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诗派”研究的新创获——读《吕本中诗集笺注》
《吕本中诗集笺注》(全4册),祝尚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298.00元吕本中(1084-1145)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其所撰《江西诗社宗派图》直接促成了“江西诗派”概念的诞生,他高举“活法”与“悟入”的旗帜,发展和完善了“江西”一脉的诗学理论。吕本中存诗近一千三百首,是江西诗派中存诗数量仅次......
-
〓 通史体例下传统兵学史的书写典范——读《中国兵学通史》
无论是从研究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还是研究范式的改变创新而言,黄朴民教授主编的《中国兵学通史》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学术意义,同时也为当今军事理论研究和国防事业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借鉴。一、兵学通史研究的重大进展“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人类文明产生始,战争就如影随形,并在国家政务系统中占有支柱性的地位。五千年......
-
〓 新书架:《莫砺锋讲宋诗课》
《莫砺锋讲宋诗课》,莫砺锋著,凤凰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48.00元 相对于唐诗和宋词,无论是学界的研究热度,还是大众的接受情况,宋诗都远远不如,甚至可说是受到轻视和冷落。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教授这本书为我们走近宋诗提供了机会,让我们认识宋诗的不凡成就。全书由阅读背景、名篇细读、名篇简评、问题与思考4......
-
〓 新书架:《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起源》,韩建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4月第一版,86.00元 韩建业教授以我国考古发掘资料为基础,结合古环境、古气候、古史传说、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等,进行了长时段、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中华文明起源于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于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东方三种起源模式,......
-
〓 《指尖上的梦——徽州工匠记》:在徽州,寻访工艺千年
【著书者说】编者按五月是传统的劳作时节。立夏已过,农人锄田,操劳桑麻。气温适宜,坊间场里,百工俱兴。于是编者约来一组稿件,或寻访千余年来的传统手艺,或沉潜于匠人们的身世命运,或梳理书法、家具与金作之美,希望以此来略探多种艺术背后,蕴藏的精神与美学观念。《指尖上的梦——徽州工匠记》近日由安徽出版集团黄山书社出版了。这是一......
-
〓 思想家的涌现需要适宜土壤——“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评说
近年来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组织编纂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乃“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重大项目,全书共100卷。自2010年10月立项以来,以滚动的方式先后出版,截至2015年6月已全部问世。该书陆续出版后,很快在学术界引起关注与好评。目前,先期出版的已有38种加印,将近占全套书之40%。 一、......
-
〓 新书架:瞿同祖著《清代地方政府》
《清代地方政府》,瞿同祖著,新星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78.00元本书是瞿同祖先生于学术巅峰时期用英文撰写的经典之作,对学界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必不可少的征引参考书。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州县官和他的四个辅助群体,即书吏、衙役、长随、幕友的职能、地位、收入、贪赃形式和纪律控制等。此外还重点讨论了士绅阶层在地方......
-
〓 新书架:《探访中国古村镇》
《探访中国古村镇》,王喜根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第一版,128.00元冯骥才曾大声疾呼:“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现在已到了关乎传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记者兼作家,他甘当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志愿者,耗时10余年,用双脚丈量全国300多个古镇古村落,拍摄了数万张图片,撰写了60多......
-
〓 荀子不那么浪漫,更求真务实——王蒙谈《治国平天下》
【新书访谈录】编者按 作家王蒙的新书《治国平天下——王蒙读荀子》,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从作家的视野出发,交织着思想感悟与人生厚度,细读传统经典的作品。 “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那点经历,那点沉浮,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成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在出版《庄子的奔腾》一书时,王蒙对......
-
〓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揭晓
本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陈雪)4月23日,在国家图书馆与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现场,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正式揭晓,共有19种获奖图书和51种推荐图书入选。 本届文津图书奖的推荐、讨论与评审工作历时近五个月,从2000余种图书中评选出了19种获奖图书,其中社科类9种、科普类4种、少儿类6种,包括......
-
〓 举万物之形 书大道之至——古笔絮谈
《古笔》 王学雷 著 中华书局 【著书者说】 毛笔是传统书写工具中最为重要的工具,而由于时代变化,今日大众对它的了解日渐生疏,再加上“重道轻器”的传统,导致对毛笔的研究与重视不足。笔者致力于中国古代毛笔研究有年,于是诞生了著书立说,为毛笔“正名”的想法。近日,笔者的小书《古笔》由中华书局出版。 本以为书的赏音难......
