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分祭月与中秋赏月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代诗人李朴的《中秋》描写了在广袤无垠的月夜里赏月的情景。中秋赏月是由秋分祭月演化而来。祭月是一种古老的祭祀礼仪,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被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先人认为,“日者,阳之主”,“月者,阴之宗也”。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蓬勃......
-
〓 禅让制
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形式上,禅让是在位君主自愿进行的,是为了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通常,禅让是将权力让给异姓,这会导致朝代更替,称为“外禅”;而让给自己的同姓血亲,则被称为“内禅”,让位者通常称“太上皇”,不导致朝代更替。起源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
-
〓 什么是“大一统”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2022年推出的新著,2023年3月25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组织新书研读会,邀请了邓小南、侯旭东、李零、刘志伟、唐晓峰、王明珂、王铭铭、朱苏力、赵汀阳等知名学者,与杨念群教授一起讨论不同学术视野下的“大一统”。本文系发言整理稿......
-
〓 百物谈趣:明窗净几——说“几”
“明窗净几”,其意为:明亮的窗户、洁净的几(小桌子)。宋代苏辙《寄范文景仁》:“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亦作“窗明几净”,“收拾了散乱满床的日报,拂去昨夜聚在书桌上苍白的微尘,我的四方的小书斋,今日也依然是所谓窗明几净”(鲁迅《野草·一觉》)。 中国大约在四五千年之前,已开始使用“几”这种家具了......
-
〓 国学小常识:什么是公卷通榜
公卷通榜,是隋、唐五代及宋朝初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所谓“公卷通榜”乃是指的“公卷”与“通榜”两个内容。公卷,是指考生于考前将平日所做诗文送至朝廷中的硕学名儒手里,经他们传阅评判,在评审圈中打响知名度。这样,考生在未考之时,就已有了一定的客观地位,不必再经过考试,一经公众推荐,即可任用。比如李白当官就不是考的。......
-
〓 看图说话:过年
传统意义上的拜年有两个意思:一是除夕之夜,接过神,全家从长到幼依次拜年(磕头);二是正月初一出去给亲戚朋友拜年,都拱手作揖,互相道贺:“恭喜、发财、过年好!”就是平日不熟的人,也要互相问好。正月初八还有“祭星”风俗,以求一年顺利平安。 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盛锡珊古稀之年后,用数十年积累的大量北京风俗及人文景......
-
〓 古籍普查新发现:拉萨市尼木县切嘎曲德寺古籍普查又见元刻
切嘎曲德寺具有千年历史,起初建于古堡遗址上,后成藏传佛教普东派和萨迦派寺院,现完全为萨迦派寺院。该寺所藏珍贵文献凌乱混杂,之前,该县文化局曾派人对其进行大致包扎编号,约90余包。2012年,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一行五人在拉萨市文化局、尼木县文化局领导与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专赴该寺,对所藏古籍进行普查登记。通过专家们的......
-
〓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1981年8月30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建议建立教师节》的“读者来信”,北京读者章连峰建议:“定每年九月一日为教师节,全国学校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1981年11月,在全国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包括叶圣陶、雷洁琼在内的民进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提案的主要发起者及撰稿人是时任......
-
〓 古史撷趣:古人夏天如何纳凉
纳凉图 李可染作盛夏来临,炎热难耐,不开空调实在难以入睡。在没有空调、冰箱、电风扇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消夏纳凉的呢?闲暇之余,学习古人的消夏纳凉,能从中探究到消夏的奥妙与乐趣。古人爱玩,尤其是在自然的山水中嬉戏,常常会有大人和小孩一起游泳、戏水的欢闹场面。明代李时珍说,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
-
〓 李巍松:佛教人物画的形成
1、佛教绘画的起源佛教绘画源于古印度,根据佛经和佛教传记中的记载,当佛在世时,在佛教寺院中已经有了佛教绘画。传说,第一个为释迦牟尼画像的画师,因极度欣喜竟然无法下笔,于是,佛祖来到水塘边,让画师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作画,这就是著名的“曲伦玛”,意思就是“影像取于水中”。这样的历史在公元前一百五十年至公元一世纪中叶贵霜王朝......
