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拓意识、忧患意识与自强意识——章开沅先生的风格与人格
章开沅(1926—2021)先生于5月28日溘然长逝。他是华中师范大学老校长,创办了饮誉中外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作为辛亥革命史泰斗,他还是口碑极佳的教育家。就像他所经历与研究的时代一样,章先生身上也浓缩了多种角色与阅历,这里面选取任何一个侧面,都很可能是有趣的故事。他出身世家,幼年家......
-
〓 大家·同心同行·杨东莼:从新青年到燃灯者
杨东莼(1900—1979),湖南醴陵人。历史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人类的历史在继承中不断发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独特印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固有使命。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艰苦卓绝、光辉灿烂的发展奋......
-
〓 王安石下围棋
五十六岁时,王安石(以下简称荆公)退居金陵,悠游林下,开始对围棋有兴趣,而且甚是着迷。这在长诗《戏赠叶致远直讲》中有生动的描述:棋经看在手,棋诀传满箧。坐寻棋势打,侧写棋图贴。携持山林屐,刺擿沟港艓。一枰尝自副,当热宁忘箑。欢然值手敌,便与对匕策。纵横子堕局,腷膊声出堞。樵父弛远担,牧奴停晏饁。旁观各技痒,窃议儿女......
-
〓 吕澂和他的“唯识美学”
吕澂(1896年—1989年)是近现代哲学家,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美学家,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先导。早年的吕澂从日本译介编纂西方的美学理论,并期望参照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1851年—1914年)的“移情派”美学建立“唯识学的美学”。但后来由于吕澂专事佛学研究,对“唯识美学”的建构仅仅停留于设想,并未......
-
〓 辜鸿铭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事件”始末
●辜鸿铭在世时,以其怪诞的外表和奇异的言行搏尽了世人的眼球,成为一道可以与紫禁城相媲美的“文化景观”,受到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关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只有胡适和林语堂两人。1939年,胡适率先获得提名。胡适的提名者为瑞典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文学院成员斯文赫定。●辜鸿铭的译文和著作在西方......
-
〓 袁枚与随园
清代袁起《随园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摘自《南京历代风华》,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市委宣传部编,南京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清代著名文人、大才子袁枚,乃诗坛“性灵派”领袖。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等。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乾隆四年(1739年)考为进士,被......
-
〓 走近大家:老师孙其峰
白梅双鸠秋艳春柳鸣禽 人物简介 孙其峰,男,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当代著名画家、书法篆刻家及美术教育家。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苦禅、王友石、汪慎生、溥松窗、秦仲文等名家;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书法家协会......
-
〓 涓泉归海复何求——叶圣陶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
【大家·同心同行】 叶圣陶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1919年3月加入“新潮社”,后来成了“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追求进步,“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受到沈雁冰、杨贤江、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的影响和感召,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叶圣陶有很多党员朋友,排在第一位的是沈雁冰(茅盾),他们的结识得缘于《小......
-
〓 陈仲甫:来自独秀山的一块“硬料”
回眸百年,中共党史上有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放眼今朝,更有壮志凌云的时代新骄。风流并不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有一种情怀让人魂牵,总有一种胸怀让人梦绕。这里我们讲述的是陈独秀多彩故事,呈现的是他的家国情怀。如若从其生平中凝出一联,正可谓:“岱宗巅峰苍松劲,独秀山上顽石坚。”如若再从其历史存在中拟出横批,那就是:“百年独秀”。—......
-
〓 张维佳 田飞洋:今天,我们应在全球大视野下研究东亚语言
截至2021年年底,“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已出版约850种。长期以来,在这个浩渺无垠的思想王国里,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占据大端,语言学占比非常小,算上最新推出的第19辑中的《世界语音》和《文字起源》,语言学到目前为止仅有16本。采访张维佳那天,他最先到的汇合地点,等到我和他的弟子、《世界语音》......
