代物理学的宇宙论和抽象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经验的和直觉的认识方法是古代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以直觉方式为认识基础的古代物理学是庄子本体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庄子本体论的首篇。庄子关于古代物理学宇宙论的论述主要有两方面:一,对物理现象、物质的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的论述;二,对宇宙起......
-
〓 重温鲁迅先生“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学论断
摘要:鲁迅讲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是一科学的论断,它完全符合中国学术文化的历史事实。鲁迅在批判中国旧文化时,也曾批判道教中存在糟粕,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道教;也并未从道教文化中“悟”出一个“食人民族”的结论。另外,还可从鲁迅先生对宗教的认识:宗教与迷信应严格区分,宗教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客观的社会根源,反对盲目主张消灭中国宗教......
-
〓 荣格与易经
内容提要:荣格在《易经》的影响下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同时性原理”,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普遍性联系。本文介绍了荣格的这一原理,依据《易传》的相关论述对其作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用“同气相求”“同类相动”的道理,对同时性现象,包括占筮过程作了新的解释。文章认为,荣格在肯定《易经》科学价值的同时,正确地指出了《易经......
-
〓 测字秘牒—求财二字
一人云:“我欲求财,请测一字。”余曰:“甚字?”其 人呆视不动,余曰:“汝又不写字,又不拈字,我即将求财二 字测之。”其人曰:“知我作何生意?”余曰:“当是卖果子, 否则必是树上所生之物。”曰:“何方买卖?”曰:“东南买 至西北方卖,先曾做过。有本而艺术不精,以致亏折。目今第 二次矣。生意虽精而本又不足,意欲与人合伙同......
-
〓 海内十洲三岛记—瀛洲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 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 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 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
〓 竹简《文子》释文句读的几个订正
竹简《文子》的释文虽然已经发表,(1)但是整理者说明已发表的只是初步认定为《文子》的内容,其中还有若干文字没有校对,竹简的图版也没有发表。释文在几处的句读上,也有明显错误,需要订正,以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基础。下面综合部分学者和笔者的研究,予以校正。2329号简,整理小组句读:七十里举伊尹而天下归之,故圣人之治□校正后的句......
-
〓 测字秘牒—接脚测法
字如人之体,有冠必有履。测法因其所书之字察其善恶, 如人之全身已现,但未举足行动,因以囗囗之,故曰接脚。 采(悉、释、番) 千(秀、壬)立(产、童、音) 里(冘、墨、鋋) 自(息、身)苑(葬)合(枿、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