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育是心灵的照亮——植根中华美学精神的原创读本《美育》
《美育》(22册) 叶 朗 顾春芳 主编 人民出版社 【编书者说】 编者按 朱光潜说:“生活美学源于生活。当你拥有了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活在什么样的美学中。”要真正实现美育,就必须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让青少年在美中成长,引导他们体验美、欣赏美、懂得美、创造美。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北京大学美学和美育中心和人民出版......
-
〓 从两极化思维到包容性心态——为《道德经智慧100讲》后记
《道德经智慧100讲》(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出)大体反映了我三十多年来关于《老子》研究的较新的成果和体会,也包含了一些无法写入正式学术论文中的想法,这些想法对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和改善真实的生活世界可能更有参考价值。书稿完成后,虽然非常欣慰,但总感觉还有一些新的想法未能收入,于是想借后记的机会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主要是关于人文......
-
〓 体悟中华元典精义——为《〈论语〉智慧赏析》所作序言
公元前6世纪前后的几百年间,东地中海沿岸、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的几大古文明,不约而同地进入一个精神飞跃时期。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将这一时期命名为“轴心时代”,也即人类精神枢轴形成的时代。轴心时代的一个显著成果,便是先哲历经数代锻冶,构建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成为延传后世的经籍,笔者曾将其称为“文化元典”(......
-
〓 自我砥砺的一代学人——“北平学人访问记”
1935年初,北平西城一个僻静的胡同,一位身量不高,身着蓝布大褂的中年男人正与一位记者模样的青年坐而论道。这位自称“没落的有识无产者代表”是北平大学最叫座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知名教授李达,青年则是北平《世界日报》的记者贺逸文。民国的北平以文化城著称,底蕴深厚。其时,北平城内学术机关林立,学人辈出。高校之著者有北京大学、清华......
-
〓 中国彩陶:多点起源 汇就长河——《中国出土彩陶全集》编后
器物里的文明史——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新书访谈编者按 自1921年底仰韶文化被发掘并命名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迄今已诞生100年了。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付出了不懈努力。陶器、青铜、甲骨,城郭、石窟、墓穴……古老的器物和遗迹里,蕴藏着解读中华文明的密码。 今天,光明悦读推出“......
-
〓 创新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范本——评《天下为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文化,文化往往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历......
-
〓 兰克史学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读《史学旅行》
《史学旅行:兰克遗产与中国近代史学》,李孝迁、胡昌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8.00元兰克史学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影响,长期以来都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话题。如易兰在《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刊文《兰克史学之东传及其中国回响》指出:“以史学巨擘兰克为代表的兰克史学不仅惠泽西方史学,同时也深刻影响着20世纪......
-
〓 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术史》李晓峰 主编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个成熟的学科,必然要有自己的学术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走过了七十多年不平凡的道路,在民间文学、古代书面(作家)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文学史编撰等各学科领域,积累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文学学科体系,提升了中国文学学科的影响力。不过,......
-
〓 百年风华 呼啸而过——读《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 口述 余斌 撰写 译林出版社《呼啸山庄》 [英]艾米莉·勃朗特 著 杨苡 译 译林出版社 【读书者说】 编者按:著名翻译家杨苡先生于1月27日晚去世,享年104岁。杨苡生于1919年,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也是“自西南联大迈向广阔生活的进步学子”。作为译者,她首创了“呼......
-
〓 读《资治通鉴》的三篇序言——为《治术:周秦汉唐经世之道》自序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早熟,管理系统复杂。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治国理政,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方法。没有教科书能够得其门径,只有历史的经验才最受重视。1063年农历四月,宋英宗(1032-1067)即位,不久,司马光给皇帝呈上自己编纂的《通志》八卷。这位年仅31岁的新皇帝很赞赏司马光(1019-1086)的著作,要他继续撰写,而且国家......
-
〓 历史上,官修史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读《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
《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聂溦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108.00元我国的修史传统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官方修史制度直到唐代才渐趋稳定。故近年来,某一时段或专题性史学史研究主要选择唐以后史书修撰为研究对象。《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产生,呈现出新一代青年......
