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前期某些生产资料的运销
生产资料按产业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手工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农副、运输业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当然这种划分也并非严格,如:铁不仅是手工业的生产资料,而且还是制造农具的原料。如此划分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已。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研究手工业生产资料中的铁、油料、染料、生产工具等运销。生产资料是清代前期一项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一般是很难......
-
〓 明清农业中的合伙制——《中国古代合伙制初探》第五章
第五章明清农业中的合伙制关于中国古代农业中的合伙制,因资料缺乏,长期以来研究不够,今堀诚二先生研究清代合伙制问题时,曾指出:古典合伙在清代以后大概扩展到了农业领域,但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什么记录。所以他未具体探讨,只引用了一些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社会调查材料,简要地叙述了近代农业中合伙生产经营的情况。[1]日野开三......
-
〓 赋役制度与政区边界——基于明清湘鄂西地区的考察
【内容提要】在湘鄂西地区,从明初至清雍正年间,土司、卫所等特殊形式的政区与经制州县政区在地理空间上都是彼此毗邻乃至交错的。不同类型的政区意味着不同的赋役制度与管理方式,在土司、卫所与州县势力彼此消长的背景下,更导致了种种土地纠纷与赋役规避问题。清雍正间,通过改卫归流与改土归流,三者之间的土地与赋役纠纷随着卫所、土司的取......
-
〓 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
——基于地方志的考察
近20年来,学术界对明清时期所谓“奢靡”问题的研究相当突出,除了传统的经济思想史继续探讨或时有涉及外,社会史、文化史、经济史等领域对此也予以研究。这一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学术与现实背景,既是对国外新兴学科的吸收与利用,也是对20世纪特别是80年代以来中国自身史学革新的继承与发扬;既有对历史的关注,也有对现实的关怀。但是......
-
〓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探析
棉纺织业是清代江南极为重要的手工行业。棉布织成后,需要经过染色、踹光等后整理,才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棉布的染踹加工成为棉布商品流通必不可少的一环。从事棉布收购、委托染踹加工、大宗批销棉布的商业资本则是布店字号。字号在江南棉布的商品流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字号的内部竞争十分激烈,字号的存在形式较为复杂,字号与踹工之间......
-
〓 近十五年来清代乾嘉年间海盗问题的研究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海盗问题是伴随着海洋发展而滋生的社会现象。清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的繁荣之后开始走向衰微,各种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在东南沿海,不少沿海居民下海为盗,最终形成乾隆末年至嘉庆上半叶海盗活动的高潮。清朝官方记载将海上抢劫、抗官的人和武装集团一律称之为海盗,视为社会的渣......
-
〓 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
【内容摘要】利用从第一历史档案馆获得的清代1742—1795年15省的府级主要粮食品种月度价格数据,本文通过回归和协整分析比较了清代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差异,发现18世纪时南方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显著优于北方市场。在对区域面积、粮食品种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析了天气冲击和政府干预等因素以后,本文发现南北方差异依然显著。而交通......
-
〓 19世纪初东南海商与海盗、水师的关系
【内容提要】19世纪初,即嘉庆前中期,是东南海盗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海盗、海商、水师是活跃在海面上的三个主要社会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为依存。海商的艰难处境反映了当时海洋社会的衰落。【关键词】19世纪初;海盗;海商;水师19世纪初,即嘉庆前中期,是东南海盗的又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海盗、海商......
-
〓 明代的白银性质问题及其流动的考察——基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
【内容摘要】总体来看,明代白银的流通和性质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考察,即:明代中前期的实物货币阶段和明代中后期的贵金属货币阶段。明代白银货币的性质发生重大的变化是与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相伴随的,这一转变也是中国古代货币结构演变史上的重大转折。明代白银性质发生转变的原因尽管较为复杂,但是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变化和......
-
〓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清代前期竹木在全国的流通,经君健《清代前期民商木竹的采伐和运输》[1]一文,描述十分详尽,不仅包括全国长途贸易的竹木流通,而且还有甘肃、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性的短途运输。竹木在清代前期的流通量是比较多的,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清代前期设立专门征收竹木的税关有7处,另有5处兼征其他税[2],由......
