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和下西洋:永恒的辉煌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600年前,即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以强盛的综合国力为后盾,明永乐帝作出派遣郑和下西洋的决策,郑和统率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开始了伟大的航海活动。这支在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海洋事业达到了鼎......
-
〓 清前期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二十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
-
〓 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内容提要】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
-
〓 对中国和日本“十七世纪危机”的几点观察
【核心提示】明王朝和德川幕府极具反差性的政治命运,或许使得17世纪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之间相互可理解性不甚明显。17世纪的中国通常被描绘成一幅暮气沉沉的灰暗画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地是,关于对同时期日本的研究则往往对一些“积极”的发展饱以赞美之辞,由此我们或许可以获致这样的一个印象,即元禄年间的首个世纪是一个和平、稳定且经济......
-
〓 清朝对蒙藏地区的治理模式及其特点
清朝与蒙藏地区互动类型与治理模式的探索、调适与形成,是清朝历代统治者在对蒙藏地区长达200多年的施政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是清朝治理蒙藏地区策略的适时总结与蒙藏地区即时回馈与响应的结果。 土尔扈特部东归图一、清朝政府对蒙藏地区的治理模式为了建立强有力的大一统王朝,在开拓西部疆域的历史过程中,清朝中央政府从实际出发,......
-
〓 矿业监管与政府调控: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述论
内容提要:清代矿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矿业发展政策有密切地关系,而国家矿业监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矿厂奏销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国家矿业监管提供了矿业产销动态信息,便于政府进行适时调节和控制,促进矿业发展,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清代国家矿业监管的认识。关键词:清代 ......
-
〓 [清代]陕西木材采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四章第七节
第七节陕西木材采伐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清代乾隆以后,在陕西中南部终南山一带,陆续在冶铁、造纸、木材采伐等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中尤以商人经营的木厂或称木厢,规模最大,雇工众多。明代中叶以来,我国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主要是出现在生产和商业比较发达的江南和珠江三角洲一带;陕西南部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山区,这里新的......
-
〓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前言、目录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郭松义著.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6 前言 《民命所系:清代的农业和农民》,是一本专题性文集。我之所以将此类论文编辑成集,是因为农业和农民,不但关系着当时社会的稳定和朝代的兴衰,即使在现代同样十分重要。而我所关注的农业、农民主要指清代,与近代时代相近。那时发生的事和遇到的矛......
-
〓 在比较中认识中国商品经济社会的萌芽
——历代资本发达程度与“明清淮盐经营和徽商"的比较
【内容摘要】以对米的实际购买力进行折算,从所见史料看,春秋后期范蠡的商业资本,可达人民币数百万元;齐桓公的盐业资本(作为战国时期的案例),可达人民币2000万元;西汉武帝时期的巨万之家,可达人民币4300万元;北宋仁宗时期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亿元;南宋绍兴年间的最大家族资产,可达人民币1.3亿元。尽管这些数据都......
-
〓 广东佛山冶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五节
第五节广东佛山治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矿冶业投资大,使用劳动力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较早的部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采矿和冶炼两者情况不同,历史文献往往矿冶并称,造成一些笼统概念。据我们考察,明后期,在个别地方的铁的冶炼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在铁矿的开采中则不能作此判断。铁器......
-
〓 财竭商罄:晚明北京的“公私困惫”问题——以《宛署杂记》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宛平知县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保留了万历前期该县大量的经济数据。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当时该县已陷于入不敷出的财政窘境,主要原因是朝廷免除了下等铺户纳银,提高了契税的起征点并降低了税率,而该县承担的经费不但未能相应减免,反而逐渐增加。在赋役改革方面,该县取得明显进展,绝大多数项目都实现了纳......
-
〓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远非仅仅是一种中国内部社会变迁的变革,而是一种世界整体经济正在建立、发展的变革。然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货币思想延续至明清时期,显然无法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变革相适应。这内中复杂的原因需要去探讨,但是如何从当时中国迎接国际契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明清的货币思想是......
-
〓 浓浓故土情:土尔扈特东归深层缘由
乾隆三十六年(1771)夏秋之交,在伊犁河流域的察林河畔和有夏都之称的承德,发生了两件轰动一时、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事:一是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在伊犁河流域与清军相遇,完成了艰难险阻的东归征程;二是在承德木兰围场,乾隆皇帝隆重地召见了渥巴锡等土尔扈特东归首领。难忘的历史场景乾隆三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771年7月8 日),......
-
〓 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
【内容摘要】清代前期上海作为南北洋航运中心,既是南北商品流通格局变化下的产物,也是清廷商品流通政策变化下的产物,海运业在上海的早期兴起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兴起井迅速崛起,是建立在全国各地地域商帮的大规模商品流通基础之上的。上海的海运业者,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其中势力最大者,是上海及其邻近沿海地区......
-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家的棉纺织
明代,特别在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使用奴婢、从事商品生产的经营地主。以缙绅地主为多。如文献记载,这些地主“役僮隶”、“ 僮奴几二千指”、“课僮仆力耕稼”、“多买奴仆”、“臧获以数百指”、“ 僮婢数十百指”、“ 臧获之指千”、“多买僮仆”等等。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兼营棉纺织。妇人主事的家庭尤其如此。如王世......
-
〓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清代前期竹木在全国的流通,经君健《清代前期民商木竹的采伐和运输》[1]一文,描述十分详尽,不仅包括全国长途贸易的竹木流通,而且还有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性的短途运输。竹木在清代前期的流通量是比较多的,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清代前期设立专门征收竹木的税关有7处,另有5处兼征其他税[2],由......
-
〓 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前人已经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全国角度研究棉花、棉布运销的并不多,而且一般认为,棉花、棉布这类农产品、农副产品多由农家“自给自足”,也就是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大量棉纺织品及其原料,作为商品在全国的流通相互矛盾。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代前期全国棉布、棉花的运销状况进行......
-
〓 清代前期某些生产资料的运销
生产资料按产业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手工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农副、运输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当然这种划分也并非严格,如:铁不仅是手工业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制造农具的原料。如此划分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已。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研究手工业生产资料中的铁、油料、染料、生产工具等运销。生产资料是清代前期一项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一般是很难......
-
〓 明朝兴亡:跳不出的荒政死结
中国古代灾荒多发,也留下大量反映灾情的史料。自秦统一以来,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一姓制封建政权不断更迭。造成这种“皇帝轮流坐”的政治局面的社会原因固然很多,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得好坏却一直是影响政治天平的决定性砝码。而明朝的兴亡尤具代表性,它兴于饥荒,毁于饥荒,未能跳出中国古代历史的荒政死结。大饥荒的动乱造就了元亡明......
-
〓 清代前期杀虎口在中原与蒙古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清代前期杀虎口是西部中原与蒙古经济联系的重要陆路纽带,特别在商品流通方面,作用不可缺少。正是由于这种商品流转的拉动,使杀虎口与归化城及其附近地区的民族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且兼及新疆地区的经济,都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这种经济联系,仍处在资源、日用消费品贸易的低水平阶段,经济发展也有局限性。这种状况对现今该地区经济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