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纪念夏承焘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寻踪之旅抵京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一卷天风墨尚新——纪念夏承焘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寻踪之旅”近日莅临北京。在“江山未觉风流远——《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新书分享会”上,《夏承焘致谢玉岑手札笺释》编者沈迦与夏承焘后人吴常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承焘研究学会会长钱志熙,一同围绕书中这批写于1927-1935年间、几经劫难幸得完整保......
-
〓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评介
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史学》,开启中国文化史学的序幕,今年恰好120周年。北京师范大学张昭军教授的新作《中国文化史学的历史与理论》(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以文化史学为核心范畴,对梁启超以来中国文化史研究120年的历史、学术成就及其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反思和讨论。笔者读后深受启发,认为该书的贡献是多方面......
-
〓 将钱锺书神话还原成信史——读《钱锺书琐话》
《钱锺书琐话》,钱之俊著,黄山书社2021年1月第一版,39.00元《钱锺书琐话》通过对一系列新旧材料的钩沉、爬梳与重述,如抽丝剥茧一般,把射在钱锺书这个箭垛上的很多箭都给拔了出来。这些箭,换言之,就是从钱锺书生平事迹中衍生出来的传说或神话。“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龙图。上古有许多重要的......
-
〓 中国山水画历史脉络的见证——从《敦煌山水画史》中窥探青绿水墨之变
《敦煌山水画史》 赵声良 著 中华书局 【著书者说】 山清水秀,是对我老家云南昭通最简单而平实的概括。虽说我是在城里长大,但昭通城四面环山,我从小就喜欢穿梭于山水之间。中学时跟随画家吴希龄老先生学习国画山水,从宣纸上的一石、一树、一水、一亭之间,感悟国画山水的奇妙。于是,不论是自然山水还是画中山水,从儿时起便总是......
-
〓 探寻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读《肃南马蹄寺石窟群》
《肃南马蹄寺石窟群》,敦煌研究院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20年7月,280.00元肃南马蹄寺石窟群位于今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境内,属于甘肃省中型石窟群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河西地区较重要的石窟群之一。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曾经商贾不断,驼铃声声……这里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较早地成......
-
〓 这只兔从神话中走来——《故宫日历》又上新了
本报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李韵)故宫博物院日前举行2023年《故宫日历》发布会。《故宫日历》是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故宫出版社的拳头产品,已连续出版13年,畅销近500万册。通过展示大量故宫珍贵文物,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普及和推动作用。 记者注意到,2023年《故宫日历》并非只有一本,而是形成系......
-
〓 把握学术史脉络的拓荒之作——读陈祖武《中国学案史》
《中国学案史》 陈祖武 著 商务印书馆 【读书者说】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学术、梳理学术发展脉络的传统,从先秦诸子论学,到《史记》创设《儒林列传》《汉书》创立《艺文志》,延至明清,历代皆不乏名贤对前代或当代学术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工作。到了清初,浙东学者黄宗羲终于独树一帜,撰成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专著《明......
-
〓 出版业领军人物聂震宁推出《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
本报讯“叶圣陶先生说‘我是教人的,我不是教书的’,是很难得的一种情怀。出版业同样是出书育人,不仅是育读者、育一代代新人,也育我们自己。”近日,“聂震宁《致青年编辑的十二封信》出版座谈会暨编辑素养研讨会”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说,由叶老的话,我们也应该想想我们的编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把书出好、......
-
〓 新书架之《在东坡那边:苏轼记》
《在东坡那边:苏轼记》于坚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4月68.00元 21岁时,诗人于坚偶然读到苏轼的《赤壁赋》,当时目空一切的他瞬间被这穿越千年的至文所感动、慑服了。四十年来,朝拜苏轼的故乡便成了他的夙愿。2014年秋天,他终于像个朝圣者一样前往圣贤的故乡——四川眉山。全书以苏轼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作者的朝圣......
-
〓 当读书成为信仰——读《朱永新谈读书》
《朱永新谈读书》 朱永新 著 商务印书馆 【光明书话】 《朱永新谈读书》新书封面很是别致,满满一墙的书籍,散发着书香气息,好似在展示永新兄读过、写过的书。 永新兄在少年时代就是个勤奋的读书人,后来当老师,教人们如何读书;再后来担任了各种领导职务,他不仅自己“狂热”地读书写作,而且积极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我和他最初相......
