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筒车源头何处觅(兼谈刮车)——水车起源与发展丛谈(十四)
唐代出现了陈廷章撰写的《水轮赋》,虽然是文学作品,但对筒车的基本构造、推动力量、运作特点、所需条件以及用途功效等,都描述得相当具体生动。例如:水轮是利用河水推动的木轮:“水能利物,轮乃曲成”;“斫木而为,凭河而引”。木轮要部分浸入水中,以“破浪于川湄”,“斡流于浪面”,所以“多寄临川之郡”。水轮“常虚受以载沉,表能圆于......
-
〓 关于[隋唐五代]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中国家庭史》第二卷第四章第三节
第四章家庭财产的析分第三节关于分家析产若干类型分析究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家庭是如何发生分家的?其具体情况可能千差万别,敦煌文书中有一些分书或者遗书的样本,也可以叫做书仪,是供人选用的一种范文。既然是一种范文,说明它涵盖了比较多的现实情况,比较具有代表性。敦煌和吐鲁番文书中还有一些实际的分家契约类文书,弥补了作为样本书仪......
-
〓 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日知录》顾炎武《汉书·地理志》班固《九章算术》祖冲之 王渝生 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演讲人:王渝生时间:1月12日地点:香港大学中文学院近几百年以来,西方......
-
〓 近二十年英国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研究的新动向
【作者简介】侯建新,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南京210093);龙秀清,天津师范大学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天津300387)。【原文出处】《历史研究》(京),2011.5.167~177在西方,经济-社会史(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它起初是从经济史发展而来的,而英国......
-
〓 四川凉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根源
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来看,凉山地区的现代生态环境问题,部分原因是当前人们举措失当造成的,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历史时期人为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延续。 人是环境的承受者,也是环境的缔造者,自人类产生以后,环境随之发生着相应变化,因此人类自身变化也是促使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以人口变化与森林变迁为例,西汉凉山地区人......
-
〓 秦汉至唐宋时期遗嘱制度的演化
摘要:中国古代从遗令到遗嘱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早期的遗令含多方面内容,是亡者于生前对死后各种事务的安排及意愿的表达,涵盖甚广,外力和国家律令并不干预。隋唐以来,随着门阀制度的衰弱,同居共财大家族向单个独立小家庭经济体的过渡,家财的继承越来越现实而重要,遗令渐变为家长专门分配遗产的手段,这类专门赋予经济内容的遗令即遗嘱,......
-
〓 英国圈地运动的模式及其对土地分配的历史考察
【摘要】13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发生了一场渐进的土地变革——圈地运动。它以村社为单位,先后经历了早期协议圈地、议会圈地、一般圈地法令三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中世纪以来人们在土地上享有的公共权利,按照圈地前人们在土地上享有利益的多少,重新配置土地,使土地所有者原先在村社范围内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形成了整齐的地......
-
〓 古代粤诗中呈现的岭南盐业
【内容摘要】盐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品,自然会引起诗人们的心灵激荡,而呈现于其创作之中。古代广东诗歌也概莫能外。据从《全粤诗》中所作的不完全统计,自南朝梁开始,到明末清初为止,粤诗中之涉盐诗就有八十余家、二百七十余题。根据这些诗,我们大体可以勾勒出岭南盐业发展史的脉络,甚至有些诗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填补盐业史的空白。......
-
〓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与黄河中游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五章
正当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古典封建时期,秦始皇征服各国并使整个中国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中国也就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局面。【1】秦国是在泾水和渭水流域(即现今中国北部,黄土地区的中心一一陕西省一带)逐渐强盛起来的。司马迁曾意味深长地把秦国这种成功的秘诀归因于在泾河流域发展了灌溉事业,特别是因为在公元前246年【2】(......
-
〓 中缅怒族与傈僳族的分化与交融
从怒族与傈僳族长期分化与交融的历史中可见,所谓“民族”,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固态化、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不同时期社会与文化情境的改变而改变。跨境民族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在当代的凸显,不仅是因为社会资源在其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与跨境民族所处的国家以及相邻国家的民族政策密切相关。怒族与傈僳族分布在我国的怒江、澜沧江......
