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评析:打开“历史留声机”听文物“娓娓道来”
陕西考古博物馆日前发布公告称,将于4月28日对外试行开放。据媒体报道,陕西考古博物馆是我国首座“科学发掘—保护利用—展示阐释”三位一体的考古专业博物馆。该馆依托陕西百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打开尘封千万年的“历史留声机”,“娓娓道来”如烟往事。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出土文物是5000多年中......
-
〓 光明论坛·温故: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语出《论语·季氏》,意思是见人有善,则欣慕向往,唯恐赶不上;见人有不善......
-
〓 文化评析:让文物“说话”,借考古“通今”
《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燃”“天下”“十年”等别出心裁的主题串联诗词,结合文物、绘画、工艺等不同文化元素,利用考古成果,发掘遗产价值,探察古人生活的衣食住行,复原古代社会的千姿百态,再一次赢得了大众关注。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考古与文物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不应只停......
-
〓 光明论坛·温故: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虽有智慧,不如......
-
〓 四大名著中的真和假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非常喜欢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也被那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所迷惑,只觉得很好奇,很热闹。后来细读四大名著,发现都有关于真假的故事,但意味却各不相同。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两个孙悟空打得难解难分,他们上天入地求辨真假,照妖镜照不出,连观音菩萨都分不出,最后打到如来佛祖那里。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
-
〓 传统文化缘何频频破圈
传统文化正在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电视节目持续热播,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等节目火遍全网,故宫彩妆等传统文化类IP在网上、朋友圈爆火,直播带货国风产品备受欢迎。在互联网带来的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
〓 彼时与此时——莫高窟的悠长岁月
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里,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几乎被世人所遗忘。 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发现到今天的120多年间,敦煌学逐渐兴起,莫高窟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既有风、霜、雨......
-
〓 为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注入新动能
日前,文旅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合力统筹部署推进传统工艺发展,既是对“十三五”时期“传统工艺振兴”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更是对“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深刻把握,其特点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准提出原则导向 《通知》在“主要原则”部......
-
〓 光明论坛·温故: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在谈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问题时,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领域节约行动”。 “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语出......
-
〓 月朗风清是中秋
又到一年中秋节。明月如霜,好风似水,清景无限。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神州大地共赏一轮明月,共寄团圆之思。中秋是中华传统佳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对丰收的冀望,对团圆的渴盼,对美满的情思。可以想见在遥远的古代,经历了春耕夏耘的先人们,终于迎来五谷丰登,举家团圆,灯火可亲,这是劬勤辛劳背后的亲情凝结,寄托了古人对家和国泰、现世安稳......
-
〓 将记忆化为奋斗动力 以公祭宣示和平决心
第七个国家公祭日,我们深切缅怀在83年前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铭记那段灾难深重的历史,并将这份共同记忆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历史如镜,鉴往知今。生长于今日中国,少有人目睹过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亲历过抗日战争的人们正逐渐老去,退居于历史帷幕之后。但是,用生命和鲜血所书写的历史不应随岁月......
-
〓 “探墓短视频”走红,文保如何升级
一手拿相机,一手举探照灯,拍摄者独自向漆黑的古墓深处走去……近年来,惊险刺激的探墓类短视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网民说看这类短视频能“长知识”,也有人担心探墓类短视频倘若引发效仿,有损毁文物的风险。古墓题材短视频受网友关注,从一个侧面说明文博主题仍是自媒体时代大众兴趣的焦点之一。但在镜头里,不少古墓和遗址旁,......
-
〓 光明论坛:探源工程展示中华文明卓异风采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举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这一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也体现于我们对远古文明探求的伟大足迹......
-
〓 保障科学家就是保护科研生产力
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科研活动的主体是人,保障科学家就是保护科研生产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激发和释放科研队伍的创造力。对此,刚刚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对焦、激励到人,可谓抓住了关键,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上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千军易得,一将......
-
〓 光明论坛·温故:公生明,廉生威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生明,廉生威。’要坚守职业良知、执法为民,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近日,全国政法队伍教......
-
〓 傅杰的2021私人书单:“大年硕德与高才”的三先生文集
标题截自王焕镳先生的《劬堂夫子青衿周甲敬赋四章志庆》:“造物于师偏不吝,大年硕德与高才。”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硕士毕业留所工作,九十年代后期从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留中文系任教,到前年又调回已合并了杭州大学的浙江大学新成立的马一浮书院。这一年间,正好得见两校三位生于上世纪初、且精勤耕耘至老不懈......
-
〓 光明论坛·温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亲切关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他多次到高校考察调研,多次同青年学生座谈,多次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与青年学生交流,引经据典讲故事、娓娓道来润心田。“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就是他引用的典故之一,用以勉励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
-
〓 刘道玉校长:慧眼识珠,惜才如金
八十八岁的刘道玉先生是武汉大学的第21任校长,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大学校长,曾是全国重点大学最年轻的校长。他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营造了1980年代武汉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在全国率先实行学分制、主副修制、双学位制、插班生制、自由转专业制、导师制、学术假制和贷学金制,使这所老牌大学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其命维新》是他的第二部......
-
〓 《天工苏作》:古韵匠心成就江南艺术
关注非遗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段时间,由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和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非遗纪录电影《天工苏作》上映,受到了各界观众的广泛好评。该片还“扬帆出海”,登陆北美,首轮在纽约、旧金......
-
〓 陈平原:文学教育与成长经验
文学作为专业的魅力正日渐消退,而作为修养的重要性却迅速提升。作为一名文学教授,反省当下中国以积累知识为主轴的文学教育,呼唤那些压在重床叠屋的学问底下的温情、诗意与想象力,既是历史研究,也是现实诉求。如果有一天,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