-
〓 河北教育出版社在京召开《中国梆子》出版座谈会
本报讯(本报记者 韩晓东)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梆子》出版座谈会日前在北京梅兰芳纪念馆召开。“在中国戏曲的文化地图中,昆曲、京剧的影响太大了,《中国梆子》从文化建构层面上消除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京、昆之外,还有梆子。从构建完整文化地图的角度来讲,这套书意义重大。”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施旭升教授在会上作出......
-
〓 尽写馥郁在秦岭的万物消息——推荐贾平凹新作《秦岭记》
孔令燕: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长期关注研究当代文学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发展。推荐图书:《秦岭记》贾平凹在《秦岭记》题记中,郑重写下一行字: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这看似简单、朴素的一句白话,凝结蕴藏了作家对于写作、对于人生、对于秦岭、对于中国、对于人世间一切事物道理的情感、体悟和思识,用他自己的话说,《秦岭记》......
-
〓 新书架之《重走梁林路:我们的古建考察笔记》
《重走梁林路:我们的古建考察笔记》,魏新、白郁著,齐鲁书社2023年4月第一版,128.00元中国营造学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展古建筑调查研究是现代学术史上的一段传奇,梁思成、林徽因作为营造学社社员于1937年第一次发现唐代木构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更是广为人知。从1932年4月踏访蓟县独乐寺,到1940年在川渝考察,8......
-
〓 新书架之《探索幽冥:乾嘉时期两部志怪中的知识实践》
《探索幽冥:乾嘉时期两部志怪中的知识实践》,王东杰著,巴蜀书社2022年5月第一版,68.00元乾嘉时期,传统考据学趋于鼎盛,同时志怪小说创作出版也达至巔峰。本书从这个时期“道问学”的智识氛围出发,选取当时最有影响的两部志怪作品集《阅微草堂笔记》和《子不语》,将之放入更为广阔的时代心智氛围中,加以认知史或曰心态史角度的......
-
〓 尘封数十年,钱锺书选唐诗首面世
11月21日,为纪念钱锺书诞辰110周年,一部由钱锺书选定、杨绛抄录的唐诗手稿,经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排印成书,正式对外发布。该书定名为《钱锺书选唐诗》,是近40年来从未对外公布的文献,也是一部可供大众品读的独特唐诗选本。钱锺书选给杨绛的诗拿到钱锺书先生选定、杨绛先生亲笔抄录的唐诗手稿时,是2017年,编辑胡文骏觉得,以......
-
〓 新书架之《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
《中国的蔬菜:名称考释与文化百科》,张平真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4月第一版,99.00元民以食为天,佳膳蔬为先。我国蔬菜栽培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形成了丰富灿烂的蔬菜文化。曾任北京市蔬菜贮藏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的张平真先生的这本书以“释名”为切入点,详解270余种蔬菜。本书“综述”部分概述我国蔬菜名称构成、命名缘由及......
-
〓 新书架之《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北京的人力车夫: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美]史谦德著,袁剑、周书垚译,周育民校,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9月第一版,88.00元 1920年代的北京,人力车是人们生活中极为寻常的东西。这部“列文森奖”获奖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展开了对古都北京的描绘和分析。除了人力车夫的故事,对警察、商会、工会的崛起,群众运动的......
-
〓 敦煌山水画:中国山水画的缩影与留真
《敦煌山水画史》,赵声良著,中华书局2022年10月第一版,78.00元敦煌石窟是集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的艺术宝库。相对于敦煌文献研究呈现国际性特点来说,敦煌石窟研究的生力军主要是我国学者,尤其是长期驻守在莫高窟的敦煌研究院的学者,因为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能够长年面壁石窟,可以十年、数十年如一日地流连在壁画前仔细观......
-
〓 中国龟兹学和吐火罗学研究由跟跑变为领跑
——《龟兹石窟题记》带给世界的震撼近日,历经10年,项目组六次亲赴现场调查“打磨”出的学术精品——《龟兹石窟题记》(以下简称《题记》)一函三册面世。国家出版基金、上海市文创基金的推荐专家之一、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审徐文堪这样评价《题记》出版的意义:“本书问世,其学术意义极其重大,将会改变中国龟兹学和吐火罗学的研究面貌,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