-
〓 学人小传:钟敬文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30年与友人合创中国民俗学会。1934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从事神话学、民俗学研究。1949年受聘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著有《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钟敬文学术论著自选集》《话说......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词学大家夏承焘先生从善如流。《唐宋词人年谱》书稿,夏先生友人顾学颉先生提出作序跋及修改意见,夏先生1954年11月2日致信接受这部书稿的上海的新文艺出版社,信中写道:“昨接人民文学出版社友人顾学颉兄函,言作序跋事,兹遵其所嘱作自序一篇附上,请加入全书末页。……顾君来函又指正一事,兹附上原函,请费神代为更正……”夏承焘......
-
〓 我眼中的名人·白先勇:让昆曲与青春同行
前些日子,白先勇参加了苏州昆剧院新院落成典礼,并再次为观众奉上动人的青春版《牡丹亭》。站在当代昆曲最完备的体验空间中,自称“昆曲义工”的白先勇感慨很多,不知不觉中,他和他的青春版《牡丹亭》一晃走过了10年。10年里,白先勇一次次亲自上门去请最专业的昆曲老师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10年已过,青春版《牡丹亭》在世界各地唱响,......
-
〓 学人小传:宁可
宁可(1928—2014),湖南浏阳人。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隋唐五代史、敦煌学、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5年到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工作,参与创建历史系。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著有《宁可史学论集》《史学理论研讨讲义》《敦煌社邑文书辑校》(......
-
〓 花萼与三叶——叶圣陶如何教育孩子
在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兄姐弟三人十几岁时,父亲叶圣陶将他们的文章审阅一遍,剔除若干篇,整合后题名《花萼集》。书名中蕴含着叶圣陶的良苦用心。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来比喻兄弟有爱。几年后,儿女们的文章又集结成《三叶集》出版。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还有着极......
-
〓 庞朴:儒学文化的守望者
资料图片 “游思天人际,幸留高文垂千古;管领绝续间,又伤学苑弱一人。”1月9日20时49分,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儒学泰斗、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庞朴先生走完了他87年的人生旅程。 谦和君子,大家风度,这是先生留给人们的印象;孜孜不倦,治学严谨,这是每个与先生有过学术交流的人对他的评价。庞朴先生的身上有着一股浓烈醇......
-
〓 “古人”王泗原
语文是王泗原的终身职业——他大学考取的是国文系,当教员教的是国文,做编辑编的是语文教材和期刊,写的也是语文论著,一辈子干的都是文字的活。古语文特别是楚辞研究,是王泗原主要的学术方向,也始终是他工作之余的兴趣爱好。他一生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仅三部——《离骚语文疏解》《古语文例释》《楚辞校释》,都与语文、楚辞有关,且皆为......
-
〓 文艺人物志·崔振宽:寄情山水间 问道笔墨中
已近鲐背之年的画家崔振宽,鹤发童颜,少言寡语,可一聊到绘画,谈兴便立刻浓了起来,满脸的沟壑也一下子平了许多。他的画室在唐人折柳赠别的灞河之畔。我们曾在那里多次深谈。在一次次交谈中,崔振宽的形象渐渐立体饱满起来。 1935年,崔振宽出生在中国山水画的发源地和创作重镇——西安。上初中时,他就在《陕西文艺》《西北妇女画......
-
〓 周有光与马识途:惺惺相惜的世纪老人
周有光与马识途,这两位当代影响卓著的知识分子,一位是语言学大家,一位是著名作家,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成就斐然,而且他们对家国大事的关怀与担当,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与人格魅力,均令世人高山仰止。这或许也正是这两位世纪老人之间惺惺相惜的缘由所在。106岁马老的新年愿望:庆祝党的百岁生日1月15日,农历腊月初三,中国文......
-
〓 王玉英:一生只为平湖调
绍兴平湖调是流行于绍兴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曲艺形式,因所唱主要曲调为“平湖调”而得名。它创始于明初,成型于清初,由南词演变而成,“或是从湖州传来者”,文辞雅瞻,曲调柔美,颇受文人阶层追捧。1916年12月,鲁迅为母亲操办六旬寿诞,在日记中留下了“夜唱平湖调”的记载。“曾记梨花细雨天,与郎分手百花潭,依依惜别牵衣袂,泪洒河......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