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振夏:难忘知遇两先师
黄胄先生(左一)与刘振夏(右一) 1978年,我被借调到苏州国画馆搞创作。一天,我正在画室里整理写生稿,门外摆放着一些我在江南水乡画的人物画。有几个人来到我的画前,其中一位温和淳朴、身材不高的先生问:“这是你画的?”经旁人介绍,我才知道,他就是浙江美院大名鼎鼎的方增先老师。方老师对我说:“明天我们去太湖西山,你愿......
-
〓 叶嘉莹古典诗词系列:虽困苦不忘忧国——品读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晚年在西南漂泊,他怀念长安,曾写过两句诗:“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他年轻时在长安住过很久,他的先祖杜预也是长安人,所以长安既是当时国家的首都,又是他的故乡。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一向很重,杜甫也是,他想回乡终老,于是开始从四川出发还乡,可是没有回到长安就病死途中。当时长安在安史之乱沦陷后,又在肃宗之后的代宗时期一度沦......
-
〓 半日闲谭:总有“凉友”送清风
天气入伏,正是烈日炎炎的时节。这个时候,自然是躲在空调房里最为舒适惬意。“甜”外思“苦”,难免生出“没有空调的时候人是怎么过的”这样的感慨来。其实没有空调,还有一位节能环保的“夏日之友”,至今日依然兢兢业业地在不少人手中服役,它就是——扇子。扇子,其名似乎有点通俗,宋人有云:“净君扫浮尘,凉友招清风。”凉友,恰是古人赠......
-
〓 谁杀死了林黛玉?
在高鹗所续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母变心,王熙凤献上“金蝉调包”的毒计,导致了一边是洞房花烛、歌舞升平,一边是凄风苦雨、血泪焚书。由此。多数读者很容易将林黛玉之死与贾母、王熙凤和薛宝钗联系起来。但是,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林黛玉之死其实另有所本。一、三人本“无辜”贾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谁都知道在贾府中这位老太君处于绝对......
-
〓 论文也需短下来
写短文是改进文风的重要要求之一。这适用于各种文章,论文也不例外。短文,就是意尽言止、凝练传神的文章。与此相对应的,长文就是浮词累句、添枝加叶的文章,正所谓“芝麻大的核,西瓜大的壳”。两者不仅是文字上多与少的数量表现,更是作风上虚与实的鲜明对照。短文为什么受欢迎?这不仅仅是个人喜好,而且有诸多客观原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立德树人”与大学使命
蒋承勇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共十七大代表,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会会长,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项目”《外国文学史》首席专家之一,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
-
〓 记者来信:“古琴热”勿弹歪调
编辑部: 时值暑期,乐器培训又迎来新的热潮,而曾经濒危的古琴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培训班多,各种琴馆和古琴培训班应运而生,动辄数千元上万元的学费;而且古琴的价格也不断炒高,一把琴的价格被炒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高价。仅成都一地就有20多个古琴社、琴馆教学生学古琴,古琴雅集活动更是层出不穷,已成为白领时尚生活......
-
〓 为戏曲的传承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戏曲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雅俗共赏的重要形式,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且是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化。戏曲是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的创作和演出,除了演员之外,还有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乐师等。就演员而言,亦有生、旦、净、丑不同角色行当分工,因此必须要有一个由这些人员组成的团体。......
-
〓 植物生长的土光水环境在《易经》中均有具体精彩记载
——生活中的伏羲六十四卦(一)
植物自然生长离不开土壤、光照和水分,对这三个环境条件的认识,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清楚明白,而且还在群经之首、万经之王的《易经》中,用了“升䷭、晋䷢、豫䷏”三卦给予了具体而精彩的记载。关于植物自然生长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记载,《易经》中的“升䷭”卦是这样描述的:“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升”为卦名,“䷭......
-
〓 2016毕业致辞:带着一颗明净乐观的心走出校门
今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一共有5079名同学获得博士学位、5209名同学获得硕士学位。祝贺所有获得学位的同学。我想利用今天这个机会,同大家说几句心里话。第一句话是希望大家永远保持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乐观情绪。多年来,大家听到很多对我们社会的负面评价,比如一代不如一代,老人跌倒不敢去扶,造假现象有普遍性,道......
