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其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其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
-
〓 探秘辽河流域史前文明
中华文明是何时、怎样起源和形成的?它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记者带您走进5月18日正式开展的《中华文明起源展》——探秘辽河流域史前文明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记者提前一天抢先探访了于5月18日正式开展的《辽河寻根 文明溯源——中华文明起源展》。该展览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展览,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辽河......
-
〓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一个理论思考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以古代希腊、罗马和日耳曼的社会发展情况为依据揭示了国家起源的道路,那就是彻底打碎氏族制度,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国家,“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①这的确是古代希腊、罗马及日耳曼国家形成的道路,但恩格斯并没有说它是世界上一......
-
〓 先秦史研究的十个理论问题
最近,史学界不少有识之士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学研究进行回顾时,感到近一段时间,一些史学工作者有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学者们指出的史学界这种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我认为是确实存在的,在先秦史学界也不例外。我在过去发表的一篇对先秦史研究进行回顾的文章中曾经指出,近百年来史学界的各种思潮,总是率先在先秦史研究领域中反映出来,先秦......
-
〓 中国早期玉器:材料、工艺、形态与文化
——读玉札记
按:近来因为接连参加了两个与古代玉器有关的学术会议[1],较集中地学习了若干有关玉器的著述(参见主要参考文献,笔记所引出于此主要文献者,文中 皆再不一一注明),并结合近年参观的若干考古遗址与博物馆,零零碎碎做了以下关于早期玉文化的笔记。所谓笔记,以学习与记忆为目的,以摘抄为多,其中 加叙加议,既不系统,也未必科学,但是......
-
〓 裴李岗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与农耕文明
1977年,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后,又在新郑沙窝李、新密、登封、巩义、郑州、中牟、长葛、项城、潢川、灵宝等地发现了此类型的古文化遗址。这类遗址分布广,有共同的文化面貌。因首先在新郑裴李岗村发现,被学术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经过考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30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在中原地区,发现有裴李岗文化遗存150多处。” ......
-
〓 《夏小正》与夏代生态环境研究(上)
一、《夏小正》是反映夏王朝中心地区的历书《夏小正》是研究上古史的重要文献,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法专着。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天文气象及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对其成书年代、地点和书中反映内容的阐解,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认为《夏小正》是夏代或夏人的历法,这是古人较为流行的看法。孔子十分重视夏代历法,主张“行夏之时[......
-
〓 墨子与飞鸢
墨子,姓墨,名翟,楚国鲁阳(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人。生卒年月不详,司马迁《史记》中说他“或孔子时,或孔子后”。史学界一般推测.墨子大概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468年至前388年之间(有关墨子生卒时间,众说纷纭,本文取詹剑峰先生在《墨子的哲学与科学》一书中的说法。人民出版社,1981)。墨子不但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
-
〓 古史儒化现象探析
——以井田制、禅让制为中心
【提要】先秦儒家以古史传说为基础,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先秦古史的思想学说。经过逐世层累,一些传说被当成历史事实,儒家的相关主张也对秦汉以来的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剥开儒化古史,可窥见先秦古史的本来面目;透过儒化古史,先秦儒家的思想特质亦可得以展现。剖析古史儒化现象既可寓儒学思想研究于古史之中,也可为我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研......
-
〓 长江三角洲的史前环境
内容提要:本文系统论述了晚更新世末期以来至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之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和史前文化的互动关系。关键词:长江三角洲、史前环境、考古学文化作者简介:吴锤,1970年12月生,男,安徽合肥人,金陵图书馆。曹柯平,1963年12月生,男,江西南昌人,扬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是近年......
-
〓 夏史和夏文化研究的魅力与困惑
如何定位夏史在中国古代国家和文明的发展史上,“邦国-王国-帝国”的演进模式和历程是清晰的,也是耐人寻味的。而夏王朝作为夏商周三代王国的开始,其历史地位和史学界对它的研究,自20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兴起以来,一直引人注目,也极富于挑战性。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一直深信不疑,......
-
〓 国家形成的标志之管见——兼与“四级聚落等级的国家论”商榷
在国家起源的研究中,对于由史前社会转变为文明时代的国家社会,我们既需要研究其演进的过程,亦需要研究如何判断是否已进入国家社会,其标志是什么。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曾提出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即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和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是为区别于原始社会的组织结......
-
〓 浅论商朝时期的商业思想
【内容摘要】本文粗线条式地概述了夏代商品交换及商业的发展,探讨了商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础上对关于商代的商业思想与认识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浅论;商代;商业思想【作者简介】柳思维(1947-),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长沙410205)。【原文出处】《湖南......
-
〓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
目次 一生态交错带适应的一般模式 二史前文化适应方式的转换 三环境格局的变化与适应变迁 四结语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是考古学研究上有特殊意义的地区。其地处蒙古高原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河流域北部、滦河下游为其南区域,滦河上游、大小凌河、辽河上游地区为其北区域。我国400毫米降水分......
-
〓 荀子学术批评解读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学派纷呈,学者辈出,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力图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寻求一种治世良方。战国后期的诸子们更是在前期诸子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把百家争鸣推进到政治理论的探索、总结阶段。如在《荀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都以对其他学派的批评体现出对百家学说的总 结趋势,其目的总的来......
-
〓 齐国冶炼术:从青铜文明到铁器文明的转折
【核心提示】冶金铸炼术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青铜铸造技术造就了辉煌的青铜时代,而冶铁技术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开创了全新的铁器时代。最近的研究证明,山东淄博的铁山是中国冶铁的发源地之一,被视为中国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演进的重要标志。从青铜冶铸走向冶铁锻铸淄博铁山古称商山、西山,东距齐国古都临淄城仅10余公里。因富含铁......
-
〓 对《左传》中有关“中山”两则记载的解读
左丘明老人家也真会开后人们的玩笑:他在《左传》中只有两次记载中山,却都因为语焉不详,令后世之人疑窦丛生,成为聚讼千年的疑案!对这两则古文的正确解读,关系到能否揭开中山国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即鲜虞与中山是否有前后承继关系的问题。故笔者不揣冒昧,试解析如下:一、“中山不服”一语隐含着怎样一段史实?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
-
〓 关于夏商周年表
【摘要】本文通过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考古测年得出的年代范围内几个研究所得武王伐纣的可能年代数据,以及据今本《竹书纪年》所得年代数据,用天文学推出的日食表数据对各种年代数据的行程日期推求月相(阴历日期),证实武王伐纣决战日为公元前1050年2月10日,只有今本《竹书纪年》所记年代数据是正确的。依据今本《竹书纪年》再加......
-
〓 吴起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
【内容摘要】吴起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的内部建构发生诸多变化。战国前期封君的领地大小与县相当,其内部包括一个或数个城邑,城内划分为诸“里”,城邑之外,环有乡野,乡野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为诸“邑”,邑的规模和大小也有不同;战国后期,封邑规模受到压缩,常被割裂为两个或数个地区,以设立新的封邑或县邑,这一措施削弱了地方实力,......
-
〓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
——《中国农业通史·原始社会卷》第三章第三节
第三章考古发掘所见的中国原始农业第三节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划分为二个不同的区域进行讨论: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一、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里所指的长江中游地区包括四川东部、湖北、湖南、河南西南部、陕南和江西、江苏一部分。在这些地区内曾发现和发掘了数量众多的新石器时代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