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京城庙会记往
每年春节,京城里都要举办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庙会。要集中领略老北京的市民文化和风俗人情,逛京城春节庙会是最好不过的方式了。“庙会”何以得名呢?从字面上看,“庙会”的形成自然与寺庙有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北京《商业志(初稿)》,对京城庙会形成的历史这样描述:“庙会是......
-
〓 开悟堂聊砚⑥:宏丽丰腴说唐砚
唐代箕斗形澄泥砚 唐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绚风、民风”,唐器“在家”,其给人的感受是乐人(助人)、为人(人性化)。 李唐政治集团在政治上采取儒、释、道相合的手段进行统治,集团成员多出自陇右。多民族杂居区养成的雄健的英猛之气与豪放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形成唐代文化多元共生、全面繁荣的格局。特别是李唐为抬高出身门第和......
-
〓 观花拾趣:桃红又见一年春
桃花飞瀑 何海霞 中国嘉德供图桃花,历史悠久,远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名句。此后,历代诗人都少不了替桃花写照传神,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王维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陆游的“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徐师的“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都是咏......
-
〓 秦代服饰
秦代服饰主要是沿袭了战国的形制,样式比较简单。纵观秦朝,自始至终都充斥着一股严酷、硬朗的肃杀之风。受其影响,秦朝的服饰冷峻而严肃。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后,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崇信“五德终始”说,自认以土德得天下,崇尚黑色。秦始皇本人废周代六冕,常服通天......
-
〓 光明谈:严谨求实是教材生命
在一本教材中,有一篇题为《爱迪生救妈妈》的课文,称1847年出生的爱迪生7岁那年,在医生为妈妈做阑尾炎手术时,用镜子的反光原理提供了照明,帮助手术取得成功。而实际上,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阑尾炎手术是在1886年。近日,《爱迪生救妈妈》《地震中的父与子》等人教版个别语文课文因与事实不符,引发争议。课本的权威性和标准性来不得......
-
〓 唐诗故事:蓝桥相会
赠樊夫人裴航同舟胡越犹怀思,况遇天仙隔锦屏。倘若玉京朝会去,愿随鸾鹤入青冥答裴航樊夫人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一这两首诗见于清人彭定求等编的《全唐诗》卷860,是唐穆宗长庆年间秀才裴航与仙人樊夫人之间的定情诗。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人裴铏的《传奇》。关于裴铏和其传奇小说《传奇》,在《......
-
〓 名人故居:冯友兰故居——风雨三松堂
北大燕南园“三松堂”门前 罗雪村绘北京大学燕南园57号,是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又名“三松堂”。第一次见识“三松堂”,尚在中学期间。那是在南方的一个小书店,其中一个书架摆着《三松堂全集》,几乎占满了整个书架,仅《三松堂自序》便是厚厚一大本,让我惊叹不已。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著述体例,历代文人学者常通过自传、自序或年谱......
-
〓 我如何读诗:为作诗而读诗
“诗无达诂”,诗的好坏很难定出一个严格的计量标准,但我赞同张问陶说的“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好诗自然天成不造作,既有情趣又有理趣,能怡情励志读诗与学诗不同。读诗重在“赏”,学诗不仅要“赏”,而且要学着作。宋代的陆游曾对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在诗外”的意思是不仅要读纸上的有字之诗,还要读社......
-
〓 十里柴火山五里芥菜园
浙江省永嘉山区楠溪江流域历来文风炽盛,有楠溪三百进士之说。以前山区私塾及规模稍大的非完全小学很多,自然教书先生也比较多。先生一般都穷,民间有“穷书生”之说,但都受到尊重,除了支付常规的束修外,还享有两项特权,那就是:十里柴火山,五里芥菜园。这些风俗在我关于家乡的长篇小说《芙蓉外史》中多有体现。所谓的束修就是先生的工资,......
-
〓 毛泽东诗词中的树木
芙蓉国里尽朝晖 傅抱石/作春风杨柳千万条 傅抱石/作毛泽东出生于山区,从小就熟悉山、喜爱山。毛泽东在诗词中反复吟咏山,有专门以山为题的诗作,如《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六盘山》《七律·登庐山》;提到山的诗句更是不胜枚举。毛泽东把山作为丰富的审美题材,写得仪态万千、瑰玮雄奇、神情飞扬,而对树木似乎着墨不多。其实,毛泽东......
-
〓 何鼎鼎:名校如何共享?
参观校园应该以充分保障教学秩序为前提,这也正是为了让全社会能够更好地共享大学的知识产出这段时间,一条“一家四口坐快递车混进清华校园”的新闻广泛流传,折射出暑期名校游的现状。烈日炎炎,北大、清华等名校又成了游览胜地。一种相聚,两处焦虑:游客排着漫漫长队,学校想着如何有序。看名校,考名校,参观者中最多的还是带着孩子来的家长......
-
〓 辨识古琴之相谈
据古代琴著的记载,其创始初,古琴同瑟与玉磬被列为堂上之乐,可禁心载道宣德,地位较高。受其影响,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但不等于说弹琴者都是文人。古代文人虽是琴文化人群的主力军,但琴文化的参与者并非全是文人。除文人外,佛道两教、王室宗亲、山林隐士等许多人群,都为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
〓 雅趣说字:蟹
蟹 蟹的字根是解,表示要逐步解壳才能食其肉。先人在“解”字左边或下面加个“虫”部,把动词变成名词,称这种甲壳动物为“蟹”。...
-
〓 雅趣说字:鱼
鱼 这是一个象形字。鱼和兔子的唇形皆呈尖锐之态,故字的上方都写为(鱼和兔两字的上面),与其锐利的形态相似。...
-
〓 争鸣与探讨:如何看待“回到原典”?
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流行“回到原典”的口号,主张研读原典。这对于不直接研读原典,而只是跟着他人的解读人云亦云来说,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回到原典”的口号本身实际上蕴含着对于前人解读的怀疑。学术研究需要怀疑,但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忽视或抛弃。 民国时期,儒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儒学的批判......
-
〓 “天地生之,圣人成之”——传统文化中和谐共荣的生态实践观
【“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微讲坛】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保护问题,而是与人类的世界观、自然观体系的建构及其实践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建设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适应自然的......
-
〓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关于这一年的阅读,我想谈谈“妖怪”。 妖怪是如何产生的?飘荡在原野的幽灵、飞奔于想象世界的怪兽、在黑暗的世界里留下轻声叹息的暧昧物体,它们究竟来自何处?学术界最新的研究观点认为,妖怪是人类对于未知的一种想象。它是一个民族民间创造力、想象力的特殊结晶,是创造未来重要的文化财富。 倒退30年,谁能够想象......
-
〓 谢怀友:警惕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
最近,笔者在基层采访时,遇到这样一位农民家长,在与之闲聊时得悉,他今年刚满15岁即将读初三的儿子,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一直很差,便估计孩子中考及升学高考已基本无望,他打算今年暑假后让孩子辍学回家,帮助自己推销水果,早点学会经商赚钱。笔者闻之,愕然之际感慨良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城乡差别不断缩小......
-
〓 节气·物候·清明——春和景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的4—6日,此日太阳到达黄经15°。到这一时节,中国大地无论南方北方,气温普遍上升,南方雾气减少,北方风沙消失,空气清澈,景物明晰,因此得名“清明”。这是一个表征天气物候的节气名称。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北京时间17时46分。民间谚语有“春分后,清明前,满山杏花开不完”、......
-
〓 唐诗故事: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题为《题都城南庄》,作者是崔护。崔护,中唐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市)人。德宗贞元十二年(796)进士及第。文宗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官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郡斋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