-
〓 真实的故乡想象的家园:一株尽人皆知的大槐树
一、移民史上的洪洞大槐树现象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移民发源地,大概要算山西洪洞大槐树了。“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广泛流传在华北民间、妇孺皆知的歌谣。与此相关的还有《胡大海复仇》、《燕王扫碑》、《三洗怀庆府》等传说故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政府下令从洪洞迁民......
-
〓 土族为吐谷浑后裔
史料中吐谷浑人后来简称“吐浑”、“退浑”,也将“吐”简化为“土”,如唐代敦煌文献中称“土浑”,宋代《契丹国志》等也简称“土浑”,宋代文献还将“吐蕃”简化为“土蕃”。关于土族的族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吐谷浑说”、“沙陀突厥说”、“阴山鞑靼说”、“蒙古说”、“匈奴—阻卜说”、“阴山鞑靼—蒙古说”等,可谓众说纷纭。土族......
-
〓 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八)
八、南海贸易与岭南社会经济变迁20世纪初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中唐以后出现的前所未见的经济社会变迁,这种变动与宋代相衔接,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向近世转变的观点。1910年,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提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的命题;其后,宫崎市定对内藤氏的观点加以阐述与完善,形成系统的宋代“......
-
〓 日本农业与农村的现状及危机
【摘要】在过去的近五个世纪里,日本农业维护了日本国民的生活和产业,而日本农村和农民不但维持了农业的发展,也为国民提供了粮食,为其他产业提供了健康、勤劳的劳动力,还维护了山野、森林、河川和道路.为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农村过剩人口被工商业迅速地吸收,逐......
-
〓 中世纪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考察
【内容提要】航海活动的发达取决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先进。还在古代,欧洲人就在造船和航海技术方面形成了一些独有特点,中世纪时更得到了全面进步。本文重点考察了欧洲在造船技术上南北两种不同风格,及其在中世纪晚期的结合与发展,并论述了天文导航、地文导航、风向导航、仪器导航、航海图等航海技术的演变,从而揭示了中世纪欧洲航海事业兴旺......
-
〓 绝学大寻踪: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曾经是元朝官方文字,现在早已成为死文字。但八思巴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珍贵。本期《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 “绝学大寻踪:八思巴文”专题,以飨读者。 寻觅八思巴文遗迹听说过八思巴文的人本就不多,见过八思巴文实物的人恐怕更少,为此次报道,记者展开了八思巴文遗迹发现之旅,收获颇丰。隐没山野......
-
〓 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贯穿与体现着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饮食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由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的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美食”文化,是在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中经过无数前贤思想和智慧的熔铸与打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
-
〓 同源于水:中国淤灌与西亚runoff农业试论
【作者简介】任博,英国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建庭,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一、集流农业及其对古代沙漠文明的贡献(一)集流农业及其分布地区集流农业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通过收集从斜坡,或未耕种地域的降雨来灌溉的一种农业形式。下列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了这种农业方式。非洲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摩洛哥,索马里,......
-
〓 江南地区的“口岸”变迁:公元750—1840年
【内容摘要】唐宋以来,江南地区已逐渐成为传统中国社会经济最为发展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外经济吏往,这种经济吏往很大程度上依赖和得益于“口岸”的存在和发辰。在唐宋元明清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中,江南地区口岸经历了一个持续变迁的过程,影响这一变迁最基本的原因当推自然环境,主要是包括河、江、海综合作......
-
〓 传统中国的非讼与好讼——清代与近代英格兰社会比较
【核心提示】与英格兰近代的状况相比,民众健讼和官不言利,都不足以作为清代基层官员惮于受理词状、强烈非讼的关键理由。在冤抑—伸冤表达模式的背后,一个关键原因恐怕是其处理案件的程序和方式。在中国传统中,非讼与好讼并存。政府反复强调息讼,而民间则存在积极要求政府介入的诉求,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想观念和实践倾向,实际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