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喜读邢福义先生主编《文化语言学》(增订本)
90年代初,文化语言学是我国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并逐步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中国潮”。1990年出版由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先生主编的《文化语言学》,以其理论构架的缜密有致、研究方法的精当耦合以及表述话语的雅俗共赏赢得了中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一时间赞誉四起、好评如潮。毫无疑问,该书堪称90年代“文化语言学中国潮”潮头浪尖的弄......
-
〓 魏晋文人心灵史:《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
《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顾农著,凤凰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128.00元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后司马氏集团通过明争暗抢,夺取天下,建立西晋王朝。继之五胡乱华,中原大地再次被分割撕裂,及至东晋王朝偏安于江南一隅。在这二百三十余年里,“天下多故,名士......
-
〓 海昏侯原创第一书中文繁体字版首发
本报讯(记者红娟)6月20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的海昏侯原创第一书《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中文繁体字版新书首发式暨图片展在香港隆重举行。该书由朱虹策划,新锐作家黎隆武先生创作,自3月份在内地面世以来,销售已突破10万册。该书在内地掀起的海昏侯热潮受到多家出版商的密切关注。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捷......
-
〓 有生命力的甲骨学——读《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1949—200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宇信的新著《新中国甲骨学六十年(1949—2009)》,是承继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董作宾《甲骨集六十年》(1959年)、王宇信《甲骨学通论》(1989年)、王宇信《中国甲骨学》(2009年)等甲骨研究阶段性总结著作的续篇。该书分上、下二篇十六章,上篇对1949—......
-
〓 读《弢翁藏书年谱》
藏书历来以江南为盛,藏书大家亦多居江浙。晚清四大藏书家唯聊城海源阁杨氏在北方。稍后有双鉴楼傅氏、木犀轩李氏及自庄严堪周氏,鼎立为三,称北地之雄,而主人又皆客籍,其聚书之艰难可见。傅沅叔先生与先师援庵先生为至交,我曾因援师之介得谒沅老一面。李氏则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读其木犀轩赠书而未获识荆。唯周叔先生久居津门,时于公众场......
-
〓 《西域史地考古论集》:丝路考古的奠基之作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文弼骑骆驼在西北考察黄文弼(1893-1966),20世纪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西北历史地理学家。1927年,以斯文赫定为团长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成立,黄文弼作为唯一的中国考古学者加入其中,开始了他终生从事的西北研究。他一生4次赴新疆考察,行程在3.8万公里以上,探查遗址数百,重点发掘数十,并有详略不......
-
〓 品书读人:“毕竟是书生”的李商隐
《李德裕年谱》,傅璇琮著,中华书局2013年1月第一版,56.00元 李商隐看大局颇有眼光,而处理个人的出处相当软弱,多求乞之贱态,尽管有时也会发火发牢骚。他于人际关系其实不大弄得清楚,此其所以毕竟是书生,而远非政治家或政客也。 傅璇琮先生大著《李德裕年谱》最近推出新版(齐鲁书社1984年初版,河北教育出版......
-
〓 台大教授吕世浩纠正误读《木兰诗》
本报讯(记者陈香)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杀敌的经典形象,为世人千古传颂。不过,在大家熟知的中学语文课本里,有一处关于花木兰的错误,而此错误一直沿袭至今。在接力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中,本书作者、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吕世浩对此处错误进行了纠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木兰诗......
-
〓 来新夏:读陈垣老师来往书信
陈垣先生是中国近代史学大家,时皆尊称援庵先生。一生以教读著述为业。援庵先生著述闳富,所著《元也里可温教考》、《史讳举例》及《滇黔佛教考》等常置学人案头,而《二十史朔闰表》尤为时加翻检之学术工具书。援庵先生学识渊博湛深,为人尤重情义,交游颇广,凡同辈及后学有所函询及面质,无不认真答问。故来往信札较夥。“文革”时,......
