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内黄三杨庄水灾遗址与西汉黄河水患
【作者简介】程有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中下游水利史研究》(批准号为99BZS016)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附近发现了汉代的聚落和农田遗存。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和初步发掘,发现这些遗存均为汉代的庭院建筑和农田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
-
〓 《学术月刊》2011年7月号(总第506期)目录
主编:田卫平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出 版 社:学术月刊社出版时间:2011年7月目录对话与交锋“世界主义”共同体如何形成——关于重大社会变迁问题的对话…………………[英国]杰拉德·德兰迪郭忠华(5)“文化儒学”:当代儒学新的发展空间——兼评“人文儒学”与“后儒学”…………………………………张弘(14)罗蒂难题:“......
-
〓 从红山文化看社会管理的起源
【作者简介】雷广臻,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现任辽宁省红山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玉器工艺组副组长,辽宁省优秀专家,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雷广臻为当代中国红山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先后发表论文230篇,专......
-
〓 “法与习俗”视野下的睡虎地秦简研究
——工藤元男与他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
【关键词】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日书;法制史;社会史【摘要】目前为止的睡虎地秦简研究,多将法律文书与占卜文书分开研究,割裂了其间的必然关联,工藤元男的《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从“法和习俗”两重视角,运用法制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睡虎地秦简作出了完整的、客观的考察。此书指出,秦对南郡坚持实施秦法,但同时也......
-
〓 《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1期目录
·专题论文·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 马忠文(4)辛亥革命时期的省制纠结 关晓红(29)从党权政治角度看孙中山晚年的司法思想与实践 ......
-
〓 纪庄汉牍再现秦汉社会风貌(附:出土陶器揭示天长纪庄汉墓年代)
杨振红杨以平纪庄汉墓木牍的一大特色是出土了一枚正反面分别题为“户口簿”和“算簿”的木牍(编号为1号),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件以“户口簿”和“算簿”命名的简牍文书。天长纪庄汉墓于东阳古城外东南方。2004年11月26日,安徽省天长市考古工作者在安乐镇常庄村抢救发掘出了19号汉墓。该汉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墓中出土的各类随葬漆......
-
〓 内蒙翁牛特旗发现人兽形史前岩画
11月1日,考古人员在拍摄白庙子人兽形岩画。新华社记者汪永基 摄当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专家对白庙子岩画进行实地考察,初步认定为距今5000余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岩画遗存。据专家介绍,内蒙古地区至今发现史前岩画1万余组(幅),翁牛特旗境内发现3000余组(幅)。史前岩画学者吴甲才在介绍白庙子人兽形岩......
-
〓 从“虎穴仙女之地”到关角西王母石室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带是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元文化共融的地区。西王母、二郎神与贡曼杰姆、格萨尔等神祇间存在交融、渗透,有的甚至可能是同一个形象在不同民族中的不同表述。“虎穴仙女之地”郎木寺“郎木寺的全称‘达仓郎木’在藏语是‘虎穴仙女’的意思。”甘肃省藏学研究所所长丹曲告诉记者。这个解释令人意外而惊诧。7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
-
〓 蛇在中国的考古发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良渚文化的发现者施昕更先生在浙江余杭遗址群的一块陶片上发现了刻画蛇纹。到了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鼎盖上发现了蛇纹,在上海金山亭林遗址采集到一块陶片,上面饰有蛇纹。到了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的一件陶鼎的腹部和鼎盖上、两件贯耳壶上,以及一件陶豆上均发现了......
-
〓 探寻人类文字的“活化石”——东巴文
祖国西南边陲,距离赤道最近的大雪山——玉龙雪山四周,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纳西族。千百年来,纳西人以自己的方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创造了神奇的纳西语和东巴文。纳西语是纳西人自己的语言,而东巴文则是纳西人发明的文字。东巴文具备图画和象形文字的双重特点,用生动曼妙的图形勾画出纳西族先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作为世界范围内......
-
〓 以“侑卮”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彩陶器的历史价值——兼与王先胜先生商榷
王先胜的《再说仰韶文化尖底瓶非“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笔者的《小口双耳尖底瓶应为“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30日)一文提出异议。王文虽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但认为所有仰韶文化尖底瓶均与“侑卮”无关。笔者认为,王文尚不能从根本上推翻笔者对“侑卮......
-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收获
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科技部决定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这一项目从2001年预研究启动,到2008年底第二阶段结束,经历了探源工程预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华文明是世界六大文明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绵至今的文明。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揭示中华......
-
〓 考古资料证明中国古人类演化链条没有中断
——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
【核心提示】除了周口店,全国还有20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人类化石和极其丰富的石器、被人类改造过的动物碎骨、用火遗迹等文化遗存。应该说,比起支离破碎的人类化石证据,丰富的石器文化遗存对中国乃至东亚现代人起源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模式提供了系统的、坚实的支持证据。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研究中国现代人......
-
〓 考古发现2000年前新疆东天山已人口密集
新华网乌鲁木齐1月31日电(记者符晓波毛咏)刚刚完成考古发掘的新疆哈密亚尔古墓地上,密密麻麻满布古坟冢,而每一个墓穴中,又有至少二至十多人的骨骸。研究人员认为,早在2000多年前,新疆东天山的部分区域已经人口密集。 哈密亚尔墓地位于东天山南麓的平缓戈壁滩上,发现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公布为哈密市第......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 2012年11月28......
-
〓 大汉雄风今犹在汉画像石书汉史
【核心提示】根据学者的调查研究,中国汉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山东嘉祥、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四川、陕北等地及其周边。此外,河南新密、永城,北京丰台,浙江杭州,陕西邠县也有零星发现。汉画像石是如何被发现的?其艺术价值如何?蕴含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2012年岁末,记者踏上寻访汉画像石之旅。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
-
〓 《学术月刊》2012年10月号(总第521期)目录
学界视点构建当代中国个体观的原创性路径…………………………………………………………吴炫(5)网络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迁…………………………………………………………………刘少杰(14)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命相…………………………………………………………包立峰(24)哲学关注“分析哲学”是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
〓 青铜的政治性消费
——“冶金术与古代东亚文明”丛谈之四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者的话:长期以来,科学技术史揭示的文明观突出了西方的地位。金属的认识、开发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一定高度的产物。它不仅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历史的进步,改写社会的面貌,也代表人们征服自然的非凡能力。古代中国以青铜冶铸为代表的冶金术起步较晚,但它在三代以降数千年的历史中日臻完善,后来居上。透过冶金术,人们......
-
〓 古罗马的环境保护
一、引言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曾在巨著《自然史》第33卷第73章中批评公元1世纪的同时代人对其活动给大自然带来的破坏毫无担忧:“他用声音以及各种手势命令其工人立即(从山中)撤离,并各自逃生。山体崩裂,碎片四溅,轰隆作响,令人难以想象,同时烟尘弥漫,令人难以置信。胜利者们凝望着大自然的废墟。然而到目前为止,是否有金子,......
-
〓 《考工记》与临淄齐国都城的相关探讨
《考工记》是我过国最早的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明人茅兆海在为徐光启的《考工记解》所作的跋文中称:“以故于器用舟车水火木金之属,资于庙算事务者,率皆精究形象,以为决胜之图,缙绅先生能言之矣。然逆流寻源皆以为《考工记》为星宿海。”认为《考工记》为古代科技渊源之“星宿海”。[1]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