-
〓 侯景之乱——哭市闻妖兽,颓山起怪云
南北朝时期,南方与北方对峙,连年进行战争,南朝和北朝各国的内部,统治阶级也不断杀伐,权臣当政,争权夺位,致使国鼎频易。统治生活奢侈腐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就在山河破碎,生民涂炭的时期,在南朝梁武帝萧衍末年,即548年,爆发了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叛乱,因这场叛乱的发动者是投降梁国的东魏将领侯景,史称“侯景之乱”。侯景是北方......
-
〓 文明厚植沃土 新风助力振兴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10月15日)的《乡村行 看振兴》,我们来看各地积极推动乡风文明,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村民文明意识。浙江杭州东梓关村,保护古村落,传承传统文化,留下美丽乡愁,成了村民们的共同理念;山东泰安的东西门村,曾经杂乱的老旧村庄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
-
〓 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揭晓 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
中新网杭州10月14日电(童笑雨)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白”国际艺术陶瓷大奖赛结果在浙江杭州揭晓,15位中外艺术家获奖。据悉,此次大赛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747名艺术家参赛,收集参赛作品943件/组。本届大奖赛评委会由9位来自不同国家、享誉国际的知名博物馆馆长、艺术机构负责人、艺术家、学者、艺术评论家等组成。经评委......
-
〓 节气里的韵味中国·雨水:草木萌动春已至
2月19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作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时间为每年阳历的2月18日至20日中的一天。雨水和谷雨、小满、小雪、大雪等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的节气。 雨水节气的来临标志着降雨开始,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至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
-
〓 聚焦苏派砚雕文化,常熟博物馆新展“墨田文心”
“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常熟博物馆藏砚一百余方,涵盖西晋自宋乃至近现代,其中不乏名品佳作,如西晋青瓷三蹄足圆形砚、宋抄手端砚、明胡俨款神骥图鱼脑冻端砚、清孙原湘铭蕉叶白端砚、清绞釉云龙纹瓷砚、近代陈端友刻仿古铜爵纹端砚等。澎湃艺术获悉,“墨田文心——苏派砚雕文化展”近日在常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特遴选苏派砚雕佳作4......
-
〓 什么是“国学”
“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程荣:一部《新华字典》如何折射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之光?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一部《新华字典》如何折射汉字里的中华文明之光?作者 程荣 《新华字典》第12版修订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汉字承载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楷书,字形虽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整个汉字系统并无根本性改变,古今汉字之间始终保持着承继关系,其......
-
〓 说“啄”
《说文·玉部》:“琢,治玉也。”段玉裁注:“琢雕字谓镌錾之事”,“雕人盖琢之,如鸟之啄物。”说雕匠琢玉犹如鸟啄食。古人喜欢把叩门叫剥啄,“剥剥啄啄,有客至门。”人在叩门时往往弯曲中指,这弯曲的中指宛如鸟喙,连续叩门犹如鸟啄食。叩齿是道家养生修炼法之一,也是连续叩击动作,故也可用啄、琢替代。《云笈七籖》云“常每旦......
-
〓 国学小常识:贡院是一种什么建筑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贡院的设置,最早开始于唐朝。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呢?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北京的贡院建立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门五间,称为“龙门”......
-
〓 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时下,报刊文艺评论中,频现“不瘟不火”误作“不温不火”,一字之差相去甚远。如京华某报副刊评说电影《李双双》主演张瑞芳时,如是写道:“张瑞芳却认为,必须把李双双的大气泼辣都表现出来,人物个性不能不温不火,表演要放得开……”无独有偶,蓉城某报副刊《文艺评论》版中评川剧《卓文君》中亦有“不温不火”的评说:“……使得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