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罗茨基译唐诗
约瑟夫·布罗茨基在美国 喜欢外国诗歌的读者,想必知道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的名字,知道这位俄裔美籍诗人1987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知道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写出过跟中国有关的诗歌作品《明朝书信》;可是未必知道他翻译过中国诗歌——早期跟汉学家合作,翻译中国古诗,后来学习汉语,直接依据原作把唐诗翻译成俄......
-
〓 智海观澜:苏东坡的酷评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自序》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确实,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千古风流人物。如果把议时论事、臧否人物算上,他还是一位幽默的评论家,常常妙语连珠,酷评迭出,显现出一代文豪的聪明智慧。 ......
-
〓 文艺人物志·杨兆群:一刀一纸一世界
杨兆群没想到自己会收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的来信。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江苏常州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邮差送来一封国际信函,署名“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在信中祝贺杨兆群的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年,得知北京申奥成功,杨兆群很激动,想为奥运做点什么。他历时4......
-
〓 大家·苏秉琦:告别一烛独照,看见满天星斗
苏秉琦先生是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1968年我分配到辽宁工作后,仍然经常得到先生的指导,特别是随着辽宁西部山区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向先生请益机会更多。1996年底还有幸陪先生到深圳写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在与苏先生的长期接触中,对他一生不平凡的学术经历和从考古实践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思想不......
-
〓 大家·吴作人:丹青简雅夺天工
吴作人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事业开拓前行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人。他不仅自20世纪50年代起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80至90年代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直接策划组织诸多美术教育和美协工作的重大事项;更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绩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在当代中国画坛树立起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洋溢强烈时代精神的文化标杆,为探求中国美术......
-
〓 燃起奋发的斗志——致敬2020年“最美教师”(下)
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坚守在边远、贫困、艰苦地区的教师们因奋斗而“最美”,被他们温暖守护的学生们的未来,也因奋进而闪光。张杰、王秀秀夫妇:走了几万里只为“一个都不能少”张杰是河南师范大学2009届毕业生。毕业时,他和女友王秀秀放弃留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山西省临县,成为林家坪镇......
-
〓 “文化国宝”守护人
【新春走基层】 从福建武夷山市区向南出发,在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路上驱车约40公里,就来到了位于兴田镇城村的汉城遗址。 春节前夕,在城村汉城遗址西城墙外侧,考古人员正对这里的杉树下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在四五米深的壕沟底部,考古项目负责人、福建博物院副院长、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馆长楼建龙正小心翼翼地对沟内的一片炭化竹编遗......
-
〓 学者杨镰的新疆故事
有人说,杨镰是新疆历史文化虔诚的追随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他平均每年要往新疆跑两三次,一生多达八十余次去那里考察和探险,年复一年,乐此不疲、无怨无悔。新疆,成就了杨镰做一名复合型学者的梦想。奇 缘1968年3月的一天,远在新疆哈密的伊吾军马场,想要在北京海淀和丰台两区招收108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天山脚下当牧马人,......
-
〓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
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有的直接参加到战斗中,有的亲临战场救治伤病员,有的深入前线忠实报道抗战实情……他们的奉献牺牲铭记在抗日斗争的史册里,镌刻在反法西斯胜利的丰碑上,谱写了一曲曲国际主义的英雄赞歌。1937年8月到1941年6月,苏联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
-
〓 艺境观象·苏扇:怀袖雅物 光阴馈赠
苏州市姑苏区平四路53号,王健扇艺工作室,门面低调寻常,如果不定睛细看,很可能会错过。门前的路正在整修,压路机轰鸣。进得店来,双层玻璃门合上,世界顿时静谧,眼前是两整面“扇子墙”——展示的是王健收藏的清代以来的精品折扇,以及他自己的得意之作。平时的王健,并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传承人的架势,他就像在苏州弄......
-
〓 杜子劲与“新语文”
1950年4月17日,《光明日报》在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支持下率先创办《新语文》周刊,由杜子劲、曹伯韩、孙伏园、陈健中等任编委,成为国内最早正式使用“语文”字样的报刊。 杜子劲的文章《新语文运动的性质跟目前的任务》刊登在《新语文》创刊号上。他在文中回顾了六十年来中国语文运动的概况,认为前四十年是属于资产阶级学者所领导......