-
〓 光明书榜(4月)
《中国美德读本》 苏叔阳主编 中华书局 《中国艺术史》 【英】迈克尔·苏立文著 徐坚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守住中国人的底线》 王蒙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韩毓海著 中信出版社 《帝国的兴衰——AIG的故事》 【美】莫里斯·格林伯格等著 常玉田等译 人民......
-
〓 光明书榜之《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
唐诺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海明威、库斯勒、纳博科夫、果戈理、博尔赫斯、契诃夫……是作者唐诺一再重读的14个作家。这本书收录的文章,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对作者而言,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
-
〓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大众好书榜”(2014年7月)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现实篇) 时寒冰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4年7月 文明的度量:社会发展如何决定国家命运 [美]伊恩·莫里斯著,李阳译 中信出版社 2014年6月 甲午殇思 刘声东、张铁柱主编,刘......
-
〓 汤一介对中国哲学的思考——写在《汤一介集》出版之时
汤一介先生审读《儒藏》(2008年) 汤一介: 我这一生可以说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年轻时我喜欢读中外文学著作。由于读了一些名著,我对人生、社会产生了许多问题,因此我常常向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于是,我选择哲学系,希望能了解到中外哲学家思考的哲学问题及其思考哲学问题的方法。为了积累知识和教好......
-
〓 “沙漠之花”常沙娜——常沙娜与《花寄——一花一世界》
土豆花 常沙娜常沙娜是我国著名的艺术设计家和艺术教育家。她是“敦煌守护神”——常书鸿先生之女。常沙娜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壁画及传统装饰图案的研究和临摹,在熟悉和擅长运用传统图案的同时,她注重探索艺术的“源与流”的融合关系。她从大自然的花卉形态中,不断汲取丰富多样的、美的图案造型素材。绘录了大量千姿百态的“花”的形象,体察大......
-
〓 20卷本《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出版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近日,“《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20卷)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该丛书由何兹全教授主编,商务印书馆出版。 《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被列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北师大历史学院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丛书分为《中国上古社......
-
〓 《回归大学之道》:无用之用与大学通识教育
“我们学习这门课有什么用?”作为教师,这是我们每学期都会面对的熟悉提问。“大学里为什么还要学习语文?语文学了有什么用!”这是作为承担通识教育的大学语文老师常常面对的尖锐与无奈。效果不能立竿见影,我们的努力似乎就会付诸东流。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他到大学选择了一门书法课旁听学习,当时并不指望书法在以后的生活中能......
-
〓 实录体史学研究的集成之作——评谢贵安《实录研究》四种
实录是以编年体为基础兼采纪传体等形式,专记皇帝事迹的史书。南朝萧梁首创此种史体,其成熟形态始自唐代:继嗣之君令史官据前朝皇帝起居注、时政记、日历等,编纂前朝实录(也有少数皇帝令史官撰修当朝实录),沿为定制,直至清末光绪朝,历1400余年而不辍。实录依据档册及起居注等原始资料编修而成,所记事件人物较为准确、翔实,......
-
〓 《古汉字发展论》:持之以恒浚抒流别
图为入选2013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古汉字发展论》。 资料图片 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表征,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历史悠久、传承使用至今的古典文字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使得汉字系统内部情况极为复杂,揭示汉字系统变易孳乳、发展沿革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欲浚抒流别”,探求汉语言文字“变易”......
-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评《中国散文通史》
看着这套装帧典雅沉静、历时十年之久、如今终于沉甸甸地摆放在研讨会现场的一摞十二卷本《中国散文通史》,作为参与丛书中“当代卷”部分撰写任务的一员,我忽然深深领会到了王国维所说“古之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的真意。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也是一套清寂之作。 说她清寂,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经济至上、为求利益不惜......
-
〓 《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填补学术领域空白
原版影印民国时期刊印的中国小说史类著作25种,个别著作为海内稀见 本报讯(记者 陈菁霞)《民国中国小说史著集成》近日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10卷,由中国文学史研究专家陈洪教授担纲主编,以原版影印的方式全面收录了民国时期刊印的中国小说史类著作25种。其中,1949年后未刊行版本11种,手稿两种。此套集成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