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悬梁刺股”别误用
“悬梁”和“刺股”说的是古人勤学的佳话,是有来历的。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以“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
-
〓 “令人匪夷所思”说法不妥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整个舞台空灵且诗意,充满时尚感,出神入化,令人匪夷所思。”请问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湖北读者 孟申晨孟申晨读者:“匪夷所思”出自《周易》的“涣有丘,匪夷所思”,意思是因为不平坦而有所顾虑。后来,人们用“匪夷所思”来表示“超乎寻常,不是一般人依据常情所能想象得到的。”这个成语常......
-
〓 我国汉墓知多少
汉代是我国统一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发展的朝代,历时400余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目前已发现的汉墓就有上万座。汉代墓葬多以砖石结构为主,厚葬深埋,不易腐烂和毁坏,所以在现代考古发现中,汉墓出土比比皆是。截至目前,我国已发掘汉代王陵40余座,其中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山东乳山鲁王墓等少数几座......
-
〓 知行合一的内涵与意义——何俊教授在尼山书院明伦堂的演讲
演讲人:何俊,1963年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国学院院长。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哲学专业毕业,哲学博士。曾任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哲学与思想史研究。著有《西学与晚明思想的裂变》等。 浙江余姚王阳明故居。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市民在余姚博物馆欣赏王阳明书法展,《客座私祝》《寓赣州上海日翁书》两幅王阳明遗墨......
-
〓 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潘公凯教授在北京大学燕南园56号的演讲
演讲人:潘公凯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燕南园56号 演讲时间:2016年5月潘公凯 我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建筑与城市设计专家、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文史馆馆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评审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美学散步文......
-
〓 北宋初期山水典范
茂林远岫图(局部) 李成(北宋) 辽宁省博物院藏中国山水画历经隋唐五代的发展,至于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此时山水名家辈出,其中以李成的声名为最,甚至被推为古今第一。可惜其可靠的传世作品不多,此幅《茂林远岫图》,可视为李成绘画风格的典型代表,让我们一窥这位北宋初期山水宗师的艺术风貌。李成乃唐宗室后裔,祖籍长安(今西安),后......
-
〓 开宝藏零种的新发现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中,发现了一批以往不太为人所知的古籍收藏单位,也陆续发现了一些古籍的新品种或新版本,深入发掘了一些古籍的学术价值。这些重要发现是全国古籍普查的重要成果,是学术界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大众期盼了解的民族珍贵文化遗产。......
-
〓 慎用量词“幅”和“副”
时下混用量词“幅”和“副”的现象频现报刊,以讹传讹,贻误广大读者。譬如某报特刊赫然刊登着标题《一幅对联减烦恼》,曾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的文中亦有“那是怎样的一副动人的景象”。 这里的“一幅对联”当用量词“副”,而“一副动人的景象”当用量词“幅”。岂可混用? “副”为量词时,在使用上有所限制。“副”......
-
〓 “无论……都”中的“都”不宜遗漏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每次活动无论多么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和前辈们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这句话中的第二分句中似乎缺少一个“都”来跟前一分句中的“无论”对应。是否如此?还是这么说也行?请您解释一下。谢谢!天津读者 来 新 来新读者:“无论……都”表示一种“无条件”关系,也就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例如:......
-
〓 我国现行“春节”今年整整“100岁”
新华社天津2月9日电(记者周润健、蔡玉高)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为看重、庆祝最热烈的传统节日——春节。民俗专家表示,虽然已有4000多年历史,但是将农历正月初一作为过年之日,称之为“春节”,并且放假,是在辛亥革命以后的1914年开始的,加上今年春节,现行春节整整“100岁”了。 天津......
-
〓 巴金:这是一个人,一个时代——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的演讲
周立民 1973年出生于辽宁省庄河县。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出版有巴金研究专著和传记《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评传》《巴金<随想录>论稿》《似水流年说巴金》等;文学评论集《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
-
〓 砚上汉风
从汉代起,人们对这种研磨工具就不再叫研磨器,而改称砚了。汉之前,汉字书写以朱砂书、漆书、墨书并举,所用之研磨器,无典籍与系统的考古发掘实物可考。故夏商周秦虽有研磨器可用,然砚制基本延续史前研磨器。尤为重要的是,秦以前的研磨器基本是古人就地取材,选择自然、适用的石块为研磨器,没有在原石基础上进行加工或刻制纹饰。因此目前只......
-
〓 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
-
〓 中秋节俗·赏月拜月·燃灯观潮
月亮:赏月拜月上古时期,祭月是皇家的祭祀仪式。到了隋唐以后,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赏月拜月,男性期望“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性盼着“貌似嫦娥,圆如洁月”,有美满姻缘。在古人意识里,月亮给人......
-
〓 “我”在古代不是“我”
“我”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不是现在第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现在的“我”与“伐”、“战”、“戟”、“戣”这些打打杀杀的字长得很像,说明“我”在古代与它们是近亲,与现在“我”的意思相差十万八千里。《说文解字》上说:“我,古杀字。”“我”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根据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西周时期的青铜“我”和现......
-
〓 称人轻重数 启冰尝三鲜
立夏蛋立夏,预示夏季开始。这时,艳阳高照,万物并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于是,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宫廷里吃冰,民间就尝三鲜、斗鸡蛋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很多人认为这是句戏言,实际上这话有民间习俗作为基础。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一首写“立夏”风俗的......
-
〓 “词不达意”不宜写成“辞不达意”
杜老师:时或见到有人把“词不达意”写成“辞不达意”。请问这种写法是否妥当?谢谢。湖北读者唐文雯唐文雯读者:“词不达意”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写成“文不逮意”,见于晋代陆机《文赋·序》,其中说:“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后来,也写成“辞不逮理”或“词不逮意”。到了宋代以后,多写成“词不达意”。例如:(......
-
〓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所谓五千年文明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向下推算出来的。据古书记载,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舟车、衣裳、宫室等等。司马迁写《史记》时,看到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中有关黄帝的内容很多,但是当时的学者往往不相信。司马迁于是“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当地长老向他提到黄帝、尧、舜留下......
-
〓 “心口相传”宜写成“口口相传”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几百年来,渔民们心口相传着捕捞秘诀,知道怎样把网下在海流横截面上。”请问其中“心口相传”的用法是否妥当?谢谢!天津读者 李鑫玮 李鑫玮读者:你提到的这句话意思是:几百年来,渔民们用话语传承着捕捞秘诀。表示这个意思时,宜用“口口相传”“口耳相传”或“口传心授”。例如:(1)此须诸君口口相传,若笔之于......
-
〓 东西方文化巨擘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汤显祖 莎士比亚 图片由演讲者提供上世纪初,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在他自称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次在国际视野中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此处有误,当是同年而逝——引者注),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汤显祖不仅于戏曲上表现其伟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