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3)
中国的佛学显然也受到了道家道教的影响,反对造作与夸张,反对高高在上,反对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对捶胸顿足,哭天抢地,反对摆出动辄一个人与整个地球开战的架势,主张自自然然,平平淡淡。 这是因为,不论你对思辨与感悟有多么伟大神奇奥妙、超凡入圣的激情与骄傲,你的一切认知仍然来自生活,来自尘世,来自此岸。一切的形而上的伟大,......
-
〓 庄子的绝圣弃智理念
“故贤者伏处大山嵁(kān)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héng)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吾未知圣知之不为桁杨椄槢(jiéxí)也,仁义之不为桎梏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为桀、跖嚆(hāo)矢也!故曰:绝圣弃知,而天下大治。”——......
-
〓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
《庄子》一书,思想惊世骇俗,艺术手法怪出尘端。为表现其骇俗思想,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趋于极端化。在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隐显思想的极端化手法庄子思想与世不合,但他似乎不愿与世人作对,而又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有意将思想隐藏于文字中,故意制造朦胧模糊的云山雾海。他往往并不直奔主题,而是风诡......
-
〓 老子“六相”说解密
先与后(上)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阐明了美论和善论之后,立即,一连说了六个“相”。就是: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及前后之相随。美论与善论,似乎偏重于总的理念,而接下来的“六相”,似乎偏重于做事做人的实际方法。“有无之相生”,就是无中生有,然后有又归还于虚无。在我祖父的时代,做梦也想不到......
-
〓 老子哲学源流(上)
【摘要】郭店《老子》出土面世,为解决“老子其人其书”问题提供了可靠证据。老子姓老氏,名聃,春秋宋国沛人,与孔子同时且长于孔子。郭店《老子甲》积极应世,主张以“道”佐人主治国,以“亡事”取天下。《老子甲》的“道”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范畴,是老子的发明,是中国古始神话本原的理性升华。老子通过对自然之“象”的领会,把握住“混沌......
-
〓 海内十洲三岛记—元洲
元洲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南岸十万里。上有五芝玄 涧,涧水如蜜浆,饮之长生,与天地相毕。服此五芝,亦得长 生不死。亦多仙家。...
-
〓 周易参同契—圣贤伏炼章第三十一
惟昔圣贤,怀玄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含精养神, 通德三光,津液腠理,筋骨致坚,众邪辟除,正气长存,积累 长久,变形而仙。忧悯后生,好道之伦,随傍风采,指画古文, 著为图集,开示后昆,露见枝条,隐藏本根,托号诸名,覆谬 众文,学者得之,韫椟终身。子继父业,孙踵祖先,传世迷惑, 竟无见闻,随使宦者不仕,农夫失耘,商人弃......
-
〓 周易参同契—卯酉刑德章第二十九
刚柔迭兴,更历分布。龙西虎东,建纬卯酉,刑德并会, 相见欢喜,刑主伏杀,德主生起。二月榆落,魁临于卯,八月 麦生,天罡据酉。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复始。 含元虚危,播精于子。...
-
〓 周易参同契—傍门无功章第二十三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裕速阏不通。犹 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裕获 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裕知伏食法,事 约而不繁。...
-
〓 周易参同契—三圣前识章第十三
若夫至圣,不过伏羲,始画八卦,效法天地。文王帝之宗, 结体演爻辞。夫子庶圣雄,十翼以辅之。三君天所挺,迭兴更 御时。优劣有步骤,功德不相殊。制作有所踵,推度审分铢。 有形易忖量,无兆难虑谋。作事令可法,为世定诗书。素无前 识资,因师觉悟之。皓若寒帷帐,嗔目登高台。火记六百篇, 所趣等不殊。文字郑重说,世人不孰思。寻度其......
-
〓 道教教义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内容提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深邃的生态智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道教教义中的环境保护思想:(1)道教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观念中所蕴含的生态整体思想;(2)道教关于“一切有形,皆含道性”的观念对自然价值的尊重;(3)道教的自然无为观念所蕴含的因应物性、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思想......
-
〓 测字秘牒—绣字
一人书绣字问婚姻,余曰:“婚姻必成,且十分得意。” 问:“何故?”曰:“红丝紧系萧郎足,姻缘自成更美者。字 末三川六段,又为地天交泰之象,夫妇可以偕老。”其人悦而 去,至十二月成伉俪。...
-
〓 《老子的帮助》:第四章 和光同尘(1)
道,冲而用之或道虽然空无所有,却怎么用也用不完。它的深远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如同万物的起源与归宿,万物的根本与依据。 宗。 挫其锐,解其纷;要磨掉它的锋芒,解除它的排他性,调整它的亮和其光,同其尘,湛度使之柔和一些,与尘世、世俗的东西靠近。它似有兮似或存。似无。 吾不知谁之子,我们不知道大道是由什么产生出来的,反正它......
-
〓 《老子的帮助》:第三章 虚心实腹(2)
横看成岭侧成峰。老子的这一章论述,具有后现代的文化批判主义色彩。知识、计谋、欲望、追求、心思、志向,所有这些被文化的发展所充实、发育起来,大大地扩充延伸起来的东西,果真就是那么美好吗?知识高的人幸福指数一定比知识少的人高吗?计谋多的人成就一定比计谋少的人大吗?为什么情况多半是相反呢?甚至于,智商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对于自身......
-
〓 易学传统简介
作为我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在社会民众生活中产生深刻影响。近两千年中,道教以其独特的思想文化和人文性格而著称于世。然而,自19世纪末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道教无疑在外在形态上呈现了比较明显的衰落趋势。在科技突飞猛进的21世纪里,道教将以什么姿态面对社会?不论是道教界还是学术界对此都是很关心的。近几......
-
〓 老子哲学的生命精神
【内容提要】对生命及其精神的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理论架构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所在。在老子思想体系中,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超越生命的有机统一,与此对应,生命也依次呈现出"真"、"和"、"静"与"朴"的精神,它们是道在不同生命层面上的具体显现,具有层次性、个体性和本体性的特质。这些精神代表着生命的理想状态,指引着生命走向......
-
〓 朴散为器与老庄伦理
“朴散为器”的“朴”是指“原木”。“朴散为器”,是说木匠通过对“原木”的削砍雕琢,将“木”制成各种器具。“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考工记》),而“桔槔”则可使人“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庄子·天地》)。“朴散为器”给人带来的便利和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这“朴散为器”还促使人类思维的进步。那就是人在“朴散为器”过程中......
-
〓 论“道”
何谓道?道者,首走也。用头走路,用大脑去思考问题,用良心去判断是非,得出的结论即为道。老聃论道,深得道之精髓,然其开篇,什么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故弄玄虚,实不足取。何谓霸道?霸者,风雨中革去月亮之命也。众所周知,宇宙天体是由天地日月星共同构成,各自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人只是生于广袤宇宙中的小生灵而已。如果硬生生革掉......
-
〓 周易参同契—君子好逑章第三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 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 二女共室,颜色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 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 种,名类不同,分刻参差,失其纲纪,虽黄帝临炉,太公执火, 八公(扌寿)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玉为阶......
-
〓 周易参同契—日月悬象章第三
易者,象也。悬象著明,莫大忽日月,穷神以知化,阳往 则阴来,辐辏而轮转,出入更卷舒。易有三百八十四爻,据爻 摘符,符谓六十四卦。晦至朔旦,震来受符。当斯之际,天地 媾其精,日月相担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相交接, 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 不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