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
【摘要】市场经济首先是货币经济,一国货币存量的大小也就体现了市场经济的规模。本文因此企图通过估算明代经济中流通钱币的数量来考察其市场规模。有明一代铸钱很少,银矿开采也不发达,主要依赖前代遗存货币和国外的贵金属输入,其经济中究竟有多少货币流通,因为材料无征,一向无法得知。最近有关窖藏铜钱的考古报告日益增多,本文作者主要利......
-
〓 苏州、杭州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章第四节
第四节苏州、杭州丝织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明代后现手工业中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前人已有不少论述。根据我们在导论中所提出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其中有直接史料可以确证的,还只有两项,即:(1)苏州、杭州的一些丝织品工场;(2)广东佛山的某些冶铁和铁器铸造工场。这一些工场已具有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性质;它们数量很少,......
-
〓 中国人最先发现新大陆
一张古代的地图证明首次环球航行的是中国人在欧洲人的历史上,那些探险伟大航程的勇敢的水手是英雄人物。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迪亚士(Dias)1488年发现好望角,麦哲伦1519年进行环球航行。但是这些欧洲人认为是常识的东西遇到了麻烦,它可能是不符合实际的。世界和其大洲好像更可能是中国的将军郑和发现的,他的舰队在14......
-
〓 从人口、物价、工资看17-18世纪的国民生活水平
——《清朝乾、嘉之后国势衰颓的经济原因》导读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六篇一、清代人口与国势衰颓之关系经过何炳棣这一代学者的努力[2],大致上已经解决了清代人口数字及计算单位的重大难题,根据葛剑雄的研究,从康熙39年(1700)的1.5亿升至道光30年(1850)的4.3亿。[3]我们察觉到这段时期打破了自西汉末年到明朝末年间,人口变动的常态,由......
-
〓 十九世纪初期中国全国市场:规模与空间结构
【内容摘要】明清中国是否出现了全国市场?这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重大问题。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到来之前的中国经济状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关 键 词】中国;市场;规模;空间结构【作者简介】李伯重,男,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084)。【原文出处】《浙江学刊》(杭州),2010.4.5—14明清中国是否出......
-
〓 清代十八省的形成
【内容摘要】本文从清官和内阁档案入手,探讨清代“十八省”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了清初的“分省”实际是“地层累积”式建构的产物,其发端就是乾隆晚期官方编撰的一系列志书、政书;“省”与“十八省”并非清代的正式政区,而只是一种应用宽泛的通称,因此清代的官方文件中存着多个“十八省”体系外的省,并且省下有省。另外,本文还揭示了“统部......
-
〓 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
内容提要:《金瓶梅》是展示明代白银货币化最典型的小说,在“不经意的叙事”中透视着明代经济生活细节。采用“小说与历史互证”方法研究《金瓶梅》这一现象,不要简单谈论白银的交换和使用,而要看到货币化程度对整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影响,才能理解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这一研究方向,受到了当代中国史学、社会学关......
-
〓 论清代商业网络传播与国家的社会控制力
——以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为中心
【内容摘要】清代乾隆时期的伪孙嘉淦奏稿案一直被视为一起重要的文字狱,本文则探讨伪稿在清代走向鼎盛时期是如何在社会上传播的。笔者认为: 各个层级的商人是伪稿案的主要传播者,他们通过商业中心的商行、会馆获得信息,再通过商业网络将伪稿传向不同区域,成为当时基层民众表达和发泄对清朝统治不满的政治文化心理的一种方式。这种商业社会......
-
〓 人口增长与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演化
——对明清时期土地经营制度演化的博弈解释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土地经营方式很少受到制度性限制,土地经营制度的演变是人们为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口与土地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土地经营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土地经营制度演化博弈模型说明,在未受人口压力扰动下,土地经营制度博弈存在多重均衡,人们选择哪一种土地经营制度依赖于其所处的初始条件;在人口增长......
-
〓 试论清代的荒政
内容提要:清代自然灾害频繁,造成巨大的社会损失,因此清政府建立了一套非常严密的荒政制度,开支巨大,组织严密,成为历代荒政的集大成者。清代的荒政重点集中于救灾和重建两方面,颇多创新,为清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国力与荒政,存在着天然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可以说,国力决定荒政,荒政亦反映国力。关键词:清代灾害;......
