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顾青:真正的古籍数字化是建立一套综合的知识服务体系
【编按】2013年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上,中华书局副总编辑顾青指出:理所当然的文物性善本不一定是文本性的善本。古籍数字化,依据的主要是文字,而不是文物。设想中的真正的古籍数字化,应该是将古籍文献和出土文献以及学术研究成果有机关联而建立的一套综合知识服务体系,能够提供检索、类聚、信息链接、知识提示、乃至跨学......
-
〓 国学大师学记的正名之作——读卞孝萱先生《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的学记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诸子学记,一种是经师学记。但是,在西洋学术的冲击下出现的国学,迥异于传统的子学和经学,它有新的内涵。国学兴盛期出现的国学大师,其学记自然也要求新的体例。卞孝萱先生力作《现代国学大师学记》一书涵盖了章炳麟、章士钊、刘师培、黄侃等十二位国学大师。该书从正名国学,慎取大师;知人论......
-
〓 汉赋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方法——读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必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学术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的切实需要。傅璇琮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总序》一文当中,就把“古典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音乐、美术、建筑、宗教、民俗、服饰以及自然科学的交叉研究”视为古典文学研究中“上层结构”的重要部分。具体到赋学研究来说,在丰硕......
-
〓 从“改良戏曲”“淫书”到世界语:清末民初阅读文化史
《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张仲民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1月第一版,79.00元历史研究路数有两脉,一为“汉学”,以训诂考证见长,至乾嘉又发展至“朴学”,盛极一时。二为“宋学”,以诠释义理见长,宋儒疑古惑经,破旧立新。西方史学,亦有相似说法。兰克的实证史学突出史料的价值,注意对文本的精细研读......
-
〓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欲以一人济百代
两年前,王占义曾和我说起过关于《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的积累编撰情况,坦白说,当时听了并不以为然。辞书的编写是一种工程,占义以一人之力能拿得下来吗?一年后,我见到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辞典,发现它确有特点。这部辞典收中外词语约2000条,100余万言。词条包括成语、俗语、习惯用语、流行语词、......
-
〓 读书论世:丝路在时空上的拓展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路,更是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中国曾经贡献于丝绸之路,也受益于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书古今中外有很多,涉及语言、历史、考古、地理、探险、中外文化交流、宗教等相当广泛的领域。近些年,随着考古新材料的出土和相关文献的新解读,陆续又有很多佳作面世,我们一直思考着如何能较系统地介绍几本知识含量大又有可读性的书......
-
〓 《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了解中国古代盐业发展的窗口
吉成名教授《中国古代食盐产地分布和变迁研究》以盐种为经、行政区划为纬,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食盐产地,厘清了各个时期有哪些食盐产地以及这些产地的具体位置等信息,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古代盐业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寻找盐卤资源、发展盐业生产也具有参考价值。历史时期,我国有很多盐场、盐池、盐井等。有些产地至今仍在生产......
-
〓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正视历史吸取教训
本报讯邵燕祥先生《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近日由作家出版出版。此书没有文化时尚性,而是通过个人经历呈现从1945年到1958年中国思想文化的断代史。一个民族能够正视自己的历史,并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其生命力的重要表现。理性是一个民族与磨难抗争并走出困境的核心力量,而理性精神的核心又包含着自省的素质、能力。邵燕祥先生的这......
-
〓 定山先生集
明嘉靖十四年刻白绵纸印本,残存卷三至六一册一般明版残书,即使是白绵纸嘉靖本,直到“文革”前都还算不上什么。普遍把明版残书当善本来卖,只不过是近几年间才有的事情。但凡事都有个例外,个别稀见的明刻残本过去也一向为人珍重。我得到的这部《定山先生集》残本,带有“文革”前中国书店的标价签,写明时价是“1本8元”。这当然非同寻常。......
-
〓 《淮军四十年》:从淮军兴衰看近代中国之殇
《淮军四十年:一个人和一支军队的神话》,季宇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49.00元 作为第一部全面表现淮军的纪实作品,《淮军四十年》以“中兴名臣”李鸿章及其麾下淮军的兴衰浮沉为主线,重溯了淮军神话缔造与破灭的全过程,并自然勾勒出中国近代史概貌。在宽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历史眼光统摄下,《淮军四十年》......
