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近代上海租界,中外学术界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论述其与上海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的联系,较少涉及与农村关系的考察,本文拟作补充(注:本文所称的上海农村,是以今上海市行政区划为考察范围;时限侧重晚清,局部延及民初。)。一1845年11月,以《上海租地章程》为开端,英、法、美等国相继在上海强行开辟了后演变成租界的外国人居留地。据英......
-
〓 清初湖北地区生态环境与农业开发
今湖北、湖南在明代统属于湖广布政司,在明末崇祯年间和清初顺治年间即已按湖北、湖南分别造册征收和呈报钱粮赋税。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正式分为湖北、湖南两省。湖北地形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状,清政府最初共设八府,除襄阳、郧阳两府处于鄂北岗地和鄂西北山区外,汉阳、黄州、安陆、德安、......
-
〓 明代江南治农官述论
【内容摘要】明代治农官制创始于永乐初年,经宣德至成化间添革往复,由江南一隅推广至全国大部,并基本完善了司府州县各级治农官建置。正嘉以降,江南治农官不断遭到裁省,权力收缩、下移,由官到吏。终明之世,江南治农官先后经历了三次职能转变:宣德二年初次复设后,在永乐以来单纯的提督农田水利基础上,统摄粮长、职兼催粮;宣德六年开始全......
-
〓 矿业监管与政府调控: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述论
内容提要:清代矿业发展的巨大成就与矿业发展政策有密切地关系,而国家矿业监管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清代矿厂奏销制度的实施与完善,为国家矿业监管提供了矿业产销动态信息,便于政府进行适时调节和控制,促进矿业发展,满足国家资源需求。因此,本文对清代矿厂奏销制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丰富对清代国家矿业监管的认识。关键词:清代 ......
-
〓 关于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几件事
编者按:本文为著名历史学家向达教授于1964年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四年级学生讲课时的讲义,现予发表,以飨读者。三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一盛事。钱曾《读书敏求记》著录巩珍的《西洋番国志》,所作提要有云,“盖三保下西洋,街巷流传甚广;内府之剧戏,看场之平话,子虚亡是,皆俗语之流为丹青耳!”如今脉望馆孤本《元明杂剧》中收有“奉天命......
-
〓 清前期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二十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
-
〓 明代赋税征银中的负面问题
【内容提要】明代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对明代国家赋税制度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同时也对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赋税征银存在着诸多负面问题。在讨论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时,这一点是不可回避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上与明代国家的货币制度、赋税制度等国家制度自身存在缺陷有关。明清之际的学者在检讨明代赋税征......
-
〓 时代交替视野下的明代“北虏”问题
[内容提要]无论是在世界史还是在东亚史上,16世纪都是一个重要的时代。正是在这时,明朝深为“北虏南倭”问题所困扰。学界以往对明代“北虏”问题的解释框架,基本上局限于传统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冲突史及明蒙关系史。在与其相提并论的“南倭”问题得到新的解释并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海洋贸易史框架后,对“北虏”问题的认识变化依然不大。......
-
〓 以世界史视野看清代的历史地位
十七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东西方碰撞与交融”的突然沉寂,使传统中国失去了一个适应新的“世界史整体格局”并从容迈进世界历史的难得机遇。这或许是重新审视清代的历史地位及其与世界史的关系的一条重要线索——当我们今天回首清代历史的时候,有必要从传统中国的文化传承及其演变的长期趋势中去认识它、评价它,而不应该继续坚持传统的思维来观......
-
〓 清代的海潮灾害及社会应对
海潮,古代又称“海溢”、“海侵”、“海沸”等,多由台风和地震引起。我国史书上最早记载的海潮灾害发生于西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此后历代均有记录,其中尤以清代严重,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严重的海潮灾害,上自朝廷,下至民间,清代社会各界采取了诸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灾情。一、灾害概况清代处于海潮高发......
