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古代中国海洋意识比较淡漠,这主要缘于海洋与多数国人生产生活方式的相对疏离。古代中国发展路径基本上以内陆农耕文明为主,与游牧文明时有碰撞交流,偶有走向海洋之举,皆大抵源于君主个人种种目的或某个阶段特殊需求,缺乏走向海洋的根本动力。秦皇汉武之际的海洋探索不过是为君王“求仙访药”的独奏;郑和下西洋也因“远航的御用政治性注定了......
-
〓 词学史研究的空间视角
词学史研究,除了把握词学观念、理论与方法等的时间发展脉络,还应注意词学批评与词学流派的地域分异,前者是词学史研究的时间视角,后者是词学史研究的空间视角。立体的、完全意义上的词学史研究应该是时、空结合,虽然二者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以偏废。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几本词学史著作缺乏空间视角,今后的词学史著作应该有所改进。......
-
〓 慎终追远的当代语境与转化
曾子的名言“慎终追远”,现在可以在许多殡仪馆和墓园中看到。但随着这句名言的过度流行,它就像很多口水化的成语一样,其真实含义反而越来越遭到遮蔽。 严格说来,“慎终”和“追远”是两个概念,慎终是针对丧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死者尊严的维护;“追远”是针对祭礼而言的,强调的是对远祖的纪念与缅怀。《礼记·昏义》有言:“夫礼,......
-
〓 中国古代的理想城市什么样?
【考古中国】 1.北京中轴线的理念从哪里来? 明清北京城中轴线以长达7.8公里的南北向带状空间组合体,作为统领全城建筑和控制社会秩序的主线,凝聚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营造技术的集大成者,明清北京城具备了此前数千年中国营造城市的所有理念。其总体上方正规矩、重城相套、中轴对称,采用四合院式建......
-
〓 唐代新乐府与乐府体的重构
唐代“新题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的概念,又称“新乐府”。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当是中唐诗人李绅,他创作《乐府新题》二十首,元稹和作十二首,称为“新题乐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白居易也创作了五十首《新乐府》。元稹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了新乐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创作原则,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与元九书》......
-
〓 从“事神”到“爱人”——融入世俗生活的先秦礼乐文化
中华民族的礼文化、乐文化效法自然而来,相辅相成。先秦礼乐文化的历史演进,沿着伦理道德一脉,其核心价值从“事神致福”渐变为“仁者爱人”,生发出与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宗法社会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独特文化形式,日益成为深入人心世道的常理,沉淀为中华民族独树一帜的文化传统。“礼”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巫术仪式和祭祀文化。先民......
-
〓 《尚书》科举用书:一个亟须开拓的研究领域
科举制度是我国隋唐以来国家人才选拔的重要措施,是一代人才的管辖。王安石于熙宁四年定贡举新制,经学一域“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确立了以本经及《论》《孟》取士的格局,元仁宗皇庆二年汉人、南人经疑于《四书》出题,用朱氏《章句集注》,又经义一道“各治一经,......
-
〓 唐代墓志整理中的伪品与辨伪问题
在21世纪以来的唐代史研究中,新出土墓志的整理与研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热点。与大量墓志整理著作和研究论文同时出现的,还有关于墓志真伪的辩论。如引人注目的日本朝臣备书丹的《唐鸿胪寺丞李训墓志》,其真伪就曾掀起学术波澜,中日学者均参与其中。此外,还有一些流散唐墓志的真伪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就其内容、书法等展开讨论。......
-
〓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跨文体成就比较
对作家创作成就的界定,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这种界定,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比较的方式来完成的。文学史研究者将某位作家与他的前辈作家、同代作家及后代作家加以比较,从而确认他在创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这种比较范围虽然广泛,但还是有一定的限定。它通常都是不同作家在同一文体上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家在不同文体上的......