-
〓 清代汉学:“兴奋”与“紧张”之间
——读张循先生《汉学的内在紧张:清代思想史上“汉宋之争”的一个新解释》
【内容提要】(近人研究清代学术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清代思想界所谓的“汉学”“宋学”视为一个客观的、有固定内涵可以归纳的对象,并往往欲对二者“下定义”。实际上,清人对“汉”“宋”的使用分歧丛出,在他们自己便未提出任何客观公认的标准,更无固定的“定义”可下,作为后人的我们却欲自作聪明地代他们来做审判官,这完全是误......
-
〓 周策纵的“弃政从学”——读《忆己怀人》
周策纵的《忆己怀人》通过回忆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他独特的人生历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他童年时代学诗的趣事、少年时代浓厚的读书氛围、抗战时期从政的经历以及之后留居美国的历程。周策纵“弃政从学”的人生历程也是20世纪知识分子有趣个案。 在抗战时期,周策纵老师一辈的很多人走向了从政之路。胡适成为驻美大使,蒋廷黻成......
-
〓 历史中的晚清提督唐友耕
《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石达开、唐友耕、骆秉章、王闿运、丁宝桢交错的历史》,蒋蓝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2月第一版,58.00元 作为晚清四川提督的唐友耕其人,无论是其影响力或是声名地位,在纷乱的晚清,英雄辈出,与之相比,基本称不上风云人物,要去探寻一个陌生的历史人物,其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我被蒋蓝挖掘......
-
〓 广西师大社出版12卷本《余英时文集》
本报讯(记者 陈香)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推出12卷本《余英时文集》(精装本),这是《余英时文集》继2006年后再次增补出版。 此次出版的《余英时文集》(全12册)由美国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沈志佳博士编选,文集系统、全面地收录了余英时迄今为止在各领域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中文著作。全书编选历时10年......
-
〓 从思想史中拯救戊戌维新——读《戊戌变法的另面》
《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茅海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68.00元 由于黄彰健、孔祥吉、茅海建等一批学者的不懈努力,戊戌维新史已经渐次摆脱了梁启超所构建起的思想史色彩过于浓厚的叙事,许多材料被发现,许多档案被解读,许多细节被重构,读者应该可以提出重写一部戊戌维新史的要求了。 ......
-
〓 古籍数字化遭遇侵权尴尬难题真不少
投入大、产出小、防盗版难…… 古籍数字化 难题真不少昨天,本报头版刊登的《文史研究迎来“E考据”时代》提及古籍数字化为文史研究开启美好前景,引起不少读者的关注。这固然是一道吃起来很香的“大餐”,但与此同时,烹制这道“大餐”的厨子——古籍数字化产品的提供方却有些为难。记者通过采访古籍出版界人士了解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
〓 做书者说·叶嘉莹:把诗词送给孩子
我从小就喜欢读诗,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也已70年了。这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份感发生命中,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所以中国一直有“诗教”之说。我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不幸,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平静的态度,这与热爱古典诗词实在......
-
〓 《史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开栏语】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国学就像一缕古老的乡愁,即使远隔迢迢山水,也依然萦绕心头,仿佛从未曾离开。如欲亲近国学,第一莫若读书。然而自古迄今,国学典籍浩如烟海,不可胜计,仅《国学宝典》中便收录有五千余种,倘若茫然闯入,难免转向迷路。为此特开设“典策时光”栏目,每期介绍一种国学典籍,以期能略尽佐学知津之效。典者,经典......
-
〓 一书读懂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米华健 著 译林出版社【序跋窗】 在我所阅读过的以“丝绸之路”为名的著作中,米华健教授的这本《丝绸之路》,既不是篇幅最长的,也不是出版时间最新的,但却是我阅读时感到最愉快的一种。本书英文原名The Silk Road: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13年出版,是列入牛津大学出......
-
〓 滋兰九畹——评《良训传家》
《良训传家》 韩 昇 著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门联:乡曰崇仁 邑号修义德为龙光 声化鹤鸣地址:北京宣武门东河沿街30号在《说文解字》中,“家”是一个象形会意字,“宀”与屋子的形状相似,象征着人居住的房屋。而下面的“豕”则是农牧经济的象征。有了家,就无法避免地面临如何启蒙儿童、教育子女的问题。2017年6月,生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