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庆节、国歌的由来
“谈到国庆节和国歌的由来,民进主要创始人马叙伦先生的历史性贡献应被铭记,是他最早提出将10月1日定为国庆日的建议,也是他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9月26日,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段历史,生动地反映了在国家大计上民主党派人士精诚建言,中国共产党广纳众议的民主作风。” 刘新成介绍......
-
〓 故宫人最喜爱的文物:田黄三联玺(清)
资料图片 清代制造,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此联玺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所镌,系由一块相当大的田黄石雕刻而成,三玺之间由田黄石链连接,显示出雕刻者极高的造诣和工艺水平。 ......
-
〓 赓续中华文明 谱写当代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以文铸魂,凝聚精神力量“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
-
〓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记述国图新入藏《永乐大典》往昔藏者行踪
《永乐大典》 资料图片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永乐大典〉史话》,该书为《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中的一种。《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丛书》是“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支持立项、由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珍贵古籍宣传推广项目,旨在深入揭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所收录的中华民族珍贵典籍的重要价值和文化内涵,用通俗的语言讲述珍贵典籍背后的故......
-
〓 电影《河边的错误》诠释“发疯”文学,何以得到余华的认可
10月21日,由魏书钧执导,康春雷、魏书钧任编剧,朱一龙领衔主演的电影《河边的错误》在全国上映。截至10月23日17时23分,影片《河边的错误》票房破亿……此前,该片入围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官方单元,豆瓣开分7.6分,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河边的错误》荣获100万元全场大奖“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引起观众的......
-
〓 看图说话:《中华造纸艺术画谱》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此画谱《Art de faire le papierà la Chine》(《中华造纸艺术画谱》)根据乾隆时法国耶稣会士蒋友仁(Michel Benoist)在中国的记录资料编辑而成。此书通过27幅水粉画描绘了竹纸(是以竹子为原材料造的纸)的制造工艺流程。此书出版于1775年。——摘自......
-
〓 辜良仲:慎用量词“幅”和“副”
时下混用量词“幅”和“副”的现象频现报刊,以讹传讹,贻误广大读者。譬如某报特刊赫然刊登着标题《一幅对联减烦恼》,曾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的文中亦有“那是怎样的一副动人的景象”。 这里的“一幅对联”当用量词“副”,而“一副动人的景象”当用量词“幅”。岂可混用? “副”为量词时,在使用上有所限制。“副”......
-
〓 “飞花令”与中国古代酒令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日前落幕,年仅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不负众望,连闯三关,成功夺冠。《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无数网友在电视机前跟着选手答题,在微博、微信上热烈讨论,引发了人们对古诗词记忆空前高涨的参与度。其中,最受观众热捧的环节无疑是“飞花令”。选手来到舞台中间,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气质沉......
-
〓 教师笔记:什么是吟诵?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文人们诵读汉诗文的传统方式,从先秦开始,通过私塾、官学等教育系统,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一百年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会朗诵,朗诵是后来从西方和日本传入的。从一百年以前上溯到三千多年前,所有的中国读书人,都是吟诵的。吟诵经典文献,吟诵诗词文赋,吟诵一切汉文作品。吟诵着创作,吟诵着欣赏......
-
〓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提起端午节,人们总会把它和屈原、龙舟、粽子联系在一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宋颖承担的一个研究课题是端午节的变迁和民俗。在她看来,端午节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屈原故里秭归,至今传唱着《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生清白,半世熬煎。”隐喻了......
-
〓 字词解惑:“藉此机会”中“藉”的用法对吗
有时在报刊上看到“藉此机会”的写法,其中“藉”的用法是否正确呢?“藉”字读jiè时,常见的用法有:1.表“垫在下面的东西”,也就是“垫子”,如“草藉”“以草为藉”。2.动词,表 (用东西)“垫、衬”,如“枕藉”(很多人交错地倒或躺在一起)、“藉茅”(用茅草垫着)。3.表“抚慰”“安慰”,如“慰藉”。4.用于“蕴藉”(表......
-
〓 中国珍贵典籍史话:一切皆有可能——关于《水浒传》的成书和作者
在《水浒传》研究成果中,关于作者和成书时间的问题,始终未达成共识。 《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演变,极为复杂。嘉靖以前《水浒传》的演变,其实是一片假设之林。这种假设建立在传闻的基础之上。从明朝建立(1368)至万历十九年(1591)《百川书志》中出现《水浒传》刻本的著录,中间有223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水浒的......
-
〓 国学漫谈:羊很狼贪
羊很狼贪是一个人所熟知的成语,同时也蕴含着一个颇富争议的语言训诂难题。以《辞源》为代表的权威工具书对这条成语的通行解释是以“狠”释“很”。成语的语意为:像羊和狼那样凶狠和贪婪。这种解说虽然有着文字学上的依据,但却与人们印象中羊之温和顺从产生了尖锐的冲突。不合常理,令人费解。有鉴于此,学者们煞费苦心,多方索解。沙......
-
〓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原来原型出自这里
《西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途经车迟国时,孙悟空师徒看到这里佛门被欺,便与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大仙展开六轮激烈较量。最终杀死了三位本体是妖精的国师,让车迟国重回正道。这样精彩的故事从何而来?其实,在古老的《贤愚经》以及绚丽的敦煌壁画中,早有它的影子。《贤愚经》里记载了诸多佛教故事,其中就有类似斗法的情节,而敦煌壁画中的......
-
〓 元诗四大家
元朝进入王朝中叶以后,由于儒学得到官方的尊重,科举得到恢复,社会文化进一步“汉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时的诗坛有一种“盛世之音”的风味,其主要代表就是有“元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四人是延祐诗风最主要的体现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虞集像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晚称翁生,少......
-
〓 吉金乐石:金石学中的古砖文化
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录》中著录的汉代元康元年砖,下端有“万年不败”吉语。 传统金石学是现代考古学的前身,是通过研究古器物、古文字等古代人文遗存,从而得以证经补史的学科。 金石学的萌芽可以上溯到东周甚或更早的时代,但作为专门学科则滥觞于北宋,鼎盛于清代乾嘉时期。直至清末,西学东渐,近代考古学由西方传入中国,金......
-
〓 战国四公子
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
-
〓 飞花令的前世今生
如果说《中国诗词大会》推动了全民热爱诗词、学习传统文化的时代浪潮,“飞花令”就是这个浪潮中飞得最高的一朵浪花。如今,飞花令不仅成为大众流行词汇,而且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那么飞花令是怎么来的?古人是怎么玩的?今人又有哪些玩法?飞花令是我国古代的酒令游戏之一。古代宴会中,为了佐饮助兴,推一人为令官,其余的人听其号令,......
-
〓 立秋两大节俗:戴楸叶与食秋瓜
“折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洗涤烦襟酬节物,安排笑口问生涯。”南宋诗人范成大《立秋》诗的首句指的是立秋的两个节俗:戴楸叶和食秋瓜。戴楸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此时万物开始“揪敛”,即收敛的意思。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之后,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梧......
-
〓 “石渠宝笈特展”书画选介:【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观众排队欣赏《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卷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五玺全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北宋末年),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供职于宋徽宗赵佶的翰林图画院。作者以长卷的形式描绘出北宋汴梁城的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市俗风貌。图中共计绘人物约600名,牲畜80余头,房舍30多栋,树木百......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