-
〓 道光、咸丰朝的粤海关监督考
【内容提要】粤海关监督是晚清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角色。笔者通过对道光、咸丰朝各个粤海关监督的考察发现:粤海关监督的任期长短不一,或近五年,或不足一年;从现有资料看,监督们多出身于内务府包衣;他们的陋规所得并非无限,且粤海关关税额与外贸波动多有相符之处,相比于一些榷关则更为诚实。笔者的考证纠正了自马士的论述以来对粤海关监......
-
〓 乾隆、道光年间的北洋贸易与上海的崛起
【内容提要】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江海关,定制为:南洋海船收泊上海大关,北洋沙船收泊刘河口,并由此形成南、北洋贸易的分隔局面。乾隆二十二年的“独口通商”政策使南洋贸易的发展受到限制,这无疑影响到上海的发展。不过,乾隆中叶开始的北洋贸易的一系列变化则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一,东北豆货输出开禁使北洋贸易得以大规......
-
〓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
一、区域背景江南地区的核心是环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荡汊港等水体形态密集分布于内。其水源主要来自西部茅山、天目山的溪流,经苕溪(分东苕、西苕)、荆溪等大流汇入太湖,再经由“三江”下泄入海。明清时期的“三江”地区一般是指吴淞江、刘河、望虞河等。明人早就指出,“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①。清代人普遍认为,苏......
-
〓 皇权、景观与雍正朝的江南海塘工程
一、前言从学术史来看,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历史地理学重点关注过去的空间,文化地理学则相对更关注地理学的社会意义。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Carl Sauer)发表《景观形态学》(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一文,把此前德国地理学家帕萨格和施吕特等人的“景观”概念引入美......
-
〓 清代牛租剥削初探
在中国封建地租剥削的研究中,牛租是一个尚少涉及的课题。所谓牛租,就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贫苦农民,由于缺少耕牛,必须向地主或富裕农民租借,然后又用地租或高利贷形式进行偿还。有关牛租剥削的情况,比较起来,清代留下的资料最多,有的记载也较详尽具体。下面根据我所搜集的资料,就清代的牛租剥削,作初步剖析。一清代的牛租剥削大体有以......
-
〓 以曾国藩为视角观察清代京官的经济生活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曾国藩京官期间的家庭经济收支。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入京前他如何通过拜客谋取收入为京官生活做财政准备。二是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中心观察他京官期间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并对比他与李慈铭生活状态的异同。三是他出任乡试主考过程中所获收入。从曾国藩的例子可以看出,清代京官的实际收入数额及渠道都与表面规章有很大不同......
-
〓 广东佛山冶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五节
第五节广东佛山治铁和铁器铸造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矿冶业投资大,使用劳动力多,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较早的部门之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采矿和冶炼两者情况不同,历史文献往往矿冶并称,造成一些笼统概念。据我们考察,明后期,在个别地方的铁的冶炼中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而在铁矿的开采中则不能作此判断。铁器......
-
〓 白银与中国——国际契机下的明清货币思想
【摘要】明清时代,是中国历史又一次发生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远非仅仅是一种中国内部社会变迁的变革,而是一种世界整体经济正在建立、发展的变革。然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尤其是货币思想延续至明清时期,显然无法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变革相适应。这内中复杂的原因需要去探讨,但是如何从当时中国迎接国际契机的角度去理解中国明清的货币思想是......
-
〓 清代前期税官的考核标准
一、考核标准清代政府在水路要冲和商品集散地,设置收税关口,对过往货物和船只,征收货物税和船料,所征税费称为关税。明代人对征收关税的关口,称为钞关,对征收竹木的关口,称为抽分局厂。清代前期人或称榷关,或称钞关,或称某某关,称谓各异,原无一定,本文统一将这些税口,称为税关,将管理关口的官员,称为税官。政府每年都要对税官进行......
-
〓 清代前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
清代前期全国范围的粮食流通量是相当大的。本文拟就这一时期的粮食运销和市场问题做一考察。清代前期的粮食市场就全国范围来说,以米谷为大宗,稻米是清朝普遍食用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稻米在全国范围内流通,数量很大,是南粮北调的主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在南米北运的同时,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南调北米。例如:陕西汉中的米谷运往湖北;豫南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