-
〓 小小火花爱国情——张謇和通燧火柴商标设计
改革开放之初,一位南通籍作家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上海市黄陂南路374号,瞻仰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走进这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小小的会议室,他感到十分激动,会议室中的长桌和座椅引发了他的许多联想。他注意到长桌上有一个小小的烟缸,烟缸旁有一盒火柴,还有一根火柴散落在桌上。他凑近火柴盒一看,商标为“南通通燧火柴厂”,这是他......
-
〓 “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鼎钧的名字,在台湾可以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被台湾媒体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后知后觉的我,认真关注王鼎钧先生和他的创作,始于《散文海外版》创办之初,至今将近30年。初识鼎公这以后,我邀约鼎公赐作,他多篇散文刊发于我们刊物上,后来我才知道,所有稿酬全由人代为捐赠祖国大陆贫困地区人民那是20世纪......
-
〓 张晓凌:青藏高原上“幸运”的考古之花
【手铲释天书】 走进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下简称“双古所”)副研究员张晓凌的办公室,记者就被桌上摆着的一幅画吸引。乍一看以为是太湖石水墨画,细看才发现其实是一块形状奇特石头的三个侧面素描。画面底部是一行漂亮的钢笔字:“尼阿底的万年前石叶为高原腹地迄今最早的人类活动记录……”张晓凌说,这幅画是去年......
-
〓 追忆·“四有”教师童庆炳
童庆炳大一时在北师大数学楼前留影童庆炳的部分作品童庆炳的部分作品 【写在前面的话】 一篇迟到的通讯 2013年春节后,我因为一个小问题去采访童庆炳先生。去之前,我就知道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文艺学泰斗,曾培养出罗钢、王一川、陶东风等一大批学者,当今文坛最活跃的一批作家如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毕......
-
〓 “终老难忘授砚恩”——龙榆生与张寿平的半世师生情
2019年10月4日我们到达吉隆坡,参加《红楼梦》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晚东道主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举行欢迎晚宴,请新老朋友聚餐。我们这一桌有老朋友韩国红学会会长、《红楼梦》韩语全译本翻译者崔溶澈,《红楼梦》新注本的作者、台湾里仁书局总编徐秀荣,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师大文学院副院长俞晓红教授,北京来的曹雪芹学会会长胡德......
-
〓 他塑造的美髯公深入人心
——追忆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电视剧《三国演义》关羽扮演者陆树铭 【追思】 提起“关羽”,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美髯飘飘,威风凛凛,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忠义仁勇形象,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演员陆树铭将关羽的这一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2022年11月1日上午,西安话剧院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关羽的扮演者......
-
〓 吴林伯先生的主要著作和学术追求——纪念吴林伯先生诞辰90周年
吴林伯先生,1916年生,湖北宜都人,马一浮先生亲教弟子,曾任南开中学国文教员、文科主任,上海育才中学国文教员,中华教育社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山东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宜昌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武汉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教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199......
-
〓 马一浮的刻书与鬻书——兼记“儒林图书馆”和“智林图书馆”
马一浮 一 2013年6月,杭州收藏最多民国国学大师马一浮手稿和藏书的浙江图书馆举办了一个展览:“六艺春秋——马一浮书林足迹展”,它以马一浮一生读书、刻书、藏书的成就为主线,展示了马一浮在传承中华文明的整个过程中的成就。在展出的实物中,有当年马一浮读书的抄本,以及他所开办的“复性书院”和“智林图书馆”的一些......
-
〓 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暨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即将开幕
岁末年初,纪念弘一大师诞辰136周年跨年活动即将在北京市怀柔区开放路举办。值此2017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社会文化活动丰富节日气氛。北京弘一大师陈列纪念馆精品展将于春节期间在京郊怀柔开幕,祈愿大众共沾法喜,随喜佛缘。展出时间为2017年1月22日—2月6日,展出地点北京怀柔汽车站旁开放路西口慈恩天下慈恩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