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武术缘何频频被“碰瓷”
中国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民间性、不可度量性和一定程度的神秘性。近年来,受“眼球经济”的影响,中国武术频频被人当作炒作、包装自己的工具,有的时候甚至被恶搞。2012年,自我标榜为“太极大师”的闫芳在网络视频中表演“隔山打牛”,后被证明完全是一场骗局;2017年,“格斗狂人”徐晓东不断约架进行“武林打假”......
-
〓 非遗短视频:有了网络流量,更要有文化含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非遗最大的挑战是文化语境与使用场景的固化。创新非遗传播方式,关注年青一代信息传播潮流,利用年轻人喜欢的传播方式高效、时尚、鲜活地传播非遗势在必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户,用户使用率为78.2%。短......
-
〓 《掬水月在手》:弱德之美与心灵史诗
传记纪录电影《掬水月在手》讲述了96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表现了她在诗词长河中探寻存在意义的轨迹,也彰显了中国一代古典诗词大师的幽美与光华。《掬水月在手》在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取景拍摄,导演陈传兴十七次深度拍摄叶嘉莹,又采访了白先勇、席慕蓉、宇文所安等四十多位受访者,拍摄制作历时三年,之前先后在上海国际......
-
〓 提升博士教育质量须加强博导岗位管理
近日,各高校陆续开学,新学年开启。两则与招生相关的新闻引人关注,一则是不合格博士被高校“批量”清退,另一则为博士扩招并突破10万关口。公众追问: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博士?于博士培养单位来说,如何做好扩招背景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批量”清退不合格博士生,不少舆论认为这是高校对社会关于博士培养从严......
-
〓 水光诗韵品江夏
浩浩汤汤的水息,弥漫在古人写于江夏的众多诗词中。 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暮春时节,年过三十的李白第三次到江夏。驻留的日子,他频频送别,送张丞,送宋之悌,还写下《江夏送友人》《赤壁歌送别》。可见江夏古时航运发达,是长江中游流域的一处要津。密布的水网,四通八达的航道,南来北往、西行东归客,让离别在这个地方......
-
〓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热烈欢迎大家进入北大国际关系学院! 感谢大家对国关的选择!希望大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尽快融入国关这个大家庭。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谈一谈我对各位新同学在学业上的期望,并用孔子的话“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加以概括。这句话的意思,简单讲就是广泛学习了解不同的思想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以原则和规范约束自身的言与行。国关学院所......
-
〓 开启学术训练要靠不断发问
毕业论文是学位论文的习惯性称法,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学制时间结束后,在专业学习方面是否已经合格,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培养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学位论文的质量。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时间看上去不短,但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而言,时间却是很紧张的。研一的同学需要尽快进入学术思维状态,完成自己从......
-
〓 光明论坛·温故: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同时还指出,“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我们要锚定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远景目标,下大气力全方位......
-
〓 光明论坛:文化数字化任重而道远
1995年,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预测:“数字时代已势不可挡,无法逆转。人类无法阻止数字时代的前进,就像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数字化生存是人类要面临的最重要现实。”时至今日,数字化时代已然降临,它正撬动着诸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变革的渐次展开。文化数字化......
-
〓 蒋绍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成立125周年。这是应该隆重庆祝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出版社,是工具书王国和语言学著作的出版重镇。就我个人来说,从走上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学术道路那天起,就离不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言学著作。我的老师,中国语言学的几位大师的几部重要语言学著作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力先生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汉语......
-
〓 裴氏家风彰显当代价值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裴柏村被誉为宰相村。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裴氏家族先后涌现出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各个领域行业的英才达3000余人。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认为裴家传承了“三代之法”。在当今社会的诸多层面、领域,裴氏家风都具有显著的现实价值。明德为根,德行为本 “明德”是裴氏家族长盛不......
-
〓 肖鹰的2021私人书单:重读《红楼》说版本
今年秋冬,因为清华学堂哲学班开设《红楼梦与中国美学》课程,数月间又细读《红楼梦》。我推荐给学生作基本教材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校注组”校注本《红楼梦》(后称《校注本》)。《校注本》1982年发行第1版,我手中的书是2008年第3版、2018年4月第2次印刷版。我选择《校注本》做课程教材,是在对通行的多种《红楼......
-
〓 一抹中国红——中国画色彩中的情感
“万紫千红总是春”“霜叶红于二月花”“日出江花红胜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些诗句中对“红”的描绘,抒发了人们对光、对火、对亮的崇拜与向往。新石器时代的红陶、原始社会中的红色壁画,以及古今中国绘画中都大量运用层次丰富的红色,表达着人们对“红”这种色彩的钟爱与重视。 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甚至成为了中华......
-
〓 用功深,穷理熟,而后融会贯通——追忆白化文先生
白化文,北京大学教授。曾兼任中华书局《文史知识》杂志编委、兰州大学《敦煌学辑刊》编委、《敦煌学大辞典》编委、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此外,他还曾担任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编纂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委员会委员等职。“不能不佩服李清照。李清......
-
〓 文化评析:从《唐宫夜宴》到《端午奇妙游》“出圈”的是中国风
端午期间,河南卫视晚会《端午奇妙游》收获了如潮好评。不少观众在被圈粉的同时,还喊话本省卫视“抄作业”。如果说河南卫视春节晚会上的《唐宫夜宴》使河南卫视成功“出圈”,此次的《端午奇妙游》更是引燃了观众的极大热情。没有当红的流量明星站台,没有烧钱的豪华制作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从“出圈”到“炸圈”,河南卫视凭的是什......
-
〓 画中话节气:春分,点亮斑斓大地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春分时节,风和日丽,天地间生机勃勃,万物生长。俗话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农民期待春分时节的温和气候、充沛雨水和明媚阳光,画家则偏爱春分的蓬勃氛围和斑斓色彩,游春、赏春、绘春,众多描绘春分景象的画作表达着他们对这一节气最真挚的赞美。戴树良的中国画作品《......
-
〓 汪曾祺写给大家的“活法”——摘自《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系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特别纪念版。在汪先生洒脱滋润又极具诗意的笔端,融洽、和睦、闲适的一幕幕,处处洋溢着脉脉温情,这样的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事此静坐”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
-
〓 祝晓风:沈公的幸福
2021年1月10日。清晨,一位爱书、爱美食的老人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他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份儿温情,还有笑声和智慧之光。上午快11点,沈公昌文先生仙逝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个消息,是这天出版界、文化界的主题,相信也会成为2021年业界的重要话题之一。这篇小文既然是应《中华读书报》之邀而写的,还是从《中华读书报》......
-
〓 光明论坛·温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听取专家代表就“十四五”规划编制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
-
〓 酒事江湖3·肖鹰:醉忆今生
1,我已记不得我多大时开始喝酒的。我对于酒的初始记忆,是伴随着童年时代的乡村生活朦胧开始的。我儿童时代生活在四川威远县的乡下,由爷爷、奶奶抚养成长。我半岁时被送到爷爷、奶奶家中,当时,他们已是年逾6旬的老人了。爷爷、奶奶儿孙满堂,在数以十计的孙子辈中,我是几个年龄最小中的一个。在故乡那个贫寒的山村老家,逢年过节、亲友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