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城的意义指向及其所体现的边疆意识
得胜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明代大同以北重要关隘。明隆庆年间,明王朝与蒙古鞑靼部落化敌为友,在得胜口设马市,这里不仅成为边关人员往来的交通要道,也成为蒙古族与汉族进行物资交流的主要场所。 长城本身的位置是固化的,位置固定的长城是否可以作为边界呢?“中国的国家利益需要一个固定的边疆,包括一......
-
〓 施肥——《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六)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六、施肥稻田的施肥历史牵涉到施肥的起源问题。广义的施肥可指人们无意识地为土壤添加了额外的有机、无机物质,提高了土壤肥力,例如刀耕火种所焚毁的草木灰。如这样理解,施肥的起源是同农业起源密切相关的。也可以理解为知道清除天然杂草经过腐烂,有助于促进作物的生长,如《诗经》的“荼蓼朽止,黍稷茂止”,也可以......
-
〓 古代稻谷(米)的贮藏——《中国稻作史》第五章(一)
第五章中国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和加工一、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古代稻谷(米)的贮藏有临时性和长期性的不同。临时性的贮藏没有固定的地点,便于随时取用或运输,其贮存的器具有蓧、蒉、筐、筥、畚、{竹屯}等。长期性的贮藏有固定的场所和构筑,供大量谷物的蓄贮。王祯《农书》把临时性的贮放谷物的器具归入“蓧蒉门”,而把长期性的蓄积谷物......
-
〓 稻的产量——《中国稻作史》第四章(九)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九、稻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在历史上虽然有所记载,但都属散见,缺乏一个地区的连续纪录和地区间横向的纪录。这就影响了对它们作系统的整理分析。加上历代的田亩和容量制度变动很大,必须将它们折算成同一单位才好进行比较。而度量衡的折算,学者间的看法常不一致,凡此都给整理比较历代水稻产量的发展动态带来困难。尽管如......
-
〓 试论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的特点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根据敦煌文献,探讨唐五代敦煌寺院畜牧业发展的特点。敦煌寺院普遍拥有牧群,牧羊业是寺院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寺院畜牧业经营属于民间富裕地主型规模化经营方式,委派牧人进行放养,牧人身份不同享受不同的待遇。同一时期寺院畜牧业发展并不平衡,不同时期寺院畜牧业水平有很大的差异。畜牧业经营主要是满足生产、生活中耕种、......
-
〓 古代官方祈雨考述
【内容摘要】祈雨是古代农业社会重要的祭祀与礼仪活动,其本质是原始信仰,不同形式的祈雨活动分别对应不同层次的神灵祈祀。基层民众及地方郡县喻祈于祭,王朝及皇帝则喻祈于礼,透过一系列仪式化的符号和象征行为,祈雨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函,集中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自然、天象、政治等方面的思想观念和官方多神信仰的意识形态。【关 键 词】祈......
-
〓 隋唐宋元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重要的陂湖工程技术隋唐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的扬州五塘、宝应白水塘、丹阳练湖、余杭南湖、杭州西湖、鄞县东钱湖、昆明滇池等都有较大的改建整治工程,水利工程系统逐渐完善,水利效益大为提高,可代表这一时期陂湖工程技术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一、扬州五塘扬州以北有维扬蜀岗,为黄土状岗地,从仪征向东延伸,经扬州到邗江的湾头镇逐渐消失......
-
〓 里坊——中国都城史上的华美亮相
“北魏平城坊”城建与管理模式,不啻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一个华美亮相,特别是这一模式经北魏洛阳移植放大——一石激起千层浪,微波碎漪绿无边;风影断续终无缝,水珠散落也成圆,对后廿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朝鲜半岛分布着的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家,都接受了深远引领。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民居一种独特形式,其经历卜个萌芽滥觞、成型发展、鼎......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四)
四、岭南市阉珠玉使、押蕃舶使、结好使唐朝对外交聘会盟,涉外诸使起了重要作用,其中有一些是常设的,但不少属临时性的,因事而设,事毕则罢。岭南的涉外使职除了市舶使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使职,如岭南市阉珠玉使[1]、押蕃舶使、结好使等。由于资料缺乏,相关研究不多,在此略加辨析。(一)岭南市阉珠玉使岭南市阉珠玉使,唐代仅一见。严......