-
〓 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
前人已经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的运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从全国角度研究棉花、棉布运销的并不多,而且一般认为,棉花、棉布这类农产品、农副产品多由农家“自给自足”,也就是作为商品买卖的很少。这与史料中记载的大量棉纺织品及其原料,作为商品在全国的流通相互矛盾。本文准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清代前期全国棉布、棉花的运销状况进行......
-
〓 盐引·公债·资本市场:以十五、十六世纪两淮盐政为中心
【内容摘要】在明朝盐政“开中法”制度下,商人应政府邀请,运送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支取、运送食盐至指定地点销售。一方面,从15世纪开始到16世纪初,两淮盐政开中法从漫无预算、个别执行,逐步演变为盐引分类、开中定额,再演变为通盘规划、预先开中。情形一如政府发行公债。另一方面。16世纪初“余盐银”制度的设立,使白银进入开中......
-
〓 粮畜农具赊着卖——清代前期农产品买卖中的商业信用
清朝时期,农业、手工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手工业产品、原料交易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参与交易的既有各类商人(包括专业商人、兼业商人、贩运商和小贩等),也有农业、手工业的生产者,使得商业信用关系不仅表现在商人与商人之间,也表现在商人与生产者之间,以及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在各种商业信用关系中,赊销和预......
-
〓 《明清史研究》目录
《明清史研究》,钞晓鸿 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作者简介钞晓鸿,1968年生,陕西渭南人。1997年获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副主任,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2002-2003年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史,近年来侧重......
-
〓 清代冰雹灾害统计的初步分析
【摘要】冰雹灾害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种类。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清实录》和各种地方志的记载,力图全面梳理清代自1644年清军入关至1911年宣统逊位为止时间段内的冰雹灾害。在以州县为单位的统计数据中,清代的冰雹发生次数已经超过6000次;从分布朝年来看,以顺治、道光和光绪朝为多,乾隆至道光时期平稳上升的......
-
〓 清代学者经学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知识
清代学者经学研究借鉴自然科学知识 2012年12月24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24日第396期 作者:康宇 浏览: 30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核心提示】虽然清代学者特别是乾嘉学派大多关注的是经学,但在具体的经典解释中却应用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许多学者甚至为了以实证的形式解释清楚经文典籍中的条......
-
〓 清代前期经济运行概述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清代前期经济运行的两个特征,并讨论了商品经济对资源配置主体间和资源配置机制间协调发展的调节作用。【关键词】清代前期;经济运行;资源配置;商品经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根本问题,都是要优化资源配置,以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归宿。如何配置资源就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
-
〓 美洲发现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
美国于1783年独立革命成功,翌年(1784,即清乾隆四十九年)即派船“中国皇后号”自纽约经非洲好望角来广州贸易。可是,中国与美洲间的经济关系并不始于此时,约在16世纪中叶前后,随着1492年哥伦布的发现美洲新大陆,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受到影响。在明朝(1368—1644)末叶,或16、17世纪间,中国与美洲之间还没有直接......
-
〓 明清福建社会经济史料杂抄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二十二抄前短引【1】地区性研究的重要性,近来已渐为史学界所认识,特别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大国,人口众多,南北异俗差别很大,为掌握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的研究方法,应从地方看全国,又从全国看地区,有的还要看到世界历史变化的影响,才能抓住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这点我们早即注意及此。最近为着开展明清福建社会......
-
〓 清代两淮盐政改革论纲
一清承明制,除少数地区外,各地基本上都推行晚明的专商世袭卖引纲法,连明代实行票盐法的部分地区,如山东、浙江、河东的一些地方,也都革票行引,以归画一。商收商运,专商专岸的纲法,其弊与日俱深。在清前中期曾因地而异对一些非主要盐区改行过官运、民运等其他形式,以期补救,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仍以纲法为主,“行之为广且久”。纲法得以......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