-
〓 大地漫笔:种子正在发芽
副刊编辑常要面对的一类稿件是“时令稿”。没错,蔬菜瓜果分时令,稿子也有时令:四季时节,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循环往复。但是因为有不一样的作者,便有了不同的书写,不同的感悟,相似的多,独特的少,编辑的一大任务便是从中努力去寻找和“发现”。最近,因为看了太多抒写春意的稿子,反而让我拿起了一部古代农学名著——《齐民要术》。在这......
-
〓 没人陪时,也要过得精彩
乾隆政治上大权独揽,却高处不胜寒,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晚年的他,耳聋眼花、精力体力并衰,竟有刚吃完早膳又索要早膳的情况。那些如山积般的政务,使他不堪负担,索然无味。家庭生活上,自孝贤皇后身故,乾隆便养成了独宿的习惯。嫔妃轻易见不到他,很久过着没有夫妻情感的孤寂生活。皇子、公主大多住在宫外,早年提拔的大臣或死或退休,新提拔......
-
〓 办好孔子学院促进民心相通
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各类平台的推动,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尤其是自强不息、修齐治平等中华传统价值观,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和中国智慧。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则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
-
〓 光明论坛:重温中山装的文化自信
有文化自信,才会有文化创新,才会有文化自强。通过传统服饰载体激活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民族记忆和创新活力,对于构建新时期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意义重大。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以西服、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等服装的造型结构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并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功能,运用“洋裁法”......
-
〓 金台论道·关注传统文化系列谈⑦:别忽视文史哲
讲传统文化,自然会想到文史哲,因为要继承传统文化,不懂点中国的文史哲恐怕是不行的。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文史哲很吃香。考大学时,这是文科生的首选,分数门槛也最高,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学文科怎么能不首先学好文史哲呢?后来经济发展成为社会的首要,建设法治社会也成为众人的目标,于是,经济、法律类是热门,而文史哲渐渐变冷,好像只有当......
-
〓 文化评析:中文热词不该仅是“土豪”和“大妈”
一种语言要融入世界语言体系,不是一两个词被人津津乐道,它本身应该作为一种载体,蕴藏着最丰饶的文学,最先进的文化,最优秀的文明。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制作了一个小短片,专门介绍时下在中国流行的热词Tuhao(土豪),包括它的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今年年初,“大妈”的汉语拼音“dama”也登上了《华尔街......
-
〓 文化评析:迎接《四世同堂》“归来”
《四世同堂》在美国佚失的原稿找到了。据《光明日报》报道,老舍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四世同堂》在美佚失的英文原稿被上海译文出版社总编辑赵武平找齐、译出,全文将刊登在2017年第一期《收获》上,这将是老舍先生这部巨著第一次以原初的面目示人。原稿的重获,拼接出了一部巨著的原貌。这是在老舍先生离开50年之后,后人通过不懈的追寻......
-
〓 人才史话:嫉贤妒能削弱齐国国力
资料图片 邹忌与田忌,同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政要人。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们知道邹忌不仅容貌出众,而且口才了得。他历仕桓公、威王和宣王三朝,能言善辩,婉转讽谏,主张革新,修订法律,使齐之国力逐渐增强,资历不谓不深,能力不谓不强,史书评价他秀外慧中,华而有德,颇有君子风范。可当你仔细读过《战国策·齐策》就会发现,......
-
〓 宋赋:教学应在职称评定中占合理比重
无论道、业、惑的含义如何变化,唯有一点千古不变,教师的最大天职是传授知识。高校如何完善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使教学在职称评定中占有其应有的比重,更显迫切。 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却因从教九年来科研成果未达参评职称标准,面临被辞退的处境。此事引发社会各方讨论,《光明日报》也在7月30日的......
-
〓 海大鱼
战国时期的齐国属地薛国,在今山东滕州境内,其故城遗址,两千多年后仍然巍立。关于这座古城,刘向在《战国策·齐策》里,讲了其封邑主靖郭君的一则故事。 靖郭君,即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田婴,因庶出,封地于薛,靖郭君是他的封号。公元前321年(齐威王三十五年),他得到这个封邑后,开始筑城。他之下功夫筑城,有三层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