-
〓 我与故宫缘深情浓——我为什么写故宫
《故宫六百年》 阎崇年 著 华文出版社2020年12月8日,既是北京紫禁城即故宫建成600周年,又是明北京城建成600周年。其根据是,《明太宗实录》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戊辰(初四日)即公元1420年12月8日记载,永乐皇帝在北京紫禁城新落成的奉天殿(今太和殿)暨殿前广场举行盛典,向天下、向臣民、向外国使臣等宣......
-
〓 文章之道就是生命之道——孙郁新书《思于他处》专访
孙郁:著名文化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民国文学十五讲》《鲁迅遗风录》《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等。《思于他处》由领读文化2022年6月出品。 【新书访谈录】 经典细读审美和思想的生长点 光明悦读:在新书《思于他处》的32篇随笔中,您谈及了很多经典作家作品,如卡夫卡、鲁迅、汪曾祺、普希金等等,这些文章是文......
-
〓 新书架:《王先霈文集》(共8卷)
王先霈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947.00元文集收录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王先霈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评论文章、散文随笔等,共300余万字,是王先霈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全面集成。文集中的理论著作涵盖文学批评理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中国古代艺术心理研究等诸多领域,既注重西方文学理论的介绍,又重视中......
-
〓 “中国好书”(2021年8月)
《光明的摇篮》熊月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深度解析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与上海的紧密联系,回答了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诞生在上海等问题,意在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历史源泉。《权威专家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中国经济大讲座》栏目组编著,人民出版社本书汇集40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
-
〓 社长总编荐书之黄天骥著《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
郑纳新(东方出版中心总编辑)推荐 《唐诗三百年:诗人及其诗歌创作》黄天骥著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3月55.00元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怎么读唐诗?《唐诗三百年》的副标题是“诗人及其诗歌创作”。探讨诗人之用心,既要知人,讲诗人一时之用心,也要论世,讲诗歌写作的情境,甚至其时代背景,还......
-
〓 文学经典建构研究之典范—评张新科著《〈史记〉文学经典的建构之路》
《史记》是史学经典,这一点世所公认,然《史记》又何以是一部文学经典?它是怎样成为文学经典的?这是两个递进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张新科教授近二十多年来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其前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在努力回答第一个问题,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在努力回答后一个问题。其最新被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力著《......
-
〓 北大秦简展示一幅秦代社会鲜活图景
十余年整理研究,内容完整公布出版 秦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历史地位非常重要,但由于存在时间短暂、曾推行焚书政策等,留下可供研究的文献资料极为有限。 2010年初,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秦简牍,经由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入藏北京大学。这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包含众多失......
-
〓 从湖湘大地到京西中关村——《学缘与书缘》自序
《学缘与书缘》,欧阳哲生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23年3月,88.00元年届六十,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和治学经验做一阶段性盘点。因身负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像胡适刊发《四十自述》那样去撰写一部自传性的回忆录,于是冒出了整理“为学三书”的想法,即将现有的随感杂文、书评综述、序跋文字汇编整理,辑成三......
-
〓 清华简又见长篇书类佚篇 数术类文献保留太岁纪年最早记录
本报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邓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成果发布会20日召开,新整理出的五种八篇竹简包括《四告》四篇、《四时》、《司岁》、《行称》和《病方》,都是前所未见的佚文。清华简整理团队介绍,此次成果中最重要的当属《四告》,这是该团队自《尹诰》《说命》《摄命》等篇之后又一次整理发布的书类文献。其余四篇中,《......
-
〓 中国行进在大路上——《路桥上的中国》编后
《路桥上的中国》 葛剑雄 主编 山东画报出版社 【光明书话】 五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沿着他们自己或前人开辟的道路,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辽河流域,从渤海湾沿、东海岸畔,走到了陶寺、石茆、二里头,会聚在黄河之滨,开创了中华文明。筚路蓝缕 驿传九州 五千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沿着他们自己或前人开辟的道路,走到了淮河流......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