-
〓 乾嘉时期珠江三角洲的私盐问题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一则关于东莞盐务档案的解读
【内容摘要】嘉庆十八年两广总督和广东巡抚联署的一则私盐案奏折,反映出乾隆、嘉庆年间珠江三角洲的私盐案件易受重视和数额较大两个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地方官员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私盐问题与海洋安全联结在一起考虑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人口不断增长而官方所定食盐销售额不增加的必然结果。同时,作为两广盐区私盐较为严重的珠江......
-
〓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家的棉纺织
明代,特别在明代中叶,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一批使用奴婢、从事商品生产的经营地主。以缙绅地主为多。如文献记载,这些地主“役僮隶”、“ 僮奴几二千指”、“课僮仆力耕稼”、“多买奴仆”、“臧获以数百指”、“ 僮婢数十百指”、“ 臧获之指千”、“多买僮仆”等等。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有的兼营棉纺织。妇人主事的家庭尤其如此。如王世......
-
〓 明清时代的山东盐业
《明清山东盐业研究》,纪丽真著,齐鲁书社2009年11月第一版,30.00元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传统社会里,国家收入“半出盐赋”,盐课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盐业与历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都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明清盐业史研究渐多,成果迭出,但地区性盐业研究多集中在两淮、四川、广东......
-
〓 财竭商罄:晚明北京的“公私困惫”问题——以《宛署杂记》资料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宛平知县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保留了万历前期该县大量的经济数据。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数据的梳理,可以看出,当时该县已陷于入不敷出的财政窘境,主要原因是朝廷免除了下等铺户纳银,提高了契税的起征点并降低了税率,而该县承担的经费不但未能相应减免,反而逐渐增加。在赋役改革方面,该县取得明显进展,绝大多数项目都实现了纳......
-
〓 清代前期沿海运输业的兴盛
“康熙年间,大开海道,始有商贾经过登州海面,直趋天津、奉天,万商辐辏之盛,亘古未有。从此航海舟人,互相讲究,凡夫造舟之法,操舟之技,器用之备,山嶕沙水,趋避顺逆之方,莫不渐推渐准,愈熟愈精。是以数十年前江浙海船赴奉天贸易,岁止两次,近则一年行运四回。”这是嘉道时,一位自幼从事航海经营,常年往返于南北洋各港口海商的记述。......
-
〓 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大一统”与全球化以及政治能力
清朝统治合法性的再阐释所谓“早期全球化”,在赵刚看来与19世纪初叶以后西欧工业革命增长所引起的全球化过程有所不同,1800年前长达300年的时间中,西方势力在美洲地区之外的世界各地并不占上风,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接受和遵循非西方社会的地方性游戏规则,才加入到区域性贸易体系之中的。在此期间的全球化进程是西方主导和非西方主......
-
〓 宝钞崩坏、白银需求与海外白银流入——对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考察
【内容摘要】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伴而生的,二者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
-
〓 清代的量器和量法——读书随录之二
升斗斛石,是我国量器的传统名称和计量单位,大体10升为斗,5斗为斛,2斛为石。升以下还有合、勺、撮、秒、圭、粟,等等。它们亦多以十进位。量器的应用,一般只限于粮食等农产品的计量,然而它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影响还是非常广泛的。当时,封建国家的课税,地主的租粮,以及民间粜籴等,差不多均以量器为准(用衡器的只占少数)。尽管量器......
-
〓 迄今发现最早的郑和下西洋船队图像资料一一《天妃经》卷首插图
近日在翻阅《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版画卷》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幅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图画⑴。这是一幅《天妃经》的卷首插图(图1,图2;封二),整幅图由六面相连接而成。《天妃经》全名《太上说天妃救苦灵应经》,一卷,刻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僧人胜慧在临终时,命弟子用他所遗留的资财,发愿刻印的。⑵刊刻时间......
-
〓 明代“重役”体制的形成
——以白粮解运为例
【摘要】明代白粮解运,开始为粮长督率运夫解运,后变为粮长自雇船只和人夫解运,再变为官府督催粮长解运。一般来说,以“区”佥点粮长,每名榆纳白粮数目较大;以“里”佥点粮长,其榆纳白粮数目较小。白粮解运正米1石所需费用,宣德为3石左右,成化为3~4石;正德、嘉靖时为4~5石;到万历时以5~6石为常,明末飙升到8~10石。北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