-
〓 尊严、幸福与人的伦理性自觉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不少新词汇,如“内卷”“躺平”“宠物人”等。这个现象作为对人们的心理、价值取向的反映,折射出一定的伦理性隐忧。 “内卷”一般是由人在职场或者社会生活中无理性的、扭曲的竞争所致;“躺平”一般指人在现实中由于改变生存境遇的无力感或者无理想,进而放弃追求的一种选择;“宠物人”一般是指那些毫无责任意识......
-
〓 一阕冰雪诗 千秋家国心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的《春雪》描绘的这幅清新隽永的早春雪景图,传达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盼雪喜雪的悠远情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冰雪不是寒冷的代名词,而是藏在文人心底里的一种特别的温度,是镌刻在诗词中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见冰肠热的忧民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 广东戏在东南亚的“在地化”
【中华文明海外传播专题】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中,尤以粤籍的华侨华人为最多。与流行于广东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地区相一致的粤剧、潮剧、外江戏(广东汉剧)成为东南亚粤籍华人中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华族戏剧剧种,与源自福建的“福建戏”相区别,被东南亚华人华侨称为“广东戏”或“广府戏”。......
-
〓 挖掘中国慈善传统中的“娱善文化”——评《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
河南大学郭常英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珍稀文献整理及研究”进行深耕,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近日欣闻郭常英与岳鹏星合著的《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一书已经出版,为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领域再创佳绩。该书共分六章,分别是:晚清时期的慈善义演、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上)、民国时期的慈善......
-
〓 克己·复礼·为仁——南宋湖湘学者张栻论仁礼关系
仁与礼都是儒学的核心范畴。仁主要指内在德性,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它首先表现为“爱(人)”的情感;礼则指外在的制度规范,其突出特征是社会性和公共性。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按照这种关系定位,礼(乐在其中)是仁的表现形式,礼的存在价值是由仁的实质内容决定的。然在孔子,又有“克己复礼......
-
〓 《六十种曲》的版本递嬗与序言收录
明毛晋编《六十种曲》,主要收明代传奇,间有南戏、杂剧。于崇祯年间分六套刊行,三年内陆续出齐。每套第一种扉页题“绣刻演剧十本”,后以《六十种曲》之名合刊重印。今存首套弁语和二至五套题辞,即通常所说的序言,尚未发现有第六套题辞。海内《六十种曲》收藏最富者莫过于吴晓铃,先生身后将所藏赠予首都图书馆,包括《六十种曲》零刻38种......
-
〓 陈望道的诗学观
陈望道存世文章中,文学作品极少,小说和散文仅有6篇,而新诗则有22首,大部分创作于1921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望道同其他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一样,试图从语言文学方面探索出一条教育、拯救国民的道路。20世纪20年代前期,陈望道编辑《民国日报·觉悟》,关注中外诗坛的动向,在该报上多次讨论关于新诗韵律的问题;20年......
-
〓 我国海洋考古新进展
编者按:日前,中国历史研究院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座谈会。来自考古学、历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学习体会,共商考古学发展。与会专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贺信对100年来我国几代考古人取得的成就、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广大考古工作者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努......
-
〓 传统文化赋予动画电影独特魅力
今年暑期档,多部动画电影密集上映,在大银幕上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其中,以俑文化为创意原点的《俑之城》,以济公为原型的《济公之降龙降世》,以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的《白蛇2:青蛇劫起》,均以浓郁的中国风吸引观众,为国产动画电影创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然而,在这些作品中,仅有《白蛇2:青蛇劫起》表现出了较好的票房号召力。......
-
〓 人工智能为“一带一路”搭建语言服务新平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语言互通是实现高质量共建的关键,其中,语言智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广阔发展空间。学习、掌握和运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语言,是加强语言沟通交流、实现全方位互联互通的基础,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保障。据统计,“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使用的民族语言有2400多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三分之一......
-
〓 王子今:秦史考察的意义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的专制主义王朝。秦王朝执政短暂,公元前207年被民众武装暴动推翻。秦短促而亡,其失败,在后世长久的历史记忆中更多地被赋予政治教训的意义。然而人们回顾秦史时,往往也都会追溯到秦人从立国走向强盛的历程,对秦文化的品质和特色有所思考。许多学者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