-
〓 《冀皮影戏影卷美学思想研究》:对河北省影戏影卷美学的系统阐释
《冀皮影戏影卷美学思想研究》,宋薇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12月第1版,45.00元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河北省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河间皮影戏、昌黎皮影戏作为子项目入选,彰显了这一地区皮影戏在中国皮影戏中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影戏的文学剧本俗......
-
〓 化作彩桥传千秋——读《我和姑母叶嘉莹》
我读这本《我和姑母叶嘉莹》是在惊蛰之日,先从第四章“南开记忆”看起。它就像惊蛰唤醒万物那样,唤起了我对南开的记忆。书的作者叶言材是我的同学,书的主角叶嘉莹是我的恩师,而鲁德才、郝世峰和宁宗一等教授都给我上过课。所以,这本书于我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叶言材和我在南开时来往并不多,因为他在二班,我在一班;他比我大,属于老字辈......
-
〓 民办教育家陈时与武昌中华大学的不解之缘
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时与中华大学》《中华大学校长陈时》,详尽记叙了著名民办教育家陈时先生创立、主持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武昌中华大学的许多往事。1891年,陈时生于湖北省黄陂一个开明的仕宦之家。其父陈宣恺是清末举人,曾任湖北蕲州学官、湖北参议员等职。在父亲的资助下,年仅十六岁的陈时赴日留学......
-
〓 甘肃武威碑铭整理研究新成果《凉州金石录》出版
本报兰州4月11日电(记者宋喜群、王冰雅)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河西碑铭整理研究”系列丛书之一《凉州金石录》日前出版。该书收录了甘肃武威本地现存碑铭和武威之外出土的武威相关碑铭,辑得各类碑铭总计450余方,时间跨度从汉至民国,是目前收录武威金......
-
〓 与花结缘 与春天干杯——我的手绘观花笔记
《撷芳 植物学家手绘观花笔记》 李梅 著 出离 绘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光明书话】“春兰亭亭山谷,夏荷冉冉池塘,秋菊凌霜怒放,寒梅傲雪飘香。”一年四季,众芳国里,娇花争妍,美景纷呈,以独特“花语”向人们昭示着时序变换、季节更替——这是我在一篇文章里的描述。我自幼喜欢花卉,大学时读了花卉(观赏园艺)专业,毕业后到南京......
-
〓 且熔旧辞度新曲——读赵献东“现代古体散文”有感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好书荐读·文学】 集中阅读赵献东的系列散文作品,是在壬寅春节假日。这样的时辰,《春节说》很自然地最先跳入眼帘,唤醒了我对于往日春节浓郁气氛的记忆。 一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中,却有着颇为丰厚的容量。对这一个最为重要的华夏传统节日,作者这样揭示其本质所系——“天地交泰之枢机,万象更新之表征......
-
〓 一处有灵魂的风景——读张岱《西湖梦寻》
【读书者说】 康熙十年七月十六即西历1671年8月20日,这一天张岱的心情很不平静,他用颤动的双手将这份不平静写进了新书《西湖梦寻》的自序里。 如果将时光倒流三十年,此刻,人在西湖的张岱或许正在花红柳绿的苏堤漫步,或许正在景色清雅的西溪探幽,或许正在岣嵝山房苦读,或许正在龙井闲坐品茗……这样的场景曾经是他再普通......
-
〓 学术“自觉”的小说史续写—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看小说史的史学品格
19世纪20年代至今,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史研究已有百年之久。百年来,各类小说史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重写小说史”的口号被不断提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次次“重写小说史”的呼号之后,各家小说史叙述的基本史实并没有大的变化。那么,这样一种“重写小说史”的意义又何在? 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所谓的“重写小说史”,与......
-
〓 开启一场文学的“审美之旅”——读梁衡散文集《天边物语》
翻开散文家梁衡新作《天边物语》(研究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目录一看,满眼是花:韭菜花、紫荆花、玉兰花、芭蕉花……还有“穿过死亡的生命之花”!而且是非花即果、非草即木,不写花便写果,映入眼帘的不是红枣、柿子、钉头果,便是古树老墙、河水流泉、古碑石雕……还有那些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故事。 这本只有四万多字的散文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