-
〓 国际禁毒政策:一项历史的考察
自19世纪后期以来,国际管制成瘾毒品的方法被称为“供应管制”:一方面鼓励合法药品制造公司生产充足的医用药品,并经由各大卫生系统分发给患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要防范用于供应非法贸易的各种非法生产和分发行为。为达成两大目标的供应管制方法导致了一些棘手问题。首先,供应的有限导致合法医用药品的销售价格很难维持在合理价位。若要保......
-
〓 洱海区域的城市形成
——《洱海区域古代城市体系研究》第三章(选)
二、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与城市形成应当指出的一点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南诏势力的发展壮大同步的。这也成为洱海区域城市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特点。(一)南诏部族的发展进步唐朝初期,在洱海区域生活的居民主要是有由“僰人”和汉族大姓组成的“白蛮”,以及由“哀牢”、“昆明”、“麽些”等部族组成的“乌蛮”。其中,白蛮主要活动在乎......
-
〓 收获、脱粒——《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八)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八、收获、脱粒最早提到水稻收获期与稻谷产量及品质关系的是《齐民要术》水稻第十一:“将熟,又去水,霜降获之。早刈,米青而不坚,晚则零落而损收。”到明代文献中出现利用后熟作用的记载,说是割下的稻株,其茎秆中的“膏泽”(相当营养物质)还能继续往稻谷中输送,可以提高米实的饱满度:“吴江农家,虽高田砟稻,......
-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前言
灌溉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所指的“灌溉工程”,即人们通常所称的“农田水利工程”,或“灌溉排水工程”,现在亦称为“农业水土工程”。修建的目的是通过工程设施和技术手段来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以消除水旱灾害,达到符合农业生产的要求,并做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我国北方降雨量少......
-
〓 续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
中国历来不缺少思想者,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静下心来对已有思想进行深入梳理、提升,拒绝浮躁、拒绝功利主义。这应该也是对待“李约瑟难题”的恰当学术态度。《新华文摘》(2011年11期)转载《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程广云《泛李约瑟问题:无穷穷举——驳“李约瑟问题”终结论》一文,读后感想颇深。在此,笔者继续对“李约瑟问题......
-
〓 耘耥——《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四)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四、耘耥《诗经·鲁颂·閟宫》:“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又《小雅·甫田》:“或芸或芓,黍稷儗儗。”芸指除草,芓指以土培根。芸芋在后世通写作耘耔,是中耕除草的代名词。《诗经》的芸芓虽描述黍稷,不可能那时的除草只限于旱地而不及水稻。用手拔草称“薅”(音好)。《齐民要术》水稻篇:“稻苗渐长,复须薅。”注......
-
〓 《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交通大道,这条道路从产生之日起,就受着沿途恶劣自然环境的影响,今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丝路沿线许多人类文化遗迹的消失就与此有关。关中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泾洛流域是历史时期丝路主线或支线的所经之地。溯泾河河谷而上,翻越六盘山、陇山而进入清水河、黄河谷地,再进入河西走廊而达......
-
〓 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这把剑举世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出土那一刻仍然剑气如虹、寒光闪闪穿越两千多年依旧削铁如泥、毫无生锈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1剑主人鼎鼎大名你在课本里一定听说过1965年冬天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了一把春秋战国的青铜宝剑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当剑从剑鞘中抽出时寒光凌厉,光洁如新在剑的近剑格处写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
-
〓 当代地域商人群体与古代商帮的差异
【内容摘要】商帮是明代至近代中国社会由亲缘组织、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结合而成的封建经济组织,是“他称”“他在”意义上的“客帮”;当代所谓“粤商”“闽商”“申商”“浙商”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当代地域商人群体,是一种“本称”“本在”意义上的非帮群体。当代地域商人群体内含古代都市经济、近代工业经济和当代草根经济三种经济元素......
-
〓 北宋的立国与运河——《唐宋帝国与运河》第七章
第七章北宋的立国与运河运河自唐末溃决为污泽后,便淤塞而不宜于航运。一向靠运河把军事政治重心的北方和经济重心的南方连系起来而发荣滋长的大唐帝国,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崩溃的。大唐帝国崩溃以后,朱温、李存勖、石敬塘、刘智远等虽然先后相继建国,可是,运河既因淤塞而不能发挥它的连系南北的作用,他们所建立的政治机